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义

词义

板书:
① 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写字。 ② 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写的字。 • 2、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 烧
① 使东西着火;燃烧 ② 发烧;他现在烧得厉害。 ③ 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烧退了。
比喻义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一)原义项所指示的对象是具体的,往往是
有个体存在的,比喻义所指对象同原义有相似
现代汉语词汇 与词汇教学
第四章词义的特点和构成
词义
• 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 词的内容,词的意义内容即词义。
词义
语音
(约定俗成)
客观事物
• 第一,同其他的符号一样,它是某个对象的代表物; • 第二,它本身同它色代表对象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 人规定的。
词义的特点
A、客观性:词义反映客观存在,其理性义、语法义、 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
3、语法意义
定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
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义。
特点:它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各类语言单位在
组合搭配时表现出的语法作用和功能特点方面的内容。
对词而言,它总是以特定的语法形式(造句规则)进入
句子→其语法意义就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经过类
聚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意义。 如:“人”“树”——名词,作主语、宾语
联想的意义内容。它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拨浪鼓、霹雳舞
附加味觉形象意义: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 附加嗅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 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嗖、软绵绵 附加两种形象意义:水汪汪(明亮 + 灵活) 嗅觉) 吊儿郎当(视觉+听觉) 酱紫(视觉+味觉) 酸溜溜(味觉+ 胖墩墩(胖+矮+结实)
理性意义
一、词语与概念 词语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词义。 概念的形式是词语,内容是内涵和外延。 词语的理性意义是概念内涵的语言表现形式, 下义词语是概念外延的语言表现形式。 词和概念不同: 1、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词是一种语言单位. 2、概念不仅存在、表现与词中,也表现于词组中. 3、一小部分词不表示概念,如:语气词. 4、词有一定的”色彩”,而概念没有.
之处,但所指往往是抽象的,无个体存在。
皮毛:
① 带毛的兽皮的总称;皮毛大衣。
② 比喻表面的知识;略知皮毛。
(二)原义项所指示的对象和比喻义所指
示的对象性质悬殊,很容易使人感到一种
是一种比喻。
弹丸: ① 弹弓所用的铁丸、泥丸,枪弹弹头。 ② 比喻(地方)狭小;弹丸之地。
三、多义词义项的联系
(一)关联性的意义联系(引申义)
是基本的、常用的 • 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
a.引申义
B.转义
展而产生的意义。
b.比喻义 • 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
另一种事物。 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比喻的联系和区别。 词的比喻义:转义、长期的,义项的一部分。 比喻手法:暂时的、非转义。
引申义
• 引申义是由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 1、从本义、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谢幕:演出闭幕后观众鼓掌时,演员站在台 前,向观众敬礼,答谢观众的盛意。 筛糠: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筛糠:因惊吓或受冻 而 身体
原因 施动者
发抖。
动作1
(二)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 适用对象 性状特征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1、出现“适用对象”的三种情况
滂沱:(雨)下得很大。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结实:坚固耐用。 (1)适用对象只是一种或一类事物。 (2)适用对象是多个或多种事物。 (3)适用对象广泛,词典也没有说明。
被解释的的词:表示特征的内容+类词语。 笔:写字画图的用具。
松: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 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皮状,叶子针形,花单 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圆形或圆锥形,有 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以利用。 烽火:古时 边防 报警 点 的 烟火。
(特征1) (特征2) (特征3) (特征4) (类词语)
• A、语境、使用者不同,感情意义不同。(“老头子”)


B 、有的感情意义渗透于理性意义之中,是理性意义的
重要组成部分。(喜欢、高尚——虚伪、卑鄙) C 、虽是主观态度或评价,但以理性义为基础,不能随 意改变。
(2)形象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某方面的
触觉等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 附加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灰不溜秋、 白花花、丁字路口、爬山虎、凤尾竹
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
词义的特点
• E、发展性: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 化的→社会发展,客观事物变化,人们认识深入。
• 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兵:兵器→战士;走:跑→行走;时代词义也有发展:

污染(空气、水源等具体事物→精神等抽象事物)
C、模糊性: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词义所
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
红花——红色的玫瑰花——粉红色的、含苞欲放的、
拇指大的玫瑰花——都带有一定的含糊性
事物范围不确定,界限、标准不明确(大、小、高、 美、丑) 模糊性是相对的,任何词义都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 在特定语境中,其范围和界限是明确的
外延比较确定的词的意义一般比较明晰(人、地、数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乔木:树干高达,主干和分支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 灌木 乔木 灌木 乔木 木本 植物 矮小 丛生 高大 主干和分支明显 木本 植物 [+矮小] [+丛生] [-矮小] [-丛生] [+木本] [+木本] [+植物] [+植物]
三、词义的单位 (一)义项 柳体字笔力刚劲。 这套自由体操动作刚劲。 刚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
词义的附加色彩也体现出民族性特点:
日本樱花→尊敬、喜爱;中国牡丹→高贵
词义的特点
• G、全民性: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 全体成员而言。
• 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 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 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 而词义却是全民性,是全社团约定俗成、 普遍认可的。
F、民族性:词义是一个系统,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约 →民族特点和民族色彩
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早上好/good morning)
不同个体、言语社团对词义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跑得快”)
同样的客观对象,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词义不同。
“伯父、叔父、姨父、姑父”→uncle 民族的文化素养,心理状态、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不同→词 义特点不同 龙、凤→吉祥 数字“8”、“4”
词义的内容
语言义一般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
词汇意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语法意义。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实物意义
(1)定义和特点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反映客观对象及其关系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 一种意义。→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不涉及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①(条状物)横截面大。 ②(质料)表面纹理粗糙,不光滑。 ③疏忽 ,不周密。 ④粗糙,不细致。
义项的分类
兵,械也。 《说文》
兵:①兵器。 ②军人、军队。
基础义 本义
一般义
引申义 后起义 基本义
③军队中最基层成员。引申义 后起义 一般义 ④指军事或战争。 引申义 后起义 一般义
义项的分类
A.基本义 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有一个义项的意义
(2)虚词有无理性意义?
(3)理性意义与概念: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
2、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
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的意义。
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
体现语言单位的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 的意义。 常见的附加意义有: 感情意义
形象意义
风格意义
• (1)感情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 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 • 褒义:勉励 果断 坚定 机智 自豪 • 贬义:怂恿 武断 顽固 狡诈 骄矜 • 中性:鼓动 坚固 牡丹 焦点 结合
错误认识→词义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主观想象成分,无法脱 离现实,也有客观基础)
词义的特点
B、概括性: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
←客观事物无限复杂
概括一类客观对象的共同特征,舍弃某些个别事物
的特点 (人:种族、性别、年龄、外貌……) 概括的程度有时表现不同(种概念∠属概念) 单独概念也是概括的(专有名词“黄河”) 词义是概括的,但在具体语言中,其反映的内容又 是具体的→概括对应性特点
(二)表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 身体部位
工具 原因+数量 限 条件 性状 制
施 动 + 方式 者 数量 时间 空间 程度 限 动 制 作1
(二)表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 身体部位 工具 程度 + 方式 数量 时间
数 限 动 +量 制 作2 性 状
空间
关 系 对 目 限象 + 的 制或 结 关 果 系 事 项
词在运用中受到各种制约和影响,词义
表现出各色各样的差别。但应该看到,词
义差异中有共同的东西,共同的特征、共
同的内容,把它们概括、确定下来成为词
的一个意义就是一个词义单位,一般就叫
一个词义义项,简称义项。
(二)义项的性质 1、它要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作为它的物质外 壳。 2、它们都有概括性,但其概括范围、概括 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脚:人或动物的腿的下端,接触地面支持 身体的部位。 脚掌:脚接触地面的部分。 脚心:脚掌的中央部分。
词义只能反映客观存在,而不完全等于它。
第一种:词义等于客观存在 (手、树、书) 第二种:词义不完全等于客观存在(天、地、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