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专题谈.docx

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专题谈.docx

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专题谈(其他学校、亦可参考)前言看很多考研,得有不少比人子弟,因此曾想,自己考上后不去写什么人。

但是考上后又考到自己曾也走很多弯路,受很多,所以我得我是把自己的所所知下来,可供后人参考参考。

但是,住,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人的方法都供借,除非你也很合适。

先介一下我的情况。

我大学已有五六年了,于 12 年 10 月确定好考南京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以前然也考研,但是由于当比年幼,心智不成熟,在校、方法、心等上存有重乃至致命缺陷,所以最后以不了了之收。

后,我遭遇了人生中最低潮最黑暗的段。

当,我的父出了,极重,几乎送命;母遭受重大精神打,昏死去多次;家里老人扛不住个打,去世⋯⋯我作家里的独子,一力承担起所有,哭到没有眼泪。

因父的治极繁复,所需金极多,使家庭好,我照父母在家附近打工,并且默默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言碎与各种嘲。

世炎凉,在那的情况下,当我的考力是巨大的,而且由于上述多不幸的原因,我的考很短很短,只有不到两个月的,而且常是每天熬到深夜也只能出三四个小的复。

好在我当的信念极定,心与方法也比正确,所以成功考上。

在父然是重残了,但是活了下来;官司亦已了;母精神也平定下来,退休后安心照父。

我于从么多年的人生黑洞中爬了出来,准迎接一段全新的生活,一个新的开始。

序我的考研方法宗旨是快,效率,能一小做完的事不拖两小,拒年累月打持久。

得一位考上的兄曾,一个月有一个月的复方法,一年有一年的复方法。

是的,人的可塑性是很的,境可以造就人;而一个人的惰性也是很的,没有一点迫感,大多数人一天到晚在自室里,复效率究竟多高,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考研是什么?考研就是一考!跟做学研究根本就是两事!考是因考人数太多,逼不得已所采用的一种相来比公平、有效的拔人才的方法了。

如果你把考研当成做学一去复,那你就开始走弯路了。

考研,只是考察你本科基知的掌握情况,以及你的思方式和方法,不是考你多么有学,竟,考叫研究生入学考,只是个入。

考研,成功的前提是学校与,那么你就已一只脚跨大里了;而最重要的是方法和心!成也方法、心,也方法、心。

方法很重要,有的人把都翻了,抓不住重点也白搭;心也很重要,从名到确到初到复笔、面,包括等成、等果,五关六将,每关都相当煎熬,尤其我所考的南很磨,更加考你的心。

不重方法,那就是死、死,就是呆子;没有好的心,明你的心理素人一筹。

呆子和心不健的人是很被拔到研究生伍里来的。

尤其像南争激烈的名校,入复最后被留下来的人,我看没有一个不是高手不是能人,无能的人早就因为各种原因死在离终点站很远的地方了。

专题一:为什么考研?很好回答,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这是一个本科“多如狗、贱如娼”的年代!从开始打算考研时起,你就会面对市面上很流行的“考研无用论”的纠缠。

考研真的像那么多人说的那么无用吗?我不好回答,但是我却看见考研人数逐年递增,到了明年,考研人数估计要突破 200 万大关。

可见,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研究生教育乃是大势所趋!以一己之力对抗历史进步的潮流,妄图扭转乾坤,显然是很不明智、没有好结果的。

如果说有很多人是打酱油的,很多人是炮灰,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不清,难道说这 200 万人都是白痴吗?就你聪明?就你高瞻远瞩?会是哪一方出问题的几率大一些呢?是200 万人还是你?这里我再来驳斥一些谬论:第一,有说什么本科生出来是工作,研究生出来也是工作。

那不错啊,但是工作的起点、层次、待遇都有很大差别的!就像人终究都免不了一死,但是有善终的有非命的、有富裕的有贫穷的等等一个道理。

第二,有说研究生也不好就业。

是的,现在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是如果研究生都不好就业了,你何来那么大的自信认为本科生好就业呢?这个逻辑本来就是荒谬的。

因为现在不是计划经济年代,分配给你一个工作可以干一辈子,所以要先就业。

我看过太多本科生先就业,然后频繁跳槽,因为就业质量太差了,而我读了研的同学没有一个就业很差的,不论是名校还是非名校,无一例外。

就是考公务员,本科、硕士、博士可以考的职位那也是差别很大的,博士公务员的职位很可能本科公务员爬一辈子都爬不到的高度。

哪怕是考教师,在中学里,你觉得是硕士被提拔、得到培养的可能性大点还是你一个小本科生优先得到提拔与培养的可能性大点?而且未来研究生会越来越多,进入工作单位后,你这个小本科生会明显遭到挤压,而你连竞争的资本都没有。

第三,以结婚晚作为不考研理由。

这就更是让人感觉到匪夷所思了。

本来这个时代就是快节奏生活,生活成本高,人们普遍晚婚晚育。

再说,婚姻讲究缘分,强求不得,它来时你挡不住,它不来你也很无奈,所以还是抓住更加现实的路子先走更为可靠一些。

此外,不管你打不打算继续读博,不管你想不想做研究,这个硕士研究生教育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要妄图以一己之力对抗、妖魔化硕士群体。

这个群体的素质层次的确是要高于本科生群体的。

而今,在高考录取率已近百分百、全民大学生时代已不远、本科生群体已腐臭难闻的时候,如果你不是北大、清华这种顶尖最一流学府的本科生,那么你还是老老实实考研吧!而事实上,更为讽刺的是,在北大、清华,早在很多年前就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本科生出国,二流本科生读研,三流本科生工作。

专题二:择校择专业这是考研成功的前提。

择对了,还未考你就已成功一半了。

择校主要以你的本科院校档次、自身实力、你想在哪个地域就业、报考院校档次、专业实力、报考竞争激烈度等因素来综合确定,最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下的是:顶尖 985 院校是十分看重你的本科母校档次的,也就是所谓的出身,跟过去皇帝选秀女给位分要看你母家官职大小的道理相通。

如果你的母校不是名牌大学或专业实力一流的院校,或者你的自身实力不是那么超凡脱俗的,那么,请慎重报考顶尖 985!每年有大批好不容易进入顶尖 985 复试后被刷下来的出身不太好的考生,很是可惜。

顶尖 985 是很有可能 N 战也无法攻克的!而 211 院校则一般只要你努力就有很大希望,比如南师,每年考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普通院校。

所以,对于普通院校出身的考生来说, 211 院校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其次是地域好的非 211 院校,比如北上广、江浙沪,这里能给你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就业上有更大优势。

再次是专业实力强而牌子较弱的院校,如果你想真学到一点东西或者想走学术路子,但自身实力不是很强的话,这是首选。

总之,牌子、专业实力、地域三者,你在权衡自身实力基础上最好能最大限度占有,当然,超出自身实力范围外,那就是空谈误国了。

择专业则主要是看自己的兴趣爱好,辅以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

只强调一下,尽量不要跨专业!现在的就业很少有专业对口的,所以不要特别在意专业问题!比如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照样可以进入媒体工作,媒体工作人员有很多就是非新闻传播科班出身,而也有新闻传播研究生毕业后去考教师编的;再比如,每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考生中就有不少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只要通过司考,非法学专业学生一样可以从事法律工作,而对于法学科班出身学生来讲,如果通不过司考,则等于专业全白学了,没有从业资格。

再者,如果确实对其他专业感兴趣,还可以通过读研期间去旁听那个专业的课程来实现,只要向目标专业的研究生同学要一张他们的课表复印一下,到上课时间自己去教室即可。

实在非跨不可的,尽量不要跨的太远!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往往更加考验你对信息的搜集能力。

因为本身你在专业水准上就已处于劣势,如果再信息搜集不力,复习抓不住重点,那后果可想而知了。

另外,跨专业考生在调剂上也处于劣势。

专题三(重点板块一):备考对于我而言,我强调考研的宗旨是快乐!要知道,复习的过程也是你学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快乐远胜最后的结果。

事实上,我最后知道自己被录取后,也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兴奋。

所以,人生的意义其实是过程,只不过别人都只看重结果,而只有你自己活在过程的酸甜苦辣里,也成长在这些酸甜苦辣里。

请不要把考研当作多么痛苦难耐、不堪忍受的事情,只是一场考试罢了,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那么多次考试,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自己为自己下的决定,没有人强迫,也没有人指导,甚至可能还有不少人反对亦或是不理解、误解,这是你一个人孤独的战争,从搜集信息、资料到复习方法的摸索到心态的稳定、平衡来自外界的不良压力与情绪,全部都得靠你个人的能耐和本事。

所以,考研是很锻炼你的能力、心态、手段还有提升你的知识储备的!没有经历过考研的人生,其实是很缺憾的。

一、下面我重点讲讲我自己的备考方法与心态。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考研也不例外。

只会打时间战,抱着一堆书死看,合上之后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那结果已经可想而知了。

考研总共分为政治、英语和两门专业课,四门考试。

其中英语根据学硕、专硕的不同还分为英一、英二,英一是国内所有英语考试中难度最高的一个;如果报考理工、经管等专业,其中一门专业课会变为数学,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3(一)政治为什么要考政治?很简单,执政党需要你认可他们的那套理论、思想。

政治复习其实是四门考试中难度最小的一个,极少听说有人没考上是因为政治不过线的,而事实上,老师们改政治卷子手也是很松的,没人会故意在这门科目上卡学生。

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报考的是政治类专业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的政治复习其实总共的时间加起来顶多也就十天半个月。

政治大纲不用买更不用看,上面的废话一大堆,考点最后浓缩下来就一点点东西,看大纲实在是一件费力费时又不讨好的蠢事。

到了 11 月,会出来一本肖秀荣的背诵考点小册子,如果你时间充裕,从 10 月开始把风中劲草过一遍自然效果会更好;如果时间像我这样紧促的,到了 11 月看这本肖秀荣小册子,也是来得及的。

我当时的做法是买全了市面上所有可以买到的各种各样的预测题、模拟卷,用了一天的时间把这本小册子用心看完后,从第二天起开始做买回来的一百多套模拟卷,只做客观题部分。

我做的速度很快,而且只看下错了的题。

这样,在最短时间内,我就抓住了政治的核心考点,也锻炼了自己的解题应试能力,并且我觉得,做题比单纯看书的记忆效果更好。

我主观题部分就背了背这本小册子的主观题考点部分,背的不是很熟,而且现在政治的考题也比较活,单纯死背书拿不到高分。

初试的那天早上,我在宾馆门口的早餐馆吃早饭时,我还在看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最后确实押中了一道主观题。

肖四是个法宝,年年都会押中几道真题,所以这套卷子我也是用心钻研了一下的。

最后我的政治考了 69 分,其中客观题部分得了 40 分,后面主观题拿分不高,但是据说每年拉开距离都是在客观题部分,主观题部分拉不开多大距离。

事实证明,我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如果时间再多些,我可以考的更高。

(二)英语一我考的是学术型硕士,简称学硕。

因此我考的是难度最高的英语一,这也是每年阵亡人数最多的一门科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