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镇海中学,萧山中学,宁波市鄞州中学,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宁海中学,淳安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说明:全卷共四大题,21小题。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立春过后,万物复苏,草木萌发,蛰虫涌动,大自然褪去冬的萧索,披上了新装,展露了笑颜。
一年之jì( )在于春,我们怀揣.( )着各自瑰丽的梦想,向激情的六月进发。
不管这一路是晴空万里,还是疾风zhòu ( )雨,我们都要尽情地挥洒汗水,毅然前行。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1),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4),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关雎》)(7)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8)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3.解释加点词:(3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闻.寡人之耳者()(3)入则无法家拂.士()4.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佐之.,并杀两尉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百姓多闻其.贤安陵君其.许寡人5.名著阅读(4分)(1)他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他势猛一扑。
他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勾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文中的他是,为何杀虎?(2)简·爱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分别是舅妈家里、、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3)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文中“我”的名字叫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5分)【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
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
此档节目4月18日始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
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
(1分)(2)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
(2分)举一反三豁然开朗一鼓作气心旷神怡曲径通幽(3)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
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2分)二、现代文语段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7——10题(12分)(一)高考改革方案图解(12分)【链接材料】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这次改革我们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为引导学生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程。
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的等级方式呈现。
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
第二,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可以扬长避短。
第三,每门课程学完即考,我们称之为“一门一清”。
7.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新高考的特点。
(3分)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A.2014年9月19日,高考改革方案发布,并在各省(区、市)实施。
B.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的自选的3个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C.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不能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D.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国家课程标准命题,统一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
9.下列哪则材料更适合补充栏目4?说说你的理由。
(3分)10.高考改革方案试行后,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4分)(二)桥边的老人(14分)[美]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
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
”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
不用为它担心。
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
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
”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1.请以老人的口吻概括故事情节。
(3分)1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⑴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能否删掉“又”?简述理由。
)⑵对他毫无办法。
(“我”为什么会产生毫无办法的想法?)13. 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14.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着力刻画“我”与老人对话的用意。
(4分)三、古诗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2题(一)墨梅(4分)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5.诗中的梅花有哪两个特点? (2分)16.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2分)(二)(10分)今有负其子而汲〔1〕者,队〔2〕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3〕之。
今岁凶,民饥,道饿,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
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疾〔4〕,食者众,则岁无丰。
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
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5〕而用财则财足。
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
故《夏书》曰:“禹七年水。
”《殷书》曰:“汤五年旱。
”此其离〔6〕凶饥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节选自《墨子》)【注解】〔1〕汲:从井里打水。
〔2〕队:同“坠”,坠落。
〔3〕道:同“导”,导引,拉。
〔4〕疾:当为“寡”。
〔5〕固本:稳固根本。
〔6〕离:通“罹”,遭遇。
17.用“/”划分文中划线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2分)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今有负.其子而汲者()(2)故虽.上世之圣王()(3)食.不足则反之用()(4)此疚重于.队其子()19.翻译句子(2分)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
20.作者认为要让百姓不挨冻挨饿,要做到哪几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四、写作(50分,另加书写分5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请以“盼望”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
答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2.(8分)(1)(2)(3)(4)(5)(6)(7)(8)3.(3分)(1)(2)(3)4.(2分)()5.(4分)(1)(2)(3)6.(1)(1分)(2)(2分)(3)(2分)二、现代文语段阅读(26分)(一)有关“高考改革方案”的主题阅读(12分)7.(3分)8.(2分)()9.(3分)10.(4分)(二)桥边的老人(14分)11.(3分)12.(4分)(1)(2)13.(3分)14.(4分)三、古诗文阅读(14分)(一)墨梅(4分)15.(2分)16.(2分)(二)(10分)17.(2分)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18.(4分)(1)负()(2)虽()(3)食()(4)于()19.(2分)20.(2分)四、作文(50分,另加书写分5分)2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请以“盼望”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