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判读ppt课件
心电图的判读
一.心脏传导系统 1.正常心电冲动的形成 2.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以及普肯耶纤维
二.标准导联 1.肢导(双上肢和左下肢) 2.胸导(V1~V6)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v4之间 V4.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 V5.v4导联同一水平左 腋前线处 V6.v4导联同一水平左 腋中线处
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1.窦性心动过速 生理性:运动、情绪 激动时。 病理性:指静息状态 下持续出现窦性心动 过速。见于:甲状腺 功能亢进、贫血、嗜 铬细胞瘤、心肌炎、 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 不足等。
窦性心动过缓
多见于健康的成人。 特别是训练有素的运 动员,睡眠状态时心 率可降至40次/分。 病理性:梗阻性黄疸 (胆盐可抑制窦房 结)、颅内压增高、 尿毒症、青光眼。服 用B受体阻滞剂也可引 起。如运动后无明显 增加疑为病窦综合征
五.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F 导联向下,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时限≦0.12s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 QRS波:时限<0.12s 胸导: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 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 qRs、RS或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正常 人胸导联的R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 小,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
心房房扑
特点:P波消失,代之 以大小、形状相同的F 波。
意义:见于各类器质 性心脏病,如心肌梗 塞、心肌缺血、也可 见于肺栓塞、急性感 染、低氧血症等。 治疗原则同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为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之间 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短暂。 出现此现象时,心室均失去协调性收缩能 力,泵功能丧失,如不及时除颤,数分钟 内发生死亡。 Adams-Stokes综合征:阵发性室颤,持续数 秒后自动恢复。
右心室肥大
1.Rv1>1.0mv,Rv1+Sv5>1.2mv;2.aVR导联呈qR型或 QR型,R波>0.5mv3.V5,V6导联R/S<1,4.V1导联出 现qR型反映右心室重度肥厚。 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厚敏感性差,但特异性强, 有病因诊断价值。
三.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P波 QRS波 T波 U波 P:心房除极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QRS波:心室除极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T波:心室复极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U波:机制不明,可能反映普肯耶纤维复极电 位变化。
四.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1.心电图记录纸由纵线和横线划分成各为1mm2的小方格。 2.当纸的走速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1mm)表示0.04s, 3.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两条横线间(1mm)表示0.1mV。 心率的测量,只需测量一个R-R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 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
正常心电图
肢导振幅QRS>0.5mv,胸导<0.8mv,否则称低电压。
ST段: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可有轻微偏移, 但任意导联,ST段下移不超过0.05mv,ST段上台 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 V4~V6导联不超过0.1mv。
T波:正常情况与QRS的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 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
典型图形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特点:主要表现为PR 间期延长。PR间期 ﹥0.20s。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特点:P-R间期逐渐延 长,至QRS 波发生一 次脱落,周而复始出 现。 多为功能性或病 变位于房室结或希氏 束的近端预后好。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特点:P-R间期固定不变,QRS 波自动发生一次脱 落,周而复始出现。 意义:多为病理性。见于前壁心肌梗塞、心肌病 和传导系统退行性。 治疗:常需安放人工心脏起搏器。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特点:各个波形正常, 但P波的节律与QRS 波 的节律没有联系,各 自维持自己的节律。
右心房肥大
P波高而尖,振幅≧0.25mv, Ⅱ、Ⅲ、aVF最突出。 又称“肺型P波”。 意义:需与临床相结合产生意义。@
左心房肥大
心房除极时间延长。 Ⅰ、Ⅱ,aVR、aVL导 联P波增宽,时限大于 0.12s,P波呈双峰,Ⅰ 、 Ⅱ 、aVL导联明显又 称“二尖瓣型P波”。 意义:诊断左心房肥 大相对准确。考虑: 左心功能不全、风湿 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肺心病等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点:没有正常波形, 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 及深的T波。 QRS波群时限一般大于 0.12s 。 属于恶性心律失常@ 治疗:普罗帕酮 胺碘 酮 必要时施行电复律
心房颤动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消失,代之以大小 不等、形状各异的f 波。 心室率既不规则。频 率为350~600次/分。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治疗:急性房颤(初次 发作的房颤且在24· 48 小时内)给予洋地黄、 βRB、CCB.慢性房颤基 本治疗:抗凝和控制心 室率。@
意义:取决于有无器 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 状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特点:发作时有突发突止 的特点,频率一般在 160~250次/分,节律快而 规则,QRS波群一般正常。 治疗:刺激迷走神经(颈动 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 诱导恶心)。维拉帕米 (异搏定)5~10mg静推。 5~10分钟起效。一旦停止 马上停药。
房性期前收缩
特点:期前出现的异位P′ 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后无QRS-T波称未下传的 房性期前收缩,后引起 QRS波群增宽变形,称房 性期前收缩差异性传到。 意义:正常人可见偶发房 性期前收缩。如频繁发生、 成对出现、多为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颤动的先兆。
室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早出现宽大 畸形的QRS 波,T波与 主波方向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