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在凯利1950年的印象形成实验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凯利的这个实验是通过教学做的。
他利用心理学教学课堂,把55名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向学生介绍一位新聘任的教师,两组学生得到的介绍材料仅有一词之差:甲组的学生被告知,这位教师是“热情的”。
乙组的学生被告知,这位教师是“冷漠的”。
学生们乍完这份材料后,新教师来到课堂授课,并分别领导两组学生进行20分钟的讨论。
下课后,实验者让每个学生填写一份问卷,说明自己对新教师的印象。
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对这位教师的印象却有显著的不同。
一个组的印象是:有同情心、会体贴人、有社交能力、富有幽默感、性情善良等等;另一组的印象则相反,认为该教师严厉、专横。
这就是说,两组学生对该教师的印象,都有自己的推断成分夹在其中,由“热情”的特点推出一系列的优点,由“冷漠的”特点推出一系列的与冷漠有关的缺点。
实验中的另一个现象是,一个组积极发言的达55。
另一组积极发言的仅32,这表明,大学生对新教师不仅有一定的看法和印象,而且在行为上也有一定的倾向:对教师的印象好,发言就多,印象不好,发言也就不积极。
凯利的这个实验证明,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打断的作用。
将就实际上就是个人主观推断、扩张的结果。
由于光环效应,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夸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退到光的背后视而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