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歌唱语言的归韵问题(1)

浅谈歌唱语言的归韵问题(1)

浅谈歌唱语言的归韵问题
汪晓万
(上饶师范学院音乐系,江西上饶 334001)
摘要:正确理解歌唱语言中的归韵问题,是学好歌唱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国内声乐界对归韵有不同理解。

本文对其中两种最有影响的观点,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归韵;字腹;十三辙;收音
对于歌唱语言的‚归韵‛问题,许多声乐家的著作中都有过阐述。

按理说,这个问题毋须再谈。

然而,笔者在拜读一些声乐著作时,却发现这个本不该有问题的词汇,却有迥然不同的理解。

因此,笔者觉得很有必要赘言几句,以免声乐学习者产生迷惑。

目前,国内声乐界对‚归韵‛的理解虽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有两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归韵‛等同于‚收音‛。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咬字吐词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出声——引长——归韵(收声)。

他们一般把第二个阶段‚引长‛理解为‚引长字腹‛,即只强调韵母中发音最响亮的那个母音——字腹,对复韵母及鼻韵母亦是如此。

而第三阶段则或为‚归韵‛,或为‚收声‛,这里的区分主要看韵尾的不同而定:‚传统唱法把收音分为‘归韵’和‘收声’。

‘归韵’指母音‘i、u、o,’而‘收声’是指字尾带有子音‘n、ng’的字,最后要收到前、后鼻音中。

‛[1](P73)
宋承宪先生在其编著的《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一书中,把需要收音和归韵的韵母分为八类,分别是:
1、怀来类:含ai、uai,引腹是a,归入i音收声,实际音响为 a→e即可;
2、灰堆类:含ei、uei。

引腹是e,归入i音收声,实际音响为e应唱作e。

3、遥条类:含ao、iao。

引腹为a,归入o音收声;
4、由求类:含ou、iou。

引腹为o,归入u音收声;
5、言前类:含an,ian,uan,üan。

引腹为a,归韵时舌尖上抬‚抵腭‛而收;
6、人辰类:含en,in,uen,ün 。

引腹为e,归韵时抵腭而收;
7、江阳类:含ang,iang,uang。

引腹为a音,归韵时气息穿鼻腔发出ng收声;
8、中东类(或庚东类):含eng,ong,ing。

引腹分别为e、o、e,归韵时仍为‚穿鼻‛型。

第二种观点,认为‚归韵就是要把每个字音的‘韵’(母)唱准确,不要唱成、另外的字韵。

例如:把‚广大‛的‚ang‛,唱成了‘a’韵,听起来‘广大’就变成了‚寡大‛了‛。

[2](P18)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把咬字吐词的过程看成是:出声——归韵——收音三个部分,这里‚归韵‛与‚收音‛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里的‚归韵‛可以理解成把引长的部分放在本韵里唱,而不是只强调其中一个最响亮的母音。

如‚白字‛,引长的不是‚a‛,而是‚ai‛音(哀韵)。

‚归韵的‘归’正是强调要唱出这个字的本韵,不要离开本字韵,唱成另外的什么韵。

‛[2](P18)下面,对这二种观点的利弊进行探讨。

先说第一种观点。

笔者发现,持第一种观点的声乐家大多是持西洋唱法或曾受训于西洋唱法,而且大多是建国后从各类院校培养出来的。

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他们是否借鉴了西洋唱法中的语言处理规则?(不管是否有意识地借鉴)。

我们知道,西洋歌唱的语言,特别是意大利语,引长延伸的只有五个母音,即a、e、i、o、u。

如享德尔的《绿树成萌》中,‚om bra mai fu‛中‚om‛延长六拍,主
要在‚o‛上,只在第六拍快结束时迅速到‚m‛音,而‚mai‛则唱‚ m—a—i‛,它不等同于汉语拼音的‚mai‛(‚麦‛音),但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却是把‚mai‛(‚麦‛音)唱成‚ma(引长)—i(收声)‛。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种观点很有可能是借鉴西洋歌唱语言的处理规则的。

其优点有二:首先,便于学生打开喉咙歌唱,如‚ai‛唱成‚a—i‛,‚ang‛唱成‚a—ng‛;其次是便于初学声乐者把握好正确的母音口型。

其不足之处,也可从二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按此观点,‚归韵‛与‚收音‛是对不同韵母的同一步骤,即以‚i,o, u‛为后缀的复韵母,要‚收音‛,对鼻韵母如‚an,en, ang,eng,ong‛等复韵母的收音才算是‚归韵‛,这就是说,只有鼻韵母才有‚韵‛要‚归‛,其他复韵母则只有引长母音加收音,如‚ai‛是‚a+i‛。

而事实上,汉语文字有十三韵脚,即十三本辙。

其中有许多韵辙是不能按1+1的方式读的,如‚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油求辙‛,它们和鼻韵母一样,是一种整体性的韵脚,是不可拆开分读的。

这就像词语中的单纯词,如‚蝙蝠‛、‚琵琶‛,是不能拆成‚蝙‛和‚蝠‛、‚琵‛和‚琶‛的。

十三辙是汉语言的十三个韵,而汉语拼音则是用来给汉语注音的,是先有汉语十三韵而后有汉语拼音的。

歌者如果单纯对注音符号(拼音)做文章,是容易出现偏颇的。

其次,这种观点在演唱长音的复韵母或鼻韵母时,极易产生‚走韵‛的现象。

如‚白云下面马儿跑‛中的‚跑‛字,按此观点唱成‚P—a(拖长)—o(收声)‛,听者易听成‚白云下面马儿爬——噢‛;再如‚恨是高山,仇是海‛中的‚山‛、‚海‛字都是重点强调并拖长多拍的,按此观点,极易唱成‚恨是高沙——嗯,仇是哈——依‛,诸如此类,就不一一枚举了。

再看看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强调出声后,马上归入本韵唱,并且保持原韵直致结束收音。

‚在歌曲,特别是歌剧和戏曲的唱段里,歌词有时一个字配有很长的拖腔。

在这样长的拖腔中,演员需要做各种表演动作,还要保持原韵一线到底……‛[2](P25),例如前例,‚白云下面马儿跑‛中的‚跑‛字,在出声后,迅速由
‚a‛过渡到‚噢‛音,并在‚噢‛音上拖音(即归入ao韵中唱),最后收音到‚o‛,这样不致于产生对歌词的误解。

以上两种观点,在实际教学中都有其一定的市场,我们无法用正确或错误来进行评价。

但是第一种观点对‚归韵‛的理解,笔者不敢苟同,而且在拖长拍时极易产生唱词上的误解,笔者觉得不太可取。

而第二种观点,把字放在本韵中唱,不离开本韵(即承认每个字都有‚韵‛要归),这样的直接好处是不会产生唱词的误解,易于歌曲的表情达意。

这种对‚归韵‛的理解,笔者窃以为是可以接受的,并希望能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 曹汝森,姜丽军.简明歌唱训练手册[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2] 管林.论声乐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On singing The Find of Syllables
Wang Xiaowang
(Shangrao Teacher college, shangrao, jiangxi 334001)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in learning singing to acqui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fined singing in spite of different views existing in the vocal music circles at
present. It is to make respectively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study the two
most influential views on the subject.
Key words: the final singing, head vowel of a final, the thirteen rhyme schemes, ending
a fina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