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学案
第六单元《狼》学案2010-1-10
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课前热身:
作家作品简介
1、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2、《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3、有关评价: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学法指导:
1、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200余字),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学习时要注意多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其意思也就不讲自明。
蒲松龄的作品故事性很强,他不妨把课文改编成口语,绘声绘色的讲给别人听。
2、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凡表示人物、地点、事件、事物名称的词或短语中间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的短语之间不能停顿,语义特别密切、组成一个词组的词语之间也不能停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熟读课文,在熟练的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理解课文
一读扫清字词障碍:(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
缀.行甚远屠大窘.苫.蔽战丘目似瞑.意暇.甚止露尻.尾狼亦黠.矣
假寐.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积累重点字义:
止.有剩骨顾.野有麦场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屠暴.起一狼洞.其中盖.以诱敌变诈.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本文写了屠夫遇狼、、毙狼四个部分。
2、本文通过的故事,揭露了
赞扬了并告诉人们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文中的动作、心理描写,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独立完成一下各题,在自己有困难或疑惑的题目上做标记)
1、默读全文,你认为狼有什么的本性?屠户具有什么精神?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
2、请想象一下,如果区寄处于《狼》中屠户的境地,他可能会怎么做?
3、狼很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巩固提升:
必做题: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止有剩骨()缀行甚远(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大窘()前后受其敌( ) 顾野有麦场()
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犬坐于前( ) 目似暝()
屠暴起()又数刀毙之()一狼洞其中()
止露尻尾()乃悟前狼假寐()狼亦黠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做题
介绍有关狼的成语、谚语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故事,并概括一下这些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聪明”、“勇敢”、“凶残”……),从成语、谚语、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尊崇”、“惧怕”……)?
(学生发表完意见后,教师也可以展现一些资料,以加深对狼的了解。
)
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