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某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班级姓名学号老师2014年6月目录一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段发展定位.. (2)四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 (2)五空间管制规划 (5)六土地利用控制规划 (5)一、现状概况(一)区位某地段位于某市市西北部,被茉莉路、滨湖路、朗州路、洞庭大道所围合。
(二)自然条件1、气候地段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
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
2、地形地貌地段地势较平坦,周边道路无明显坡度,利于机动车行驶及人的行走,并且地质条件良好,适宜建设各种工程项目。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三、地段发展定位1、城市功能分析某地段是以居住、公共绿地、公共设施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
规划地段聚集文化娱乐、会议中心、宾馆、居住等多种功能,建设成为环境宜人、交通顺达、生活舒适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1)以城市综合服务为核心功能。
围绕行政中心,大力发展商务、信息、传媒、研发等新兴产业服务职能,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增加城市就业岗位。
2)以居住配套为主导功能。
保护赵场自然环境,高标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依山就势创造宜宾最佳人居环境,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四、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一)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1、布局结构赵场规划区约14.91平方公里,其中纳入城市建设区的规划用地约为13.82平方公里,总体布局组团模式,即以贯穿南北的1号路为发展主轴,串连起各个功能片区,各部分由城市绿化系统进行有机的分割。
整个规划区由以道路划分的四片构成。
2、功能分区A-1区:该区位于地段的西北部分,滨湖路和茉莉路的交界口,为居住片区。
A-2区:该区位于地段的东北部分,滨湖路和朗州路的交界口,为集中绿地、行政办公和居住片区。
A-3区:该区位于地段的西南部分,洞庭大道和茉莉路的交界口,为行政办公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金融用地。
A-4区:该区位于地段的东南部分,洞庭大道和朗州路的交界口,为居住片区、医疗卫生用地和旅馆用地。
(二)用地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地段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A-1区和A-2区、A-3区1)居住人口2780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幼儿园(1个)、农贸市场(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居委会(1个)、公共服务设施(6处)、垃圾回收站(2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街道办事处(1个)用地平衡表: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用地名称面积(h㎡) 比例(%)人均用地面积(m2/人)1 R 居住用地 4..97 100 13.15其中R21 二类住宅用地 3.55 71.50 9.39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40 8.04 1.06 R23 道路用地0.38 7.64 1.01 R24 绿地0.64 12.82 1.692)居住用地规划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千人指标表类别项目数量(处)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2/千人)备注国家指标调整前指标指标类型(居住小区级)教育幼儿园 1 1200 ―医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600 ―卫生站―――78-198 ―千人建筑面积指标文化体育居民健身设施5 200 ―225-645 24千人用地面积指标规划范围内有市级文化娱乐用地及体育用地文化活动中心1 600 ―文化活动站- ――125-245 97千人建筑面积指标商业服务商业服务设施2 ――600-940 868千人用地面积指标农贸市场 1 600 ―金融邮储蓄所-—-25-50 -千人建筑面电邮政所-—-积指标市政公用公共停车场2 500 —70-360 329千人用地面积指标公厕 3 —180行政管理派出所 1 600 —37-72 71千人用地面积指标街道办事处1 500 —社区服务中心1 —30059-464 17千人建筑面积指标含警卫室15m2社区居委会 1 —500总计—20 4200 —2172-5559 3471千人用地面积指标注:规划居住人口3780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朗州路沿线,A-2和A-3片区。
2)商业金融业用地:a.金融用地:主要分布于洞庭大道的北侧,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
b.旅馆用地:主要分布于洞庭大道的北侧,也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且临近于行政办公用地和医疗卫生用地。
3)医疗卫生用地:分布于办公用地和商业用地之间。
主要为卫生防疫用地以及其配套设施。
3、道路广场用地规划:规划设置共5处公交停靠站。
规划结合城市公共设施设置机动车公共停车场2处,满足各片区中心区域停车需求。
规划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合理布局地段规划区内的道路设施用地。
4、绿地规划: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结合自然地形设置多处城市公园,沿景观型道路设置带状街头绿地,强化防护绿地的景观化处理,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网络。
地段规划用地平衡表规划总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用地名称面积(h㎡)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用地面积(m2/人)一城市建设总用地14.91 100 39.441R 居住用地 4.97 33.33 13.51 R21 二类住宅用地 3.55 71.50 9.39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40 8.04 1.06 R23 道路用地0.38 7.64 1.01 R24 绿地0.64 12.82 1.692 C 公共设施用地 6.4743.39 17.12 C1其中行政办公用地 2.30C2 金融用地 1.43C2 旅馆用地0.90C2 医疗卫生用地 1.844S 道路广场用地 1.097.31 2.88 S1 其中道路用地0.84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0.256G 绿地 2.38 15.96 6.30 合计规划总用地14.91 --- 39.44注:规划居住人口13780人(三)道路交通组织1、对外交通联系地块位于某市北部,规划依据《某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分析,确定了地段的对外交通道路,主要包括以下综合性主干路和城市次干道。
1)城市综合性干路规划60米宽洞庭大道,是全市性的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规划30米宽的朗州路,也是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道路。
规划25米宽的滨湖路,联系东西向的交通。
2、区内交通联系地段道路网由“十字架”的干路形成骨架,构成以十字架为主、自由式道路为辅的混合式道路网。
“十字架”:规划9米滨江生活性干路,用于联系全区。
“两纵”:规划地段中部6米东西向生活性主干路,联系A-1区和A-2区、A-3区和A-4区。
(四)景观及绿地系统1、绿地系统地段绿地系统强调整体化、网络化,并和用地性质相结合,形成以“面”为主,“线、面”相互穿插,“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化网络结构。
面状绿化:位于地区东北部的集中绿地。
线状绿化:洞庭大道大道及主要城市干路两侧绿地;沿自然沟渠、高压线两侧绿化带。
点状绿化:指居住区内的组团绿地,为居民日常休息、户外活动、儿童游戏创造良好条件。
2、景观系统地段以1号路为主轴,结合城市主要干路,城市街角公园等景观轴线和景观特征区,形成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景观。
•景观轴线规划以1号路作为地段景观的主骨架,其沿线串联起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配套服务区等城市重要功能区,是一条城市形象与景观的重要展示轴。
•景观节点规划在各个片区的中心区域,结合自然地形,形成组团绿地,打造各片区的特色景观。
五、空间管制规划(一)规划控制线1、红线地段规划区域内城市建设必须严格遵循红线约束,本次控规制定以下控制原则:1)确定建筑后退规划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建筑类型建筑朝向建筑高度的倍数最小后退距离(米)居住建筑、涉及注解1的文教卫生建筑多、低层长边0.5 6 多、低层山墙无倍数控制 4 高层主要朝向α≤30°0.31330°<α≤60°0.24高层次要朝向0.2 9非居住建筑多层长边0.5 6 多层山墙无倍数控制 4 高层主要朝向α≤30°0.21330°<α≤60°0.16高层次要朝向0.125 9底层辅助用房长边、山墙0.5 2注:1、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专用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医院和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疗养室和大中小学教学楼南向教室;2、α为高层建筑主要朝向与用地红线间的夹角;3、建筑高度超过80米的建筑工程,按80米高度计算建筑退距。
2)确定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道路宽度建筑类型道路红线<30米道路红线≥30米多、低层建筑5米8米专业市场、大型公共建筑12米12米高层建筑(含裙房)10米8米注:1、专业市场建筑指用地性质为市场用地(C26)的建筑工程;2、大型公建特制用地性质为(C3*)上修建的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各类建设工程,如:影剧院、展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3、建筑后退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必须符合后退用地红线的相应规定。
3)当用地红线边缘与城市绿线重合时,该用地内的建筑后退用地红线最小距离在满足日照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可为3-5米。
六、土地利用控制规划(一)规划控制指标体系1、地块编号为了满足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对土地全面的控制,以及今后实现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管理相结合的可能性,规划采取标准分区代码系统编号。
1)标准分区划分原则:以城市道路来划分,保证用地功能的完整性,地块编号的唯一性和可细分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总规的落实,指导控规的编制。
2)标准分区的排序方式:a.先西后东的方式:以由西向东的方式排序。
b.先北后南的方式:以由北到南的方式排序。
确定标准分区结构为:组团——功能区——地块三级结构。
2、用地性质表示方式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的城市用地分类类别和代码。
在使用中原则上各大类用地不宜变换;同时,按照《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的“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使土地利用有一定的弹性。
3、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土地开发强度主要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和绿地率指标控制。
考虑到住宅、商业设施、写字楼等开发项目的不确定性,为使控制指标能适应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规划采取下列方式确定控制指标:1)居住用地指标控制居住用地的开发属市场行为,住宅建筑的形式和高度取决于开发商的意图,因此赵场组团中有特殊要求区域的住宅用地在图中给定指标,其余的视为统一规定区域,按下表查询使用:居住用地控制指标统一规定表序号分类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m)绿地率(%)备注1 住宅用地(低层+多层) 1.2 40 10 30 住宅用地(多层) 1.8 30 24 30 住宅用地(中高层) 2.5 28 40 302 居住区公园0.05 ≤2.5 8 >75 小区公园0.05 ≤2.5 8 >75 组团绿地———>753 中学0.8 20 24 >35 小学0.8 25 18 >35 幼儿园0.6 30 12 >35 农贸市场 1.5 40 15 20 街道办事处 1.8 35 24 30 派出所 1.8 35 24 304 社会停车场(库) 2.0 50 24 202)公共设施用地指标控制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的控制方法与居住用地一致,具体指标详见下表:公共设施用地控制指标统一规定表大类细分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m)绿地率(%)备注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多层) 1.8 35 24 30行政办公用地(中高层)3 30 45 35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用地(一级) 4 50 24 25商业用地(二级) 3 40 24 30金融保险业用地————参照行政办公用地贸易咨询用地————参照行政办公用地服务业用地————参照商业用地旅馆业用地————参照行政办公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游乐用地 3 40 24 30医疗卫生用地医疗卫生用地 1.3 30 24 35教育科研用地教育科研用地 1.5 30 24 35 参照行政办公用地3)城市绿地以及城市设计有特殊要求地段用地在规划图中给定控制指标;其他各类用地应根据各自的专业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在本规划中不给控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