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了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
2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3.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 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优良道德传统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中有文, 文以载道.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 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 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 为交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社会关系的日渐发 展,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日渐 突出,调整这类关系并且对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 范性要求,便成为客观的需要。因此说,社会关系的 形成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
《孟子·离娄下》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每个人都要对 社会尽一份责任。
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尊严和 价值。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 的社会条件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 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 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 一的重要条件。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 金定律”,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 谨守圣安息日; * 孝敬父母; * 不可杀人;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的历史形态: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
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 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 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 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四章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导入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 题。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 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到实 际阐述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假如世界没有道德会是什么样 子?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
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集中表现为,它是处 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 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 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 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 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 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 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
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2.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 3. 奉献精神。
公私之辨
提倡的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强调的是先公后私; 反对的是假公济私;
——《论语·阳货》
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 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
3.人类道德的进步性表现
第一,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
第二,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 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 的重要尺度。
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始做俑者,其无后乎。”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孔子是最早推行和强调“仁”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说: “仁者爱人”。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朱熹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
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 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 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 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 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和同之辨:和不是盲目的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
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 和:由不同元素的适中配合,使事物的矛盾平衡而收到和
谐的效果。 同:是同样的事物简单相加。
五味相和,乃成美味; 五色相和,方成文采; 五音相和,音律优美。
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 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 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 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 的主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 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 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 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 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 生。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二)道德的内涵和本质
1 .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
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 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 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孟子 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以上观点的缺陷:
第一,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 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第二,把道德说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强制性的 规约。 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 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
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 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 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 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 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 绝对命令。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3.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 然
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 天”,“道之大原出于 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把 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 宗教化,认为触犯封建 道德就是违反天意。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 重大意义
中华文明内含了: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开放兼容、厚德载物的品格; 与时俱进、人文日新的追求。
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 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