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高新技术服务园区N70501单元10-03地块住办商品房项目基坑开挖应急预案编制:审核:日期:编号:发放号: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市北高新技术服务园区N70501单元10-03地块住办商品房项目部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一、工程概况 (3)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4)第二章支护、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概况 (10)第三章总体施工安排 (14)一项目管理组织 (14)二项目管理目标 (14)三土方开挖施工概述 (14)第四章基坑应急救援预案 (15)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15)二、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16)三、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16)四、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18)五、事故报告 (19)六、应急结束 (20)七、后期处置 (20)八、宣传教育 (20)九、演练 (20)十、总结。
(21)基坑开挖应急预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表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勘察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合合同要求质量 一次性验收合格100%;所有高层符合“上海市优质工程”标准,一标段12号楼及二标段3号楼争创上海市“白玉兰奖”。
监理单位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工期总工期满足合同要求。
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全符合“上海市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并拿到相关证书;项目地理位置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工程地质上海地区纬度适中,濒临海洋,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零星剥蚀残丘外,均为坦荡的平原,根据工程所处位置,按上海地貌单元分区图,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滨海平原地貌单元(Ⅱ)。
根据勘探资料,拟建场地以正常沉积区为主,东侧及北侧为古河道沉积区(地质分区具体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9大层及若干亚层,其中①1层为填土、①2层为暗浜土,②1层~⑤层为全新世Q4沉积层,⑥层~⑨层为晚更新世Q3沉积层。
地基土具体构成情况见下表:表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典型工程地质剖面见图;图典型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概述1、工程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分别描述如下:(1)潜水浅层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土层中,根据上海地区经验,潜水水位埋深一般为~,水位受降雨、潮汛、地表水及地面蒸发的影响有所变化,年平均水位埋深一般为~。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位埋深为~(高程~)。
根据上海地区经验,潜水水位年平均高水位埋深为,年平均低水位为,建议设计根据构筑物类型按不利因素考虑采用。
(2)承压水本场地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⑦层、⑧21层、⑧22层及⑨层砂性土中。
根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承压水水位低于潜水位,呈周期性变化,水位埋深约3~12m。
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浅,第⑦层承压含水层层顶埋深较大,承压含水层对本工程建设基本无影响。
2、周边环境概况(1)场地内部:目前场地内部较平整、空旷,杂草丛生,现状见下图。
现场有两个800kVA 配电房,临时用水为Φ150。
图场地内部(2)场地东侧道路:Ⅰ期、Ⅲ期东侧为已建平陆路,路面宽度,基坑边线距离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图所示;Ⅱ期东侧为规划平陆路(未建),现为一待拆厂房,图所示。
本工程基坑正式施工前将会完全拆除。
图Ⅰ期、Ⅲ期东侧平陆路图Ⅱ期东侧待拆厂方建筑:Ⅰ期多层区域东侧(Ⅲ期预留车库区域)为本工程临时售楼处样板房(现为空地),地上1 层,采用独立基础,本工程基坑施工前建成,后期拆除,基坑边线距离样板房基础边约,本工程基坑开挖时作为内部临时建筑的要求进行保护。
(3)场地南侧:道路:本工程场地南侧为汶水路(中环高架路),路面跨度,基坑边线距离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红线外侧至汶水路之间为绿地,基坑边线距离汶水路道路边线约,距离汶水路高架桥桥墩中心最近约(汶水路属城市主干道,高架属城市快速)。
图场地南侧中环路(汶水路)(4)场地西侧:道路:场地西侧为规划云照路(未建),宽度,基坑边线距离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
云照路西侧为本工程后期待建地块,现为空地。
图西侧规划云照路(未建)(5)场地北侧:道路:场地北侧为规划云飞路(未建),路面宽度,基坑边线距离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红线外侧至规划云飞路之间为绿地。
现规划云飞路中间为一待拆铁路(企业私有),基坑边线距离该铁路最近约,以北为中环时代广场。
图场地北侧空地图场地北侧铁路第二章支护、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概况1. 支撑设计概况(1)本工程Ⅰ期地下1层区局部采用一道钢砼支撑,支撑轴线相对标高。
(2)钢砼圈梁及支撑混凝土等级C30。
(3)立柱坑底以下采用∅700灌注桩,L=,坑底以上采用400x400格构柱,角钢型号4L125x12,立柱穿底板处设止水片。
(4)地下1层K、P站处坑底单独采用一道型钢支撑,型钢采用H400x400x13x21。
图支撑平面位置2. 钢筋混凝土围檩及支撑(1)钢筋保护层厚度底侧50mm,其余侧30mm (2)支撑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截面尺寸:允许偏差+20mm、-10mmb)支撑轴线标高:允许偏差20mmc)支撑轴线平面位置:允许偏差30mmd)支撑挠曲度:支撑长度的1/1000e)支撑两端的标高差:允许偏差20mm及支撑长度的1/600(3)支撑必须设置底模,底模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可采用100mm厚C20混凝土垫层或采用木模。
支撑下地基土承载力必须确保浇筑混凝土后支撑不能出现大于5mm的沉降和裂缝。
采用混凝土垫层作底模时,应有隔离措施,挖土时及时清除。
(4)围檩施工前应凿除围护墙表面泥浆、混凝土松软层及凸出墙面的混凝土,保证围檩与围护墙间接触密实(5)支撑系统中通长支撑为主撑,短杆件为次撑,节点处次撑钢筋位于主撑钢筋内部(6)围檩和支撑纵向钢筋采用焊接,接头设在离支点L/3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单面焊焊缝长度10d焊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35d,同一连接区段纵向受拉钢筋接头数量不大于50%(7)围檩及支撑宜整体浇筑,超长支撑杆件(超过100m)宜分段浇筑;围檩及支撑分段浇筑时,断点应设置于支点L/3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设置钢丝网3. 钢支撑(1)钢支撑施工单位施工前必须提供详细的节点构造图,经设计认可后方可施工;支撑安装应采用开槽架设(2)支撑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支撑轴线标高:允许偏差20mmb)支撑轴线平面位置:允许偏差30mm。
c)支撑挠曲度:允许偏差支撑长度的1/1000d)支撑两端的标高差:允许偏差20mm及支撑长度的1/600(3)钢支撑与混凝土围檩应确保连接可靠;支撑两端分别与预埋件焊接,焊接尽可能满焊,焊缝高度为10mm。
(4)所有钢构件必须挺直、平整;支撑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确认符合后方可施加预应力(5)主撑与围檩焊接前必须加设预应力,预应力施加800kN;预应力施加过程中应检查支撑连接节点,必要时应进行加固;预应力施加完毕在额定压力稳定后予以锁定(6)预应力施加完毕后,钢管支撑与围檩接头部位(活络头)两侧应加焊槽钢(7)钢支撑与立柱之间应设置可靠钢托架进行连接,钢托架应能对节点位置支撑在侧向和竖向的位移进行有效约束(8)钢支撑使用过程中应进行支撑轴力监测,必要时应复加轴力(9)钢支撑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钢支撑和立柱安装经验收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4. 本工程±相当于绝对标高+,根据方格网图所示,本场地绝对标高为+,相对标高。
基坑开挖深度如表所示。
表基坑开挖深度一览序号地下层数基坑面积(m2)基坑周长(m)开挖深度(m)I期地下一层20500800~图场地基坑分区指标第三章总体施工安排项目管理组织按照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的原则,全部岗位职责覆盖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管理,不留死角,避免职责重叠交叉。
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企业保证层、总包管理层、施工作业成进行管理,总包管理层中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设置了项目经理、项目执行经理、项目技术经理、项目合约经理及多个管理部门以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
项目管理目标表项目管理目标土方开挖施工概述根据类似工程经验,竖向开挖采用多级退挖,多次接力的方式进行挖土作业,并设置合理的出土平台,水平平面内根据后浇带分块交叉施工。
根据场地条件,将大基坑划分为若干个小基坑分别施工,基坑内侧分块区域交界处及不同板厚交界位置可利用交叉施工原理,采用放坡处理,合理解决施工顺序。
根据前期围护的施工进度,一期土方开挖共分为三块,Ⅰa→Ⅰb→Ⅰc 。
待I期地下室出±后开始挖II期土方,II期结构出±后开始挖III期土方。
图土方分区图第四章基坑应急救援预案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二、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三、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危险因素:1、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
2、支护桩侧向位移3、受到应力的影响基坑坑底隆起。
4、地质复杂发生涌砂涌水。
5、帷幕部位渗水与漏水事故6、高空坠物(一) 基坑坍塌滑坡1、预防措施①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
③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
④坡顶严禁堆积荷载,⑤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排水沟;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按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砼保证稳定。
⑥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应急措施:①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③会同相关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④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
⑤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
⑥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
(二)围护结构侧向位移1、安全预防措施。
①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连接处要可靠,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
②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制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