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摘要: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与高工作性的混凝土,HPC的W/C≤0.38,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只有凝胶孔无毛细孔,具有高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在传统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些掺和料、外加剂,来改善其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提高其耐久性的目的。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矿物掺合料,高效减水剂,配合比设计1、高性能混凝土简介高强度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过分强调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对混凝土的其他性能是不利的,因为要求了早期强度,则势必大幅度增加水泥用量,并还要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加速水泥的水化。
这样,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反应过快,水化物来不及迁移,造成局部应力,大孔隙问题,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下降。
它还有可能造成后期(28天或56天)强度大大超过设计强度。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钢筋混凝土理论中,强度过高,与配筋不协调,成为少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结构在破坏以前没有任何先兆,为脆性破坏。
所以,在此条件下,不能称为高性能混凝土。
高弹性模量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混凝土的高弹性模量,在进行预应力施工时,可能会减少预应力的损失,从而混凝土结构在受力方而更为有利。
这往往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若混凝土结构处于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全天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时,由于高弹性模量,造成的温度应力也更大。
同理,在其他环境中因混凝土体积变化造成的应力也越大。
因为混凝土早期的化学收缩、塑性收缩及失水收缩等,均会形成混凝土的拉应力,而此时弹性模量增长过快,弹性模量越高,拉应力相应也越大,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还很低,极易造成混凝土开裂。
所以,这也不能叫高性能混凝土。
大流动度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过大的流动性,甚至自密实性混凝土,可能过多地使用胶凝材料,这会使混凝土的长期性及耐久性性能降低。
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施工场合下,才用高流动度或自密实混凝土。
比如,钻孔灌注桩,由于桩孔中有泥奖护壁或深桩孔等等。
高密实度、低渗透性混凝土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一般的认为,混凝土越密实、低渗透性,从而外界的侵蚀性介质不易渗透进入混凝土中。
因而,混凝土不易遭受侵蚀,其耐久性更好,这样的混凝土可以认为是高性能混凝土,但是,过于密实的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也很困难,极有可能在外部水介质或湿度发生变化时造成内部水分不均衡,从而产生应力,特别是会产生拉应力,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单纯强调混凝土的密实度、低渗透性,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我国资深院士吴中伟认为: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加以保证:耐久性、施工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行设计,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内部孔隙结构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优点:(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对于一些特护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耐久性。
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4)、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1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使用基本相同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 ,同时必须使用外加剂和矿物细掺料。
但由于高性能的要求和配置特点,原材料对普通混凝土影响不明显的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就可能影响显著,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如下:(1)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灰比很低,要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水泥用量就要大,但为了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内部升温和减小收缩,又应当尽量降低水泥的用量,同时,为使混凝土有足够的弹性模量和体积的稳定性,对胶凝材料总用量也要加以限制,因此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的流动性能比强度更重要。
高性能混凝土所用水泥最好是强度高且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并与目前使用的高效减水剂有良好的相容性。
我国一般采用42. 5号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粗骨料应该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涨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3)细骨料:细骨料应该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4)矿物掺和料(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天然佛石岩、磨细石灰石粉、石英砂粉等) : 在配置混凝土时加入较大量矿物掺和料,可降低温升,改善工作性,增进后期强度,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抗腐蚀能力,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此矿物细掺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特点、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一般来说矿物掺和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
当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中的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30%。
(5)外加剂:主要指无需取代水泥而外掺小于5 %的化合物。
外加剂的主要性能是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
其中高效减水剂使得混凝土的水灰比能降得很底却仍可有很好的工作性。
因此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
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外加剂的掺量都很少,使用外加剂时应当延长搅拌时间,以得到均匀的混凝土拌合物。
(6)水:饮用水即可。
2.2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目标及影响因素2.2.1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要保证其满足耐久性要求,这与普通混凝土不同。
耐久性要求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抗碳化性和体积稳定性以及碱一集料反应等[2]。
由于大多数造成混凝土劣化的原因都是有害介质通过水的侵入而发生的,所以混凝土抗渗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
2. 2. 2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其最基本的性能特征。
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都对混凝土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认为,只要水胶比低于0.38,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可做成高性能混凝土。
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胶比和矿物细掺料的用量。
2. 2. 3工作性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比强度还重要,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具有高流动性(坍落度应不小于120mm、可泵性,同时还应具有体积稳定、不离析、不泌水等特性。
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因素主要有水泥砂浆用量、集料级配、外加剂品种及用量等。
2. 3配合比的参数选择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主要有水胶比、浆集比、砂率和高效减水剂掺量。
2. 3. 1水胶比低水胶比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特点之一。
为达到混凝土的低渗透性以保证其耐久性,无论设计强度是多少,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都不能大于0. 40,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实践证明,当水胶比降到0. 40以下时,随水胶比的降低,混凝土强度却能继续提高。
其原因是,尽管水泥水化不完全,但较低的水胶比能够降低混凝土孔隙率并减小孔隙尺寸,而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则作为一种坚强的细微集料发挥其作用。
在较低的水胶比(镇0. 40)范围内,水胶比的稍微变化就可使混凝土强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严格控制水胶比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
水胶比确定后,用矿物细掺料的掺量来调节强度。
2.3.2浆集比水泥浆和集料的比例为浆集比。
美国Mehta和Aitcin认为,采用适宜的集料时,固定浆集体积比35:65可以很好地解决强度、工作性和尺寸稳定性(弹性模量、干缩和徐变)之间的矛盾,配制出理想的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经验,高性能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用量应不超过550kg/m3,并随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降而减少。
其中水泥用量应尽量减少,而以干缩小的矿物细掺料部分取代之,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升和干缩,提高抗化学侵蚀的能力,增加密实度,降低造价。
但是,为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胶凝材料总用量也不能低于300kg/m3。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报告和工程实践资料,建议配制C50 ~C70的高性能混凝土,可单独掺加15%~30%的优质粉煤灰或20%~50%矿渣代替水泥;配制C80以上的混凝土,可用5%~10%的硅灰和15%~35%的优质粉煤灰或矿渣混合掺入。
2. 3. 3砂率砂率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高性能混凝土中的粗集料用量应该比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多一些。
当水胶比不同时,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最优砂率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随着混凝土砂率的增加,强度呈增长的趋势,而弹性模量则呈下降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砂率可根据胶凝材料总用量,粗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及泵送要求等因素来选择。
2.3.4高效减水剂掺量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高耐久性是以低水胶比和低用水量为保证的,高效减水剂是实现大流动性的唯一途径。
高效减水剂的掺量要根据混凝土坍落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用量越大,坍落度增加越高,但超过一定量后效果不再显著,也不经济。
高效减水剂均有其最佳掺量,大多数在1%~2%之间,以此为参照可以确定高效减水剂掺量。
2. 4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高性能混凝土由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子、水和超塑化剂等多种成分按严格的比例关系组成,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可能得到优化的配合比,而"全计算法"在设定条件下能精确计算出每个组分的用量和相互比例。
HPC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步骤如下:1、配制强度fcu.p=fcu.o+1.645σ式中:fcu.p—配制强度,MPa;fcu.o—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2、水胶比W/(C+F)= 1/(fcu.p/Afcu.o+B) 3、用水量W=Ve-Va/[1+0.335/(W/B)] 4、胶凝材料的用量C+F=W/[W/(C+F)]=QC=(1-a)QF=a*Q式中:Q-胶凝材料用量(kg/m3)a-细掺料的掺量(%)5、砂率及集料用量Sp=(Ves-Ve+W)/(1000-Ve)*100%S=(D-W-C-F)*Sp (kg/m3)G=D-W-C-F-S (kg/m3) 式中:D-混凝土容重(kg/m3)6、复合超塑化剂(CSP)掺量µ=[(VWo -VW)/VWo+Δη]*3.67%式中:VWo一坍落度为7cm ~9cm基准混凝土用水量,与石子最大粒径有关,Δη—减水剂增量系数,取决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当SL一16cm~18 cm时,Δη一0.04, 当SL-20cm~22cm时,Δη- 0.06.式中:Ve—浆体体积,L; Ves—干砂浆体积,L; Vw—用水量,L;Va—空气体积,L; Vc—水泥体积,L; Vf—细掺料体积,L; Vs—砂子体积,L; Vg—石子体积,L;3、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施工中控制(1)振捣方式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