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相关事宜
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学习成绩折算分(满分70分)+素质能力成绩(满分20分)+德育评分(满分10分),满分100分。
学习成绩占70分,其中学习成绩指测评当年必修课加权平均成绩,以本专业学院所在年级大班最高分为满分来进行折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素质能力评分占20分,包括组织管理(5分)、实践活动(5分)、创新创造(4分)、荣誉奖励(3分)、基本技能(3分)。
所有各单项评分都是对学生素质能力的综合评判。
如果上述单项项目其得分超过其规定分值时,则取其规定值。
德育评分占10分,包括同学互评(3分)、辅导员评分(5分)、班主任评分(2分
三、评分细则
1.组织管理(满分5分)
在组织管理方面,担任各种社会工作,具体所获相应素质能力分标准如下:
说明如下:
(1)社会工作最高得分为5分。
(2)每学年担任两项(含)以上社会工作,评分就高不就低,按最高得分算。
例如一学年内同时担任两个学生组织的干事,但只加一个干事得分即1分;如果同时担任小班班长和学生会干事,按照小班班长得分2.5分计算。
(3)中途辞职者或违纪被取消职务者,不计分。
(4)其它校内外学生组织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得分参照相应同类性质岗位进行工作量计分。
2.实践活动(满分5分)
在实践活动方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所获相应素质能力分标准如下:
说明如下:
(1)实践活动最高得分为5分,超出者按5分算。
(2)同类项目实践活动只能算一个最高分。
(3)集体类项目参赛获奖团体成员每个人得分为该项所获素质能力分标准的80%,得分保留到后1位,四舍五入。
(4)2.18条款中,获奖等级的分值分配由各专业学院灵活把握。
3.创新创造(满分4分)
创新创造主要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学科竞赛、文学创作、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参加各种创新创造活动,所获相应素质能力分标准如下:
说明如下:
(1)创新创造最高得分为4分,超出者按4分算。
(2)同一项目获不同级别奖项的按最高项计分一次。
(3)未明确获奖等级的,第1名按一等奖加分,第2、3名按二等奖加分,第4名以后按三等奖加分。
若有特等奖,在一等奖分值基础上加0.5 分。
(4)学术性论文,发表的刊物是国家级核心期刊加4分,国内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加3分,省内公开发行(准刊号)的期刊加2 分。
发表其他类型的文章分别加 2.0 分、1.5 分、1.0 分。
一项成果由多人共同完成的,署名第一的按获奖等级加分,其余降一级加分。
(5)在国家级、省部(区)级、市级官方媒体以实名制发表文章、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的分别加3分、2分、1.5分。
(6)艺术创作类(含原创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舞蹈作品等),在国内公开演出或展览的加4分,在省内公开演出或展览的加3分,在市内公开演出或展览的加2分,在校内公开演出或展览的加1分。
(7)类号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参加奖励分别对应着3.x.1,
3.X.2, 3.X.3, 3.X.4, 3.X.5。
4.荣誉奖励(满分3分)
荣誉奖励主要包括军训标兵、优秀党员、文明宿舍、先进班集体、标兵团支部、优秀党支部等方面的荣誉称号,所获相应素质能力分标准如下:
说明如下:
(1)荣誉奖励最高得分为3分,超出者按3分算。
(2)同一类型荣誉奖励的按最高项计分一次。
(3)类号中,省部(区)、校、专业学院级分别对应着4.X.1, 4.X.2, 4.X.3。
5.基本技能(满分3分)
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英语、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能力。
参加各种社会、政府承认的职业技能培训或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或技能资格者按社会和政府的认同程度分别加1-3分,其中一学年获得两项以上(含两项)认证者,即可获得3分。
四、学生德育评分细则
1.同学互评(3分)
(1)同学互评要客观、公正,杜绝随意、作弊打分。
(2)同学为自己班的同学打分,在去掉3个最高分和3个最低分之后取平均。
(3)为避免学生不负责任随便给分,以及全班同学成绩整体偏高情况的出现,对(2)最后所得得分进行排序,按照排序最终结果本小班以3:5:2
的比例分别给予3分、2分、1分。
2.辅导员评分(5分)
(1)辅导员评分要客观、公正,杜绝随意打分。
(2)辅导员评分主要依据为该同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主要为上课出勤、宿舍卫生评比、早操出勤、遵守校规校纪等情况。
3.班主任评分(2分)
(1)班主任评分要客观、公正,杜绝随意打分。
(2)班主任评分主要依据为该同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主要为上课出勤、宿舍卫生评比、早操出勤、遵守校规校纪等情况。
(3)没有班主任的班级,此项评分仍由辅导员评定。
本实施办法从2009年10月16日起执行,具体解释权归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