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时代黄土物理力学性质

不同时代黄土物理力学性质

(一)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黄土与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黄土(即马兰黄土)与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即离石黄土上部)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两类黄土间在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差别,以及在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
(1)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的强度和干容重较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新黄土大;而孔隙度则较小。

(2)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的粘土颗粒含量较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新黄土多,而砂粒的含量则较少。

(3)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液限和塑性指数一般较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黄土大。

(4)由北向南,两类黄土的砂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粒和粘粒含量增加。

(5)由北向南,两类黄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逐渐增加。

(6)由北向南,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新黄土的强度有所增加;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的强度变化不大。

可以根据干容重、孔隙度、无侧阻抗压强度,粘粒和砂粒的含量等方面的差别,用来鉴别两类黄土。

通常,
(1)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新黄土的干容重小于1.4g/cm3,多在1.3g/cm3左右,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的干容重大于1.4g/cm3,甚至可达到1.6g/cm3。

(2)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新黄土层孔隙度一般大于50%,甚至可达到65%;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层一般小于50%,多在45%左右。

(3)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新黄上层无侧限强度小于1公斤/厘米2,多在0.6公斤/厘米2左右,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层大于1公斤/厘米2,甚至可达2.5公斤/厘米2。

(注:1公斤/厘米2=98Kpa)
(4)Q3均质浅黄色湿陷性新黄土层粘粒(<0.005毫米)含量一般小于20%;Q2红橙色无湿陷性老黄土层粘粒含量一般大于20%。

(而砂粒含量有时见反常现象,故不可作为鉴别两类黄土的依据)。

(二)新近堆积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特点
(1)从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平均统计数值上看,新近堆积黄土和其他类型湿陷性黄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基本上相差不太大。

(2)小范围的地区或场地上新近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相邻近的其他类型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可能有差异性,有时两者相差较大。

(3)新近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比较复杂,变化较大。

它的某些指标表现为极不均匀、稳定性差。

(三)新近堆积黄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质的特征
1.比重:新近堆积黄土的比重和其他类型湿陷性黄土一样,变化不大,一般在2.68~2.74之间。

2.容重:新近堆积黄土的容重变化较大,青海多巴场地为1.39~1.48g/cm3,陕西宝鸡为1.81g/cm3。

一个探井里变化也比较大。

干容重亦然,全国范围内变化幅度为 1.67~1.12g/cm3,差值为0.55g/cm3。

有的场地新近堆积黄土的容重、干容重大于其他类型湿陷性黄土,有的场地则相反。

3.天然含水量:新近堆积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其他松散岩土一样,除受自己的内部组织结构等决定的含水能力影响外,还受存在环境及自然条件的影响。

因此.各地新近堆积黄土的含水程度不同。

我国新近堆积黄土的含水量通常在14~24%之间。

最小6%,最大可达3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