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是人类最美丽de语言

音乐是人类最美丽de语言


现代音乐的特点(二)
• 虽然这种音乐并没有得到发展,但它的确有助于使音 乐家们更注意半音阶音乐,即利用所有半音的音乐。这种 对半音的运用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十 二音音阶。在形成一个旋律时,这种十二音音阶(由钢琴 上的一个八度范围内的所有白键和黑键组成)的每个音都 必须逐个用过一次以后才能再用。当然,这种音乐没有特 定的调子,因此被叫做“无调性的音乐”。 至于和声, 即在不同的音同时发音这一方面,也有一些惊人的新发展。 那些恢复古代调式的作曲家们往往也重新运用了古代的和 声,例如多少世纪以来,曾经被传统和声学认为“用起来 太僵硬”和“听起来太别扭”的平行四度和五度进行。 在现代音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叫做“多调性音乐”的东 西——即同时用两个调子写的音乐。例如,一个旋律或主 要的主题可能是C调的,而它的伴奏或助奏声部却可能是 升F调的。

音乐还是一种影视艺术必须借助的不可或缺的 语言。很难想像,假如电影电视中没有背景音乐, 没有主题曲的进一步升华,我们还能感受得到所 谓的艺术震撼力。没有音乐,我们怎么去感受人 物心理的细微变化,没有音乐的参与,电影电视 的故事节奏怎样才能扣住观众的心弦,没有主题 曲,观众怎么可能更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我们 是通过《悠悠岁月》、《好人一生平安》才进一 步记住了《渴望》,是《向天再借五百年》使我 们没有遗忘《康熙王朝》,其它诸如《花儿为什 么这样红》、《怀念战友》、《敢问路在何方》、 《好汉歌》、《不见不散》、《暗香》、《当》、 《好想好想》等等, 你们说,如果缺了这些脍炙 人口的音乐作品,那些电影电视还能那么大红特 红吗?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是音乐使影 视艺术增光添彩,是音乐进一步成就了每一部深 入人心的影视作品。
音乐与电影
•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 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 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 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 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电影以后,在它 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
1、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即 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条件,使电影音 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 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 2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 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传统 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 的结构,并和"噪音"一起相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 时音乐和音响效果结合,有时与两者都结合去恰如其分地表 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成为一种新形式。 4、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经过录音、洗印等 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 功能和效果。同时,随着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 已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电影音乐的重要性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需要,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主题 音乐的性格特征、音乐布局和高潮的设置、音乐和影片中 语言音响等声音的有机结合和安排、每段音乐的起止、情 绪气氛以及画面的关系。电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乐资 料加以剪辑来改编成电影音乐,这需要熟悉音乐资料、善 用音乐资料。电影音乐作曲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 在作曲的时候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用什么类型音乐、如 何配器,另外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 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 应能力也特别强。在音乐进入电子化时代后,对各种新颖 乐器和电声乐队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的音响特点和表 现特征。 • 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分主题歌和 插曲,对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 力。
音乐, 音乐,世上最美丽的语言
• 音乐本质上是一门语言艺术。在音乐的 海洋中,它同样将人类的种种思想情感、 情绪、感受作了深刻的记录,而这种记录, 不需你去读或看,也不需要你懂得多少的 知识或语言,你只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就能体会到一种强 烈的共鸣和触及灵魂的幸福。
音乐是孤寂心灵的安慰,是痛苦心灵的 止痛药。钟子期与俞伯牙通过音乐的媒介 成为知己,从此,两颗孤单的心不再寂寞, 他们互相唱和,互相理解,音乐充实了他 们的人生,使他们从封闭的个人世界解脱 了出来。即使是现代流行歌曲,无论内容 怎样,表现的形式怎样,那些流行歌手们 深情演绎的歌声,同样抚慰着人们单调而 枯燥的生活,滋润着一颗颗迷茫中的心灵。
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
• 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通常分为音画同步 和音画对位两种。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 情绪一致,节奏配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 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 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 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 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 "对位"本是音乐术语,在这里来表现声画的结 合目的在于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生活 的复杂性、多面性,从而表达影片丰富的内涵。

音乐中的优美
• 音乐的美中的优美是相对于壮美而言的,也就是阴相 对于阳而言的关系。这个词来源于美学上的日神精神和酒 神精神,日神阿波罗代表了艺术中的宏大、壮阔、起伏与 博爱。酒神迪奥尼索司则代表了沉醉于爱情、细腻与暧昧、 细微的感动与悲伤等等。 • 也就是说,所谓音乐的优美,是指音乐能让人感受到 心灵轻微的振颤,进而体会到自身的快乐或悲伤的审美体 验(相对的,壮美则往往是能强有力的将听众带进作曲家 的巨大起伏的情感的审美体验) • 优美的音乐在技术层面讲,往往是使用简单的和声, 较少的声部和精练的配器表现的。常常用3声部以下的复 调肢体来表现,所以最为重视的是旋律的进行。在此基础 上,如果大大加强和声的力度,增加声部和乐器组,让和 声的力量占主导,则很容易变成壮美的感受了。 • 最简单来讲,一段描写原野上初升太阳映照下奔驰的 野马的音乐,往往是壮美的;而一段描绘月光下庭院里一 只夜莺的曲子就更可能是优美的了。
电影音乐的分类
• 电影音乐按照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分为现实 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又叫客观音乐, 在影片画面上看到声音来源:如画面音乐会表演 的器乐、声乐节目;剧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 头演唱以及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播放音乐等。 功能性音乐又称主观音乐,在银幕上看不到声音 来源而有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 面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创作的音乐, 着中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 境气氛等。好的电影音乐应当和影片画面结合得 天衣无缝,音乐本身也优秀,并能离开画面作为 一种新的音乐让人欣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音乐能催人奋发,帮助人们冲破世俗的重重困扰。德 国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过:我要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生活困窘、双耳失聪的情况下,是音乐拯救了他,使他 振作坚强了起来,并再次用双手谱写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贝多芬留下的《命运交响曲》,激励了一代代不甘于受命 运摆布的时代弄潮儿,陪他们渡过了一段段人生的艰难时 期。我国著名哲学家赵鑫珊在他的大学时代,开始了反右 斗争,他曾被下放到辽宁海边放羊长达六年。是什么力量 让他坚持了下来呢?是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给了他力 量和信心。由于音乐,他虽然放着羊,但“内心照样是皓 月疏风,游思缥缈,胸襟磊落。”所以,后来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莫扎特的书?”他回答:“理由 很朴实,也很单纯:我爱他的音乐几乎到了要死的程度。” 正是音乐,使他超越了个人细小的痛苦,使他的目光看得 更深更远。当然,也正是音乐,决定了他研究的哲学的品 质和深度。
欣赏现代音乐
• 在历史上,从来也没有一个时期象二十世 纪那样,有这么多的迅速变化。两次大战 改变了各国的边界和人们的思想方法,科 学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我们推向一种 尚未为人所知的未来。在反时代精神的策 动下,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刻、文学、 戏剧和音乐,正在冲破着各种旧的形式, 试图表现新的生活方式。

音乐表达了人类对爱的普遍渴求、向往以及赞 颂。爱的主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有亲情间的 爱,朋友间的爱,情人间的爱,对大自然的挚爱, 对生活的热爱,有自私的爱,有博大的爱……人 们不仅用音乐,更用文学、哲学、绘画、宗教等 等形式来给予她深情的眷顾。正因为刀郎的《情 人》准确表达了人们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唱出了 千千万万男女的心声,所以才在不多的几天就传 遍了大江南北。但我想最原汁原味的情歌还是在 民间,那些民歌或在民歌基础上改编的情歌最能 打动普通人的心。比如《大坂城的姑娘》、《在 那遥远的地方》,陕北的信天游,大理的《蝴蝶 泉边》,还有我们鹤庆甸北的田埂调。爱的主题 中,更动人心弦的就是母爱。据说莫扎特的《安 魂曲》就是为其母亲而作。由歌唱家王宏伟所唱 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朴实的歌词,深情的礼 赞,反复咏叹的旋律,唱尽了天下难以回报的博 大母爱。
现代音乐的特点(一)
• 在每个国家,本世纪的作曲家们都在对音乐的诸要 素——如节奏、旋律、和声、曲式——进行着实验。 本世纪杰出的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他赞 成这样一种音乐,在其中,所有的主题都绝对不出现重复, 每个小节都应当同前面所有的小节完全不同。 许多作 曲家都对节奏进行实验。有的作曲家写出了既没有小节线, 也根本没有节奏型的乐曲。其他现代作曲家们正在制造一 种音乐,在其中,一个管弦乐队或合唱队的两个部分有完 全独立的节奏。这些现代派也许没有认识到:这种不同节 奏的同时使用早在美国印第安人的音乐里就可以找到。 作曲家们也正在在旋律上,即各音的横向安排上做出同样 令人惊讶的改变。有些作曲家回到了古希腊人和早年教堂 神父们的调式上去,还有的作曲家从东方人的滑行音阶那 里取得灵感,将“四分之一音”和比“四分之一音”更小 的音程差别运用到了乐曲之中,有些人甚至发明了一架能 弹出四分音而不是半音的钢琴。
美国爵士音乐
• 可以这样说,在本世纪所有基于民族和社会习俗的音乐中,没有 哪一种比美国爵士音乐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了。由于它那狂热的节奏 和古怪的不协和音,从某方面讲,它似乎是新时代的一种表现。爵士 音乐有许多对职业音乐家们产生吸引力的特色,例如其中带有小三度 和小七度的音阶,以及基于小三度和小七度音阶的七和弦等等。 可是,最具强烈感染力的爵士音乐特色,是它那独具特色的节奏。在 爵士音乐这里,有一种新的切分音——“多节奏性”,即同时有两种 很强烈的节奏型相互对立,例如一个三拍子节奏加在一个四拍子节奏 上。这种错综复杂的多重节奏显然是原始民族的音乐特点,因此爵士 音乐的兴起,无疑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理性回归,这是本世纪各种 艺术形式的共同趋向之一。 职业的音乐家们也被那些不常使用乐 谱的、甚至事实上常常不会读谱的原始爵士音乐演员们所迷住。在一 时的冲动之下,这些自发的爵士音乐演员可能在一个旋律上即兴演奏 出最复杂的变奏曲。 我们在本世纪初美国杰出的作曲家乔治·格什 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中,可以找到爵士音乐在节奏上、旋律上 和和声上最好的扩展运用。还有另一位美国当代作曲家格罗菲,也成 功地借鉴了爵士音乐的特色,结合他那超凡的配器才能,描绘出一系 列美国自然风景的音画。他那《大峡谷组曲》就是用来表现大自然的 色彩和情调感的一个令人目眩的乐器调色的展览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