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


排列、剪贴成核型分析图,掌握常规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二、实验原理
1、细胞分裂的中期是染色体形态结构最典型的时期, 通过显微镜摄影,选取染色体伸展良好、形态清 晰、有代表性的细胞分裂中期相进行高倍拍摄、 放大、冲洗、得出照片,进行核型分析;该核型 可以代表个体的一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图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剪刀、游标卡尺、胶水、白纸、染色体标本片。 2、放大的染色体标本照片 3、在所观察到的细胞中,选取着丝点清楚,分散好 的染色体比较平直的细胞10个左右,拍照放大。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步骤 1、取材(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取材比较容易;不 旺盛,体外培养,加一些激素,刺激细胞快速分 裂) 2、装片,染色(用1:10的Giemsa碱性染料,) 3、镜检(染色体观察,找出有代表性的中期染色 体)
2、观察马回虫切片
五、作业
绘制洋葱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分裂相,并
简述特点。
实验二、减数分裂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工具和材料
四、作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及其过程。
二、实验原理
1、在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有一个由双倍体到单 倍体的减数分裂过程 2、首先精巢里产生许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经过生 长期,细胞质增加,细胞体积增大,叫做初级精 母细胞(2n) 3、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一次 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每次分裂都分为4个 时期,最后形成4个精子细胞,其细胞核核内染色 体数目减少一半,成为单倍体(1n)——减数分 裂过程。
3.0~7.0 7.0~
亚中部着丝点(sm)
亚端部着丝点(st) 端部着丝点(t)
不同类型着丝点的染色体
(3)、随体
染色体末端有一个球状或棒状小体,为识别染色体
的重要标志。
1)观察
2)详细观察每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4)染色体的畸变
染色体的断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臂染 色体、环状染色体、单体交换等。
3)着丝点指数(%)=短臂长度(p)/该染色体长度 (q+p)×100
4)100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该细胞染色体 单倍体的总长度×100
(2)、着丝点定位 根据臂比值来确定着丝点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以下几类
表1、 染色体分类标准
着丝点位置
臂比值 1.0~1.7 中部着丝点(m)
1.7~3.0
五、绘图
将上述排列好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剪贴在白纸上, 并附上分裂中期照片,再进行重拍,便构成染色 体组型图,将该核型图绘制成模式图就可以得到 染色体组型模式图。
遗传学实验的特殊性及注意事项
显微镜的保护 玻片保护
果蝇实验周期长,生活周期的严格控制
提前调换 桌面整洁、物归原处 值日安排
实验报告及考试实验报告
课前预习,课上提问课前预习
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讨论、体会、建议
16开实验报告
不收电脑打印的报告 每次报告给分: 出勤1/3 课上操作、表现1/3
实验报告1/3
4、摄影
1.按染色体的长度
5、冲洗胶卷
6、染色体组型编排 7、核型分析 8、核型编排所依据 的标准:
进行排列(分组); 2.按长臂长度进行 与着丝点位置排列 (M,SM,ST,T); 3.按随体的有无与 大小(通常将带随 体的染色体排在最 前面)。
8、核型编排所依据的标准:
(1)、染色体的形态特点记录 主要观察染色体的长短、着丝点位置、臂的长短、有 无随体。测量及染色体的几个参数 1)染色体的绝对长度,即每一染色体从一端到另一段 的长度,一般以um为单位 2)臂比值(r)=长臂长度(q)/短臂长度(p)
《动物遗传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制作者: 孙桂荣
制作者 孙桂荣
教材:动物遗传学实验指导 编写:河南农大遗传教研室 购买:教材科
实验次序及内容
1 、有丝分裂 2 、 减数分裂 3 、染色体组型编排与分析 4、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压片及观察 5 、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6、 果蝇杂交实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7、 果蝇伴性遗传 8 、基因的重组定位 9、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10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前期II (prophase II, PII),
中期II(metaphase II, MII) 后期II(anaphase II, AII)
(四)、减数第二分裂
(meiosisⅡ)
末期II(telophase II, TII)
减 数 分 裂 过 程 示 意 图
三、工具和材料
1、普通光学显微镜 2、马蛔虫和蝗虫切片
3、洋葱、玉米切片
四、作业 1、绘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示意图,绘出你 所观察到的蝗虫减数分裂中至少5个分裂相; 2、减数分裂和有私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实验三、 染色体组型的编排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绘图
六、附人染色体核型分析标准
一、实验目的
观察测量照片上的每条染色体,进行配对、
减数分裂的过程
(一)、间期(前间期, preinterphase) (二)、减数第一分裂
前期I (prophase I, PI),
中期I(metaphase I, MI) 后期I(anaphase I, AI) 末期I(telophase I, TI)
(meiosis I)
(三)、中间期 (interkinesis)
实验一、有丝分裂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工具和材料
四、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 五、作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改良苯酚染色法的操作方法
2、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成过
程中的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细胞 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主要的是细胞核 内的染色质形成了染色体。经过复制,每条 染色体复制成为两条。有规则地平均分配到 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 细胞内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一样,其
染色体组成,始终跟亲代的细胞一样。
有 丝 分 裂 过 程 示 意 图
三、工具和材料:
普通光学显微镜、洋葱、秋水仙素 苯酚品红 1N Hcl (浓HCl82.5ml→1000ml) 相关的切片 洋葱 改良
四、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 1、流程:固定好的根尖→水洗2~3次→1N HCl7~8min→水洗2~3次→取材(1/2分生区)→ 切碎→染色6~7min→加盖玻片→轻敲→压片→ 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