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二、灸用的材料
(Materials for moxibustion ) 艾叶的性能
《本草纲目》 艾叶 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艾叶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 之情,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走三阴,理 气血,逐寒湿----以之 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 病。
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 暴晒— 捣碎--筛去梗砂— 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
1 闪火法
2 投火法
3 贴棉法
4 架火法
(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 水煮法 2 蒸汽法 (三)其他拔罐法
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 的病证。
(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 较多的病症。
(三)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臵5-15分钟。多 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 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温盒灸法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 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 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 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 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 坚紧为宜。 3 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 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二)适应范围 1 温经通络 2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三 灸法补泻 (一)补法 艾炷点燃臵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 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 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 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 不散。
(二)泻法 艾炷臵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 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 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 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 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 的作用。
四 灸量
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不同地灸量可产生 不同的治疗效果。 (一)灸量使用原则 1 艾炷、壮数:灸量一般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 少来计算;艾条灸、温灸器灸则以时间计算,太 乙针、雷火针是以熨灸的次数计算。 2 疗程:疗程长灸量大,用于慢性病;疗程短灸量 小,多用于急性病。 (二)灸量灵活掌握的方法 1 施灸方法 2 体质和年龄 3 施灸部位 4 病情
2 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 (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 (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 (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 (五)善后处理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 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 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 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若出血应 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 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并 常规处理疮口。 处臵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并嘱1日或 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
四、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第一节 艾灸法
一 艾灸材料 (一)艾叶与艾绒 艾叶 1 艾叶化学成分: 2 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性温热,具 纯阳之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 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 3 艾绒的制备: 4 艾绒的储藏: (二)艾绒制品 艾柱 1 艾炷 (1)艾炷规格:小炷、中炷、大炷
(2)艾炷制作方法: ① 手工制作法: ② 艾炷器制作法:
四 温针灸法 温针灸是针刺与 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 方法,适用于既需要 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 的病症。
五
温灸器灸法 (一)温灸架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应用
温灸器灸
(二)温筒器灸 1 温筒器结构 2 操作方法 3 临床应用 4 注意事项
(三)温盒灸法
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 部位施灸的方法。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腰、背、 臀、腹部等处。
(二)艾灸禁忌及注意事项
1 禁忌症 (1)禁灸病症: (2)禁灸部位: 2 注意事项 (1)施术严肃认真,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患者 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须 事先征得统一。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宜少而精, 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3)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注意安全防火,防止烧烫伤。
化脓灸
(2)临床应用: ① 慢性腹泻 ② 哮喘 (3)注意事项:
2 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 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 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 又称为无瘢痕灸。
(1) 操作方法:
非化脓灸
(2) 临床运用: ① 小儿发育不良 ② 气血两虚
(二)间接灸 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 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 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 重作用。
艾绒的特点
易燃味香、热力温和(新与旧不同)
可透达深部、便于制作艾炷、艾卷
●其它材料:灯心草 药捻 药锭
三、灸治的作用
(Function of moxibustion) 1、温经散寒 《素问 调经论》血气者,喜温
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2、扶阳固脱 温补助阳
3、消肿散结 取其温通的作用
4、防病保健 关元 气海 命门 足三里
2 艾条 (1)纯艾条: (2)药艾条: 常用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
二 艾炷灸法 (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臵在施灸的 方法。 1 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 放臵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 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 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 成,故又称瘢痕灸。
(1)操作方法: ① 间断法 ② 连续法
(3)穴组更替 3 治疗时间:以上操作均可在2-3分钟内完成, 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 灸法种类总结:
第四节 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 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 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 “角法”、“吸筒法”、“火罐气”。 一 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1 竹罐 2 陶瓷罐 3 玻璃罐
(二)临床运用 1 功用:疏风解表,行气化痰,开窍熄风 2 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昏迷、腮 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 3 处方示例: (1)腮腺炎 (2)急性扁桃腺炎 (3)小儿腹泻 (4)鼻衄 (5)多发性疖肿
(三)注意事项
1 高热、烦渴、咯血等热盛者不宜使用本法; 2 灯芯草蘸油不宜过多,否则易滴在患者身 上,造成烫伤; 3 动静脉浅表处、孕妇腹部不宜施灸; 4 幼儿体弱以及敏感者,颜面部位施灸时点 灼宜轻; 5 灸后局部注意防止感染,一般不留痕迹。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Moxibustion
一、概述(Introduction)
灸法的概念
《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 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其民乐野处而 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
灸法概述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灸法的发展 重灸派的出现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 宋《西方子明堂灸经》 窦材《扁鹊心书》 清《神灸经论》
(四)闪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 木、肌肉痿弱等。
(五)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 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 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 萎缩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针罐法
1 留针罐法 适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注意不能用于胸背部, 以免 引起意外。
第三节 灯火灸 药线灸 药笔灸
一 灯火灸法
灯火灸是一种特殊的灸法,是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 后,迅速烧灼耳穴、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 的灸法。民间广泛使用,俗称“爆灯花”、“灯草 灸”。
(一)操作方法 选择烧灼穴位,并在皮肤上作出标记。取灯芯草10- 15cm长一根,蘸麻油少许,约浸3-4cm左右,用右 手拇、食指捏住灯芯草下1/3处。点燃灯芯草浸油端, 迅速敏捷地向选定的腧穴或部位烧灼,一触即提起。 可听见清脆的爆响声,如无爆响声,可重复一次。
三 药笔灸法
(一)药笔和药纸 1 药笔 2 药纸 (二)操作方法 1 药纸平铺于腧穴上,涂有药粉的一面贴近皮 肤。将药笔点燃,对准腧穴中心及其周围, 快速点穴3-4下,每点灸1次略行更换位置, 不宜重叠。 2 点灸手法应轻重适中,不要将药纸烧焦烧穿, 灸穴有蚊咬样轻微疼痛。
3 若点灸后皮肤不变色,不起泡,能保持效应 2-6小时。待1-2天后,点灸处可出现褐色 焦皮,数日后焦皮脱落,不留瘢痕。若点灸 后涂一点冰片油,可防止 痂皮产生。 4 点灸药笔用后可插入所附玻璃管中灭火,每 支可用10小时。 (三)临床运用 1 适应症:各种疼痛、炎症 2 取穴要点: (1)近取选穴; (2)远取选穴;
(三)临床运用 1 腧穴选取原则 2 疗程 (四)注意事项 1 持线时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以略长于拇指端即 可。太长不便点火,太短易烧着术者。 2 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不要平按。 3 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4 根据季节、气候及病情分别选用不同的药线。 5 线条搓得越紧越好。 6 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瘙痒感。 7 患者宜以坐位与卧位。 8 眼球及孕妇禁灸,实热证慎用本法。
灸法概述
灸法的特点
文献论述
《灵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千金要方》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 非良医也,针灸不药, 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
刺激特点 温热刺激,与毫针刺法对穴
位的刺激方式不同
临床运用 取材简便、与针刺疗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