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1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江仓矿区六号井位于木里煤田江仓区的最西端,南、北两翼分别以矿区边界为界,东与勘查区(1)接壤。

井田东西长约4.5km,南北宽约4.0km,面积约为5.29km2,属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管辖。

井田边界呈不规则形状,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56″至99°25′50″;北纬38°02′48″至38°05′26″。

井田内无村庄,夏季有少数游牧民在此放牧。

江仓矿区六号井距西宁335km,至刚察125km,至聚乎更矿区30km,至热水煤矿112km。

矿区至祁连、热水、木里有简易公路可以通行。

青海省第一条地方铁路柴达尔—木里铁路已建成通车,将热水煤矿区、江仓煤矿区、聚乎更煤矿区相连,极大的改善了外部交通运输条件。

但江仓矿区六号井地面为沼泽湿地,地表广布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鱼鳞状平底积水洼坑,夏季车辆无法行走,只能依靠履带式拖拉机运输物资,冬季气候寒冷,积水洼坑冻结干涸,车辆可勉强通行,井田内交通较为不便。

井田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江仓六号井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属高原草甸低位沼泽地,地表植被较为完整,但无树木生长,只有大面积多年生低矮的草科植物。

井田地表地势起伏不大,构成木里断陷盆地的一部分,盆地两侧的山脉走向大致呈北西西向延伸。

井田中部阿子沟河从南至北通过,为低洼的河谷地带,西段地势较高,为北西西向的山梁,东段地势平坦开阔。

井田内最高点位于46—47勘探线中部附近,最高海拔标高为+3949.47m;最低点位于井田50勘探线的河谷地带,海拔标高+3852.20m,相对高差约97m左右。

江仓六号井典型地表地貌见图1-1-2。

1―2图1-1-1 交通位置图图1-1-2 江仓六号井典型地表地貌三、地面水系江仓六号井井田内主要的河流为阿子沟河,在50勘探线处自南向北穿过井田,沿向斜北翼露头至江仓山附近注入大通河,河水流量较大,一般流量16~44万m3/d;洪水期最大流量59.5万m3/d以上(2007年8月31日),水位标高+3855m,持续的时间短,一般1~2天。

四、气象特征本井田地处祁连山高原高寒地带,四季不太分明,气候寒冷,尤其冬季格外寒冷,温差变化较大,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据收集天峻县气象站1994年元月至2008年12月近14年气温、湿度、降水量、蒸发量气象资料,本地区年最低气温-34℃,最高气温19.8℃,年平均气温-1.93~0.5℃;年降水量97.4~420.1mm,蒸发量794.2~1762.4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7~8倍;6~8月为雨季,1~5月以降雪为主,积雪最大厚度可达30cm;本地区一年四季多风,12月至来年4月风最大,风速可达21m/s,冬季多西或西北风,夏季为东北风。

本地区冻土发育,常年冻土(岩)层深度在15~82m,冻土地表由于季节变化受气温的影响,每年4月份开始融化,至9月回冻,最大融化深度小于1.0m。

五、地震情况本地区从1970年建立有感地震记录以来,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烈度的19次,其中1984年~1994年为地震发生活跃期,4级地震烈度以上地震最多的年份为1988年,达4次;5级以上产生灾害性地震有5次,其中最大一次为6级地震烈度,发生时间为1988年,震中距六号井正北约60km处。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Ⅶ度,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六、地区经济概况该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人烟稀少,居民多为藏族牧民,且居住分散,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所需生产、生活物资全靠天峻县城及热水煤矿供给。

该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江仓和聚乎更两个大型矿区煤炭储量占全省的19%,以焦煤储量来看,两矿区储量占全省的68%以上。

聚乎更矿区:是省内非常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且矿床开发前景可观,矿区2007年3月保有储量1190.85Mt。

目前矿区内建有移动通讯转播塔,另外,柴木铁路从2007年开始修建,到2008年底通火车,为木里乡及周边通讯和煤炭运输带来极为方便的条件。

1958年建立县属国有矿山企业―天峻县木里煤矿,对Ⅰ露天进行开采。

1987年建成生产原煤0.06Mt/a露天矿,目前矿区经过不断的新建和扩建,年生产能力在百万t 以上;矿区一井田由兴青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一露天由青海省义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二井田由青海庆华公司开发。

江仓煤矿区:江仓矿区是省内最大的矿区,矿区补充详查提交的总资源量为20.83亿t,煤质以焦煤为主。

从长远看它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能源基地之一,目前江仓矿区的一井田由青海奥凯矿业有限公司开发,二井田由青海省焦煤有限公司开发,三、四井田由青海省江仓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五井田由青海圣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

为使江仓矿区形成开发规模,该地区的基础建设已得到极大改善,矿区内建有移动通讯转播塔,对外联系已解决;矿区330千伏电网和变电站即将投入运行;热水至聚乎更矿区的铁路已建成通车,极大的改善了交通运输状况。

总之,随着木里煤田各矿区的相继勘查开发,便利的交通条件,必将带动地方经济和一系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对青海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七、自然环境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南依大通山,北靠托莱山,地形属低山丘陵区,特点为山低而散乱,顶部浑圆,干谷宽阔,为起伏不大的宽谷平原,平均海拔3800m以上。

内地形起伏不大,沼泽遍布全区。

根据《青海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项目区位于祁连山针叶林-高寒草甸生态区—东祁连山针叶林-高寒草甸生态亚区—大通河上游水资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项目区植被类型分为高寒沼泽类和高寒草甸类。

高寒沼泽类为项目区主要植被类型,常与高寒草甸类植被镶嵌交错。

植被低矮、结构简单,草群密集生长,覆盖度50~70%。

主要土壤类型为草甸沼泽土和高山草甸土。

本区冻土发育,普遍有厚30~50m的多年冻土分布。

季节融化层在低平谷地,因土的颗粒细,含水量大,有草皮覆盖,故很薄,仅0.1~1.0m,远离河谷的缓坡地区约1m 左右,基岩裸露地区尤其是阳坡厚达2—3m左右。

该地区人烟稀少,无居民居住,夏季偶有少数游牧民在此放牧。

八、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1.总体规划情况青海省木里煤田总体规划于2009年由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并于2011年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发改能源[2011]21号)。

根据批复,江仓区共划分了6个井田和2个勘查区,勘查区分别命名为勘查区(1)和勘查区(2),井田分别命名为一号矿井、二号矿井、三号矿井、四号矿井、五号矿井、六号矿井,江仓区总设计能力6.0Mt/a,其中六号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

聚乎更区共划分2个井田和2勘查区,井田分别命名为一号井、二号井,勘查区分别命名为勘查区(1)和勘查区(2),聚乎更区总设计能力2.10Mt/a,全部在一期完成。

矿区内哆嗦贡马区与弧山区均因其勘查程度较低,无法进行井田划分,因此均暂定为哆嗦贡马勘查区与弧山勘查区。

矿区总建设规模为8.10Mt/a,远景规划能力为14.40Mt/a。

总体规划中对于江仓矿区的外部设施(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和辅助企业(选煤厂、电厂、租赁、产品加工、机修等)以及行政福利、救护设施均作了规划和实施部署,对矿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兰州煤矿设计院2008年6月编制的《青海木里煤田矿业权设置方案》,把37勘探线以西地段均设置为探矿权,拟设置一个生产能力2.40Mt/a的矿井。

3.矿区开发情况江仓矿区在2000年以前,只有一个小煤矿在一号井田内生产,后又停产。

近几年先后在一至五号井田内,分别由奥凯、青海焦煤、江仓能源、圣雄及中地矿公司等企业进行勘探和建设,各矿井型多为0.90Mt/a或1.20Mt/a。

第二节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一、外部运输条件(一) 铁路条件目前,柴达尔至木里的地方铁路建设已通车,线路全长195.24km,其中新建段长142.04km。

青藏铁路哈尔盖车站接轨至热水柴达尔车站的柴达尔支线已建成运行多年。

柴木铁路从井田北部边缘通过,距矿井北部露头约2km,具有良好的接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二) 公路条件江仓矿区六号井距西宁330km,至刚察125km,至聚乎更矿区30km,至热水112km,热水镇至西宁有三级公路相通。

矿区对外公路目前有三条,一条是从天峻县城至木里乡的二级公路,全长150km,另一条是从热水到江仓的三级公路,已完成前期路基改造工程,总长约97km,目前为砂石路面,还有一条是从木里至祁连县的三级公路。

矿区的对外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可满足矿井建设期的运输需要。

二、电源条件根据矿区总体规划,拟在江仓矿区建一座110kV区域变电所,由一回来自默勒的110kV输电线路和一回来自木里的110kV输电线路供电,江仓110kV区域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31500kVA。

本矿新建35kV变电站距江仓110kV区域变电所15km,两回路电源引自江仓110kV区域变电所的35kV不同母线段,站内设有两台63000kVA主变压器。

三、通讯条件本矿地处偏僻、通讯条件落后,暂没有电信汇接口。

目前,该地区的基础建设已得到极大改善,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在矿区内建有移动通讯转播塔,对外联系已基本解决。

热水地区及外力哈达地区已有程控电话,故需从热水架设通讯光缆至江仓矿区,线路全长100km。

四、水源条件依据矿区总体规划中关于江仓水源的安排,整个木里矿区规划水源取自大通河,在大通河南侧新建取水口,由清水泵加压至江仓水厂,经江仓水厂处理后,统一调配供给矿区内各井田使用,因此本矿井供水水源也来自江仓水厂。

五、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建设三材及设备器材等均需从外地购入,砂、石、砖、瓦、水泥、石灰等建材,可由热水或西宁市场供应。

六、其它建设条件(一) 多年冻土分布井田属高原草甸低位沼泽地,地处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年最低气温-34°C,为多年冻结带,冻土发育,遍布整个井田范围,其冻土层厚度变化较大。

六号井钻孔冻土层厚度统计详见表1-2-1。

表1-2-1 六号井钻孔冻土层厚度统计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冻土层最大厚度为37线119号孔82.00m, 最小厚度为50线ZK52-4号孔15.00m,厚度变化由南向北增厚,由37线向45线逐渐变薄,与第四系厚度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

根据浅坑及槽探(TC1)资料可知:冻土层表层活动层在低平谷地,因土的颗粒细,含水量大,草皮覆盖且很薄,冻土上限为0.5-1.0m;远离河谷的缓坡地区冻土上限为1.0m左右,基岩裸露地区尤其是阳坡冻土上限为2~3m。

在矿井开拓或各类工程活动中,无可避免的会改变冻土的原始状态,造成地基下沉和融蚀滑塌工程地质现象,因此在冻土地区建设地面建构筑物等基础工程时,应采取特殊方法,在基坑的开挖中注意护壁(坡),并及时换土夯实,防止向下导热软化地基,造成地基下沉,总之要科学论证,科学施工,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