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惊愕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

世界经典音乐赏评与比较期中论文
————魅力十足的《惊愕交响曲》经过一段时间世界经典音乐赏评与比较的学习,我对中世纪以来的欧洲音乐有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其中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却给我留下了最为记忆犹新的感觉,接下来就让我谈一谈我对这首交响乐的理解与认识。

作者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贫困的车匠家庭。

尽管父母都是劳动者,却都热爱音乐,为海顿接受音乐熏陶打下良好基础。

海顿6岁离开父母进入童声合唱团,8岁被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但不幸的是16岁起进入变声期,不得已退出合唱团,但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之后海顿辗转多地,品味了长达30余年的受雇于人的滋味,加之身体的病痛,让他饱尝了世间冷暖,但生活的重担仍未压垮他,他写出的作品仍旧幽默,悠闲轻快,明亮,富含宗教式的超脱。

快乐和充满希望构成了海顿艺术的气质,这一点在他的《惊愕交响曲》中尤为得到体现。

这部交响曲从属于他晚年创作的《伦敦交响曲》,分为四个章节,而《惊愕交响曲》则属于第二乐章,其创作所采用的手法新颖,与海顿早年创作风格大相径庭,作品细腻而复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嘲笑不懂音乐的贵族和附庸风雅的贵妇。

因为海顿发现,在他演奏音乐时,许多贵族并不懂得欣赏,反而呼呼大睡,听音乐的目的只是为了附庸风雅,这让海顿很气愤,于是将心中的鄙夷与愤怒铸于这首《惊愕交响曲》之中,以幽默的曲调讽刺了这些贵族们。

在乐曲的开头,采用了比较安详以及柔和的小提琴弹奏,犹如一支摇篮曲,不光当时贵族们昏昏欲睡,事实上连我也被这样一种反复单调的复调演奏弄得直想打盹,但这样的表现正中了海顿先生的下怀,第二阶段刹那间乐队用最大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和弦声,打盹的贵族们被重重地吓了一跳,甚至还有的贵妇以为发生什么大事,想要逃离剧场,可谓丑态百出,穿越几百年后的今日,即使有了心理准备,我每次再听也会被这样的巨大反差吓得心脏一缩,这毫无疑问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精彩的地方,之后乐曲又恢复为平缓的节奏,但无论如何此时的我是再也不想睡觉了,相信贵族们的感受应该也与我类似吧。

乐曲演奏完毕,达到了海顿预期的效果,贵族们的确出了洋相,但也表示了理解。

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交响曲称为《惊愕交响曲》。

对于这部交响曲,第一次听的时候可能是设备问题,感触并不大,但私下欣赏时就越发觉得这是一部越听越有趣,越听越耐听的交响乐。

以前总认为音乐的高潮出现需要缓慢的铺垫,让气氛一点一点推上至高点。

但《惊愕交响曲》的确让我感到很惊愕,乐曲中多次出现弱音毫无预兆的变化为强音,乍一听似乎很突兀,但这也恰恰是它富有魅力,耐人回味的表现,让我始终处于一种很好奇很兴奋的状态,不断揣测下一个高潮会出现在哪里,而惊愕之后全曲结束一切归于平淡则让我又陷入到回味之中,总而言之,这部交响曲以其极大的魅力吸引着我,我希望以后也能有机会亲自听一听现场的演奏,让我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惊愕交响曲》的惊愕之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