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依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一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篇第三章第一节
【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2、理论依据: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理性思考,改善认知结构,同时感悟科学本质,领略科学精神,接受科学熏陶,并能在做人做事各方面有所应用。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对比初中已学知识,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1、定律表述不同:高中的表述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重在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便于学生在头脑里构建一个动力学的完整系统理论。
2、过程方法不同:高中教学注重感受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层层推理,重在突出理想实验这一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养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高中教学注重在回顾物理学史基础上,进行历史反思,突出科学过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科学情操。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注意知识的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针对该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实验法、讲解法、推理法、讨论法等相结合,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了解惯性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了解力与运动关系的逐步建立过程;通过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分析,掌握科学推理的一般方法;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理解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性,感受科学之美;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尊重科学、珍爱生命、遵守法律的健康心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难点:理想实验法的理解;发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讨论法、演示实验法、作图法等。
【教学准备】
魔术道具、乒乓球、铁架台、细绳、理想斜面教具、钢珠、摄像头、学案、微课(备用)、教学PPT及相关视频动画资源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引导:你对此持有何种观点?跨越时空的微信:
一、伽利略理想实验
演示实验: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动画演示:
思维萃取:
实验→假设→推理→结论通
略
的分析,科
一般方法,出
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