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信息相关性

会计信息相关性

四川XX学院毕业<论文>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学生姓名XX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XX级会计电算化2 班学号XXXXXX指导教师XX四川XXX教务处二○一一年三月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学生:XX 指导教师:XX内容摘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普遍受到重视。

本文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涵义入手,了解其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与我国会计信息的现状,说明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地位的提高了,对此我们分析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因素。

为了正确理解相关性,必须搞清楚会计信息在披露中的几个问题;相关性需要不断地扩充改进,进而从法治、引导、教育、实务方面拟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影响因素披露目录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概述 (1)(一)会计信息相关性涵义 (1)(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美国的发展 (1)(三)我国会计信息的现状 (1)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一)使用者的需求与相关性 (2)(二)会计确认与相关性 (2)(三)会计计量与相关性 (2)(四)会计披露与相关性 (3)三、会计信息相关性在披露中的问题 (3)(一)会计信息不等于企业信息 (3)(二)会计信息相关性不等于有用性 (3)(三)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供应方和需求方共同决定 (3)四、提高相关性的措施 (4)(一)法制层面 (4)(二)引导层面 (4)(三)教育层面 (4)(四)实务层面 (4)五、总结 (4)参考文献 (5)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概述(一)会计信息相关性涵义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许多解释,有的给予明确定义,有的则仅作了描述。

相关性应该是指供应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关系,或者是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美国的发展以美国为例,说明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地位地提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决策有用性成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普遍认定的会计信息属性。

为满足投资者的预期需要,公司偏向于更早更快地披露会计信息,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财务会计只能在一个公认的原则范围内提供力所能及的,这并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期望,因此打破原有会计系统的限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FASB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准则扩展到“财务报告”,表外披露成为相关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分布报告、通货膨胀下的现行成本信息、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石油行业的储量信息,以及盈利预测信息等。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到信息技术和新经济的影响,会计实务界开始讨论财务报告的转向问题,认为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对评价股东价值失去了意义。

其中,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最具有代表性,题目为《改进经营报告—以顾客为中心: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2001年美国集中爆发了安然等大公司的会计舞弊事件,促使美国重新思考会计可靠性的问题,并为此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该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善公司按照政券法律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来保护投资者。

”相关性在美国的一系列演变:从无到有,从表外到表内,体现了经济的发展对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的需求。

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仅凭以前交易的记录已不能断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

因此会计信息若想达到支持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目的就必须增加相关性信息的披露。

(三)我国会计信息的现状1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尽管在会计法规、准则、制度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其均侧重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没有对企业如何提高相关性做出具体要求,也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来指导企业保证相关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不注重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是能满足决策者的要求,也不主动去了解决策者需要什么信息,只是按照传统的财务告模式,即表、财务状况说明书、附注及解释信息,仅仅是把上述告出而已,不去考虑决策者是否能用其进行决策。

2信息质量不高。

一方面存在冗余过剩,即大量低相关信息存在,另一方面又远远无法满足各方面决策者的需求。

会计信息的提供主体拘泥于传统会计信息形式或无力提供具有更高相关性的信息。

许多国际性的大企业,都是两头大中间小的组织模式,即大量研发人员,大量销售人员,相对而言,对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就不那么重视了。

国外大企业如此,国内企业的现状更不如人意了。

3.主要是针对政府治理部门提供的信息。

最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某种资格时所用,对于会计信息的实用目的性的重视远大于为决策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4.只重公允,不重相关。

在政府、税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过程中,也往往只注重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公允表达,不注重其据以决策的程度。

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未对信息进行适当的梳理,再加上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引导不当,会计信息的低相关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使用者的需求与相关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有侧重,分层次的。

比如,对于企业的债权人和股东来说,企业仅仅是其债务人,因而其关注目标应是债权收益的最大化和债权风险的最小化,会计信息必须与他们决策持有股票的售留和评价企业偿债的能力有关;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讲,企业是其出售企业家才能的场所,因而其关注的目标是经理报酬的最大化,会计信息必须有助于他们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对于社会公众,企业是一个社会活动主体,消耗社会资源,理应承担增进社会福利的责任,因而其关注目标是企业所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必须有助于他们做出支持、褒扬或反对、贬抑企业的决定;对于政府,企业不仅是宏观经济的细胞,也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其关注目标是宏观经济运行协调化及税收收入的充分化,会计信息必须充分反映其主营业务的量化情况和纳税情况。

在使用者所需的会计信息中,有的是共同需要的信息,例如,有关资产及资产的来源与分布、权益构成、企业收支及经营业绩的信息。

这些信息既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资料来源以及国家税收征管、政策分析和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信息,还是投资者、债权人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重要数据。

而有的是每类使用者所需的特殊信息,例如,投资者、债权人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所要求企业提供的前瞻性信息以及企业管理当局所需的企业内部经营的细节信息。

由此可见,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众多,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信息要求,会计信息的具体目标是多元的;但它又是有主次、分层次的,有共性和个性之别。

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而言是否相关,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需求。

(二)会计确认与相关性会计确认是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对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辨认的过程。

从各国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看来,可供选择的会计确认标准有两个: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然而,在会计实务中,两者在具体应用中或多或少存在某些不足。

如按照权责发生制,商誉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都无法得到合理确认;而按照收付实现制,没有发生现金收支的债权债务不能得到确认。

有些使用者更需要基于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会计信息,有些使用者则更需要基于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会计信息,而有些使用者可能同时需要以上两种会计信息。

可见,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都有其独到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得到相关程度较高的会计信息,这将是会计学界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会计计量与相关性会计计量就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对已经确认的会计对象进行量化的过程。

在会计产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计计量一直采用的是直接计量法。

旧概念的提出及其计算使会计计量方法从直接计量方法发展到间接计量法。

此后,应计、递延和收入费用配比等逐步得到普遍应用,从而使间接计量法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间接计量法的使用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计计量应根据会计对象的可计量属性进行。

FASB和IASC分别在《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了他们自己定义的几种会计对象计量属性,基本上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FASB)、现值(IASC)、可实现净值(FASB)、可变现价值(IASC)和未来现金流量(FASB),这些都是针对货币单位计量而提出的。

阎达五教授(2002)在为《会计新视野丛书》所做的总序中指出:“人们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三量会计’(实物量、劳动量和价值量会计)对客观对象进行实时的、刚性的和广泛联系的核算与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客观行为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可见,货币单位并不是会计计量的唯一单位。

只要是有利于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其他单位的计量方法也可以采用。

无论用货币单位计量,还是用非货币单位计量,计量属性都包括“历史的量”、“现时的量”和“未来的量”。

在“受托责任”时代,由于会计目标所要求的都是历史信息,因而计量属性即为“历史的量”。

而在股份有限公司和证券市场出现以后,会计目标所要求的不仅是历史信息,而且还包括当时的和未来的信息。

因而计量属性也就成为“历史的量”、“现时的量”和“未来的量”三者的结合。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可预测、可反馈性和及时性的要求,满足它的必要条件应该是计量属性为“历史的量”、“现时的量”和“未来的量”三者的结合。

但如何实现之?这也是实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所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会计披露与相关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将业已确认、计量、记录的会计对象进行汇总和向外传递的过程。

会计信息报告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特定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这是会计信息出炉的最后一道手续,它对相关性的影响至关重要。

近年来,各种改进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 I C P A)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Jenkins Committee)发表的《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1 9 94)和Steven M.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1996)等系列文章[4]。

AICPA报告认真研究了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提出了改进财务报告的信息类型的建议;改进财务报表的建议;改进审计师介入企业报告的建议和促进报告改革的建议。

为了分析相关性,此报告提出了表述财务报告用户信息需求的七个概念:(1)分析每一个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企业分部(包括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2)了解公司的经营性质,从不同经营业务中了解不同的机遇和风险;(3)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既研究历史信息,了解过去业绩,更着眼于未来发展,注重预测信息;(4)了解管理当局的意图,如对企业未来前景的看法,未来绩效的预测,将采取的措施,也包括会计数据的选用;(5)了解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对可靠性,如对合同约定债务和担保的可靠性的评估,对不太可靠的信息,需要了解计量上的不确定性;(6)了解相对于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的业绩;(7)及时了解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大变动和重大交易或事项,季节性重大变动等,这里需要注意及时性,中期报告(包括月份、季度、半年)所提供的信息非常必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