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本年的非流动资产的比重2.35%远远低于流动资产比重97.65%,说明该企业变现能力极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强,企业近期的经营风险不大。
与上年相比,流动资产的比重,由88.46%上升到97.65%,非流动资产的比重由11.54%下降到2.35%,主要是由于公司分立,将公司原有的安盛购物广场、联营商场、旧物市场等非超市业态独立出去,报表结果显示企业的变现能力提高了。
2、资产结构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7.65%,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5%,说明企业灵活性较强,但底子比较薄弱,企业近期经营不存在风险,但长期经营风险较大。
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为57.44%,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很强,企业近期偿债的压力较大。
非流动资产的负债为42.56%,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长期资金的依赖性也较强。
企业的长期的偿债压力较大。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1、营运资本分析营运资本越多,说明偿债越有保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债权人收回债权的机率就越高。
因此,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对该企业而言,年初的营运资本为20014万元,年末营运资本为33272万元,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短期不能偿债的风险较低,与年初数相比营运资本增加了13258万元,表明企业营运资本状况继续上升,进一步降低了不能偿债的风险。
2、流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
对债权人来讲,此项比率越高越好,比率高说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强,债权就有保障。
对所有者来讲,此项比率不宜过高,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资金大量积压在持有的流动资产形态上,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高速运转,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若比率过低,说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低,影响企业筹资能力,势必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当流动比率大于2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强,当流动比率小于2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弱,当流动比率等于1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危险,当流动比率小于1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非常困难。
我公司,期初流动比率为1.52,期末流动比率为2.11,按一般公认标准来说,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且短期偿债能力较上年进一步增强。
3、速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虽然可以用来评价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但人们还希望,特别是短期债权人,希望获得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有关变现能力的比率指标。
这就是速动比率。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偿债风险。
影响速度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
帐面上的应收帐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帐可能比计提的准备要多;因此评价速动比率应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相结合。
速动比率同流动比率一样,反映的是期末状况,不代表企业长期的债务状况。
企业期初速动比率为1.42,期末速动比率为2.04,就公认标准来说,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较强的。
进一步分析我公司偿债能力较强的原因,可以看出:①公司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达33.33%,公司货币资金占用过多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②企业应收款项占比过大,其中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的60.59%,该请况可能会导致虽然速动比率合理,但企业仍然面临偿债困难的情况。
4、现金率分析现金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的余额。
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
但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期初现金比率为0.64,期末现金比率为0.72,比率远高于一般标准20%,说明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较好,但流动资金没有得到了充分利用。
(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财务分析的内容及要求第八条财务分析应坚持以下原则:(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结论先行,搞数字游戏;(二)要全面看问题,要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掌握情况,兼顾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经济问题与技术问题、外部问题与内部问题;(三)要相互联系看问题,要注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关系、报酬与风险的关系;(四)要发展地看问题,注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五)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分析要透过数字看本质;(六)要抓住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计算出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九条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各单位应根据不同的分析内116容合理选用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对象不同,可以选用趋势分析、横向比较分析、差异分析等;按比较内容不同,可选择比较会计要素总量、结构百分比、财务比率等。
因素分析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差额分析法、指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定基替代法。
第十条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一)分析企业的资产分布、负债水平和所有者权益结构,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净资产的增减变化,了解和掌握企业规模和净资产的不断变化过程;(二)分析各项收入、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当期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三)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运转情况,重点关注现金流量能否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正常运行,防止现金短缺或闲置。
第十一条资产负债分析分析要求:通过期末资产、负债情况与预算及上年同期的对比分析,剖析企业资产、负债的变化因素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企业资产质量、降低负债水平的途径,夯实企业资产规模。
分析内容:(一)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情况进行分析;(二)分析金额较大的应收、应付等往来款项形成原因及处理情况,包括催收或上诉的进度情况,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资金占用情况等;(三)分析存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四)分析应收、应付客户合同工程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化时,至少应包括项目的工程款回收情况指标1.工程款回收系数=(项目实际收款额/项目合同价款)/(项目实际发生付现成本额/项目责任成本总付现成本)。
这一指标用来衡量项目收款与项目用款的对比情况,系数大于1,表示项目收款快于项目用款;2.工程垫款率=(项目用款—项目收款)/项目用款×100%。
这一指标用来衡量工程项目的垫款情况,比率越大,表示公司对项目的垫款越多;3.以上两个指标要以全部未完工的工程项目为对象,项目用款和项目收款都是累计数。
并分别按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客户、工程类别(线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城市轨道、其他)计算加权平均数,以分别衡量集团公司、工程公司的收款业绩、不同客户的付款及时情况、不同工程类别的付款及时情况以及工程垫款情况。
117(五)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主要投资方向、使用情况和下一步的投资计划;(六)对长期股权、债权投资情况进行分析,侧重分析投资低效、无效的原因和下一步的改进措施;(七)对长短期借款等有息负债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八)对其他影响资产、负债较大的项目和重大事件作出分析说明。
第十二条资金分析分析要求:通过资金分析,剖析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合理性;通过分析资金分布情况及各类资金占用的结构比例,判定资金使用的效果及其合理性。
分析内容:(一)资金的构成情况,长短期借款、债券融资、营运收入取得资金等所占比重;(二)资金分布情况,主要是指资金在各银行存款的分布、在地区的分布等;(三)资金的主要流向,分析本期增加的借款的去向,关注投资效果;(四)根据各项借款的利息率与资金利润率的对比,分析各项借款的经济性,作为调整借款渠道和计划的依据之一;(五)结合目前资金管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和资金安排;(六)资金分析的主要指标:现金收入预算完成率=本期实现现金收入/本期现金收入预算x100%现金支出预算完成率=本期实现现金支出/本期现金支出预算x100%现金收入增长率=(本期实现现金收入/上期现金收入-1)x100%现金支出增长率=(本期实现现金支出/上期现金支出-1)x100%第十三条营业收入分析分析要求:通过营业收入与预算及上年同期的对比分析,剖析影响本期营业收入增减的因素,分析收入结构对收入总额的影响程度,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分析内容:(一)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与预算、上年同期对比)及变动原因;(二)分地区、分板块、分境内境外等具体分析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对影响收入的因素重点说明。
第十四条成本分析分析要求:通过分析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及与上年同期的变动情况,剖析成本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对成本升降的影响数额,揭示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分析内容:(一)成本的主要构成情况和板块情况;118(二)成本的增减变化情况(与预算、上年同期对比)及变动原因,既有整体又有板块;(三)毛利率的增减变化情况(与预算、上年同期、上年年末对比)及变动原因,既有整体又要明细到具体板块;(四)通过分析检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期间费用分析分析要求:通过对本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与预算及上年同期对比分析,剖析本期期间费用与预算、上年同期相比变动的因素,分析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揭示费用支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压缩各项费用支出的具体措施。
分析内容:(一)管理费用的增减变化情况(与预算、上年同期对比)及变动原因,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等主要事项要单列分析;(二)销售费用的增减变化情况(与预算、上年同期对比)及变动原因,对主要事项要单列分析;(三)财务费用的增减变化情况(与预算、上年同期对比)及变动原因,对汇兑损益、融资租赁利息支出、债券融资利息支出等要单列分析;(四)通过分析检查三项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第十六条利润分析分析要求:通过本期利润完成情况与预算及上年同期的对比分析,剖析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外收支等因素对本期利润的影响程度,分析影响利润变动的主、客观因素,揭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提出增加利润的具体措施。
分析内容:(一)分析主要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主要业务利润需按板块进行分类;(二)对各项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出说明;(三)分析利润构成、亏损情况及其原因;(四)分析所得税的构成情况并提出降低税率的有效途径;(五)逐项分析项目的盈亏情况:(六)对其他影响企业效益和财务状况较大的项目和重大事件作出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