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
• 2)风热犯肺证
• {主症}咳嗽气粗或咳嗽声嘶哑,咯痰不爽,痰 粘稠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口渴或恶寒 发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 3)风燥伤肺证
• 5)清 •叶桂系统阐明了咳嗽的治疗原则。 • 咳嗽的治法方药历代均有论述 • 张仲景 创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 • 张景岳 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 • 虞抟 强调治咳必须重视调畅气机 • 喻昌 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之法 • 程国彭 创制了止嗽散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二 证候特征
1 主要特征 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致咳嗽。
2 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
3 伴随症状 风寒犯肺伴风寒证; 风热犯肺多伴风热证; 风燥伤肺伴燥热证; 痰湿壅肺伴痰湿证; 痰热郁肺伴痰热证; 肝火犯肺伴肝火证; 肺阴亏虚伴肺阴亏虚证。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内伤 慢 长
久咳,多有脏腑内伤证 多虚实夹杂 调理脏腑 忌辛辣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 5 治疗要点:
• 1)治疗原则: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治当祛 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2)预防调护: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 理御寒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甘 肥,辛辣过咸,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
• 2)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分类为十种咳。 • 3)金元 •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外因六气皆能致咳。 • 4)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 咳嗽》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咳嗽一
证,…… 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但于二者之中当辨阴阳,当分虚实 耳”。
• 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 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 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 虚中夹实。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外感与内伤咳嗽证候辨证
类别 起病 病程 症状 病性 治法 禁忌
外感 急 短
新咳,兼外感表证 多实
疏邪宣肺 忌收敛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五 分证论治
• 外感咳嗽
• 1)风寒袭肺证
•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 鼻塞、流涕、头痛,或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 {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019/9/25
外感 (六淫)
口鼻皮毛 入侵肺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气不清
咳
失于宣肃
嗽
内伤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上犯于肺
(脏腑功能失调)肝气郁滞日久化火
重灼肺脏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 1 诊断依据:
四 诊治纲要
• 1)外感咳嗽,起病急,伴外感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 诱发,病程长,咳而伴喘,有脏腑功能失调伤及肺脏所致。
• 2)血象可见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 3)双肺可闻及增粗呼吸音或湿性罗音。 • 4)肺部X线表现:纹理增粗或实变。
• {主症}干咳,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 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 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 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 3 西医问诊及检查要点:
• 1)问诊要点:咳嗽的性质、咳嗽出现的时间与节律、咳嗽的音色、痰的 性质与量以及伴随症状。
• 2)检查要点:着重心、肺检查,完善相关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如痰细菌 学检查、胸片、CT、HRCT、支气管造影、纤支镜等。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 4 辨证要点:
• 辨外感内伤,主要依据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 兼有表证。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 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证。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粗,痰多质粘厚或稠厚,咯吐不 爽,或有热腥味,或咯吐血痰,胸胁胀满, 咳时引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 2 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上的上呼吸道
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或其他疾 病兼见咳嗽的,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 3 源流:
• 1)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该书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 • 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 《素问• 宣明五气》篇云:“五气为病,…… 肺为咳”。 • 《素问• 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 2 病证鉴别:了解咳嗽的时间、节律、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注意痰的色、质、量、味。
• 咳嗽与哮证及喘证的鉴别:哮证及喘证虽然也会兼有咳嗽,但各以哮、 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证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气道壅塞,呼吸不利, 喉间痰鸣气吼,反复发作,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 迫促,张口抬肩,甚至摇身撷肚,不能平卧。
咳嗽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 一 概述 • 二 证候特征 • 三 病因病机 • 四 诊治纲要 • 五 分证论治 • 六 临床禁忌
2019/9/25
中医内科学
一概 述
• 1 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
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其中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 故以咳嗽并称。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粘腻或 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食后则咳 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 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浮濡滑。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019/9/25
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