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考试】大学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库

【大学语文考试】大学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库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库二《婴宁》一、填空1、《婴宁》选自《聊斋志异》,它的作者是清代的__蒲松龄_。

2、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婴宁》一文中,通过狐仙婴宁与王子服两人的爱情故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浪漫、生动可爱的女妖形象。

3、著名作家郭沫若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来概括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

《断魂枪》一、填空1、《断魂枪》的作者是_老舍_,原名_舒庆春_。

2、试再写出老舍的两部代表作_骆驼祥子_、_四世同堂_。

3、老舍在《断魂枪》中,主要刻画了以下几个人物的心态:沙子龙、_王三胜_、_孙老者_。

4、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味,语言简洁传神,富有表现力,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予他_人民艺术家_称号。

5、《断魂枪》中,作者通过人物_欲扬先抑_、_传统_的白描,来刻画人物性格,达到了传神的艺术境界。

《饮酒》一、选择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的诗人是( 3 )①屈原②曹操③陶渊明④李白二、填空1、陶渊明名潜,字_元亮_。

2、陶渊明是中国最早大量创作_田园诗_的诗人。

3、陶渊明的诗最大的特点是_质朴自然,冲和平淡_,也有部分作品呈现出“愤世嫉俗_”的特点。

4、《饮酒》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后_悠然自得_的心态。

5、“_心远_”为全篇纲领。

6、《饮酒》体现_忘事_、_忘我_、_忘言_三层心态。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_陶渊明虽然生活在污浊的人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_。

8、“心远”的意思是_心志高远不受尘埃的干扰_。

9、本诗前四句中的中心句是_心远地自偏_。

10、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两句寄情于景。

三、翻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别赋》一、填空1.南朝_江淹_的《别赋》以“_黯然销魂_”四字为全篇抒情定下了基调。

2.南朝江淹的《别赋》以“黯然销魂”四字为全文情感基调,分别描写了富贵之别、__侠客_之别、从军之别、绝国之别、_夫妻_之别、求仙之别、情人之别等七种类型的离愁别绪,曲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3.南朝江淹的《别赋》以“黯然销魂”四字为全文情感基调,其中“情人之别”一段,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如溪流山中,珠落玉盘,千古传诵。

4.成语江郎才尽源自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典故。

5.江淹的《别赋》以“割慈忍爱,沥泣共诀,抆血相视”描绘刺客与家人悲壮的离别,其中“抆”一字意思是拭去。

6.江淹的《别赋》结尾,感叹既便最高明的文学家也难以写尽离别之愁苦,其中提到的“赋有凌云之称”的文学家是汉代以赋著称的文学家司马相如。

二、名词解释江郎才尽:比喻文思渐衰竭,本领渐尽。

黯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

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三、翻译: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翻译: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

何况秦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

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

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

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

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

2、居人愁卧,恍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翻译:居留家中的人怀着愁思而卧,恍然若有所失。

映在墙上的阳光渐渐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长廊。

看到红兰缀含着秋露,又见青楸蒙上了飞霜。

巡行旧屋空掩起房门,抚弄锦帐枉生清冷悲凉。

想必游子别离后梦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别后的魂魄正飞荡飘扬。

3、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辽水无极,雁山参云。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氲,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翻译:或者边境发生了战争,挟带弓箭毅然去从军。

辽河水一望无际,雁门山高耸入云。

闺房里风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绿草芬芳。

旭日升临天际灿烂光明,露珠在地上闪耀绚丽的色彩,照得红色的雾霭分外绚烂,映入春天草木的雾气烟霞弥漫。

手攀着桃李枝条啊不忍诀别,为心爱的丈夫送行啊泪水沾湿了衣裙。

4、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

春宫闭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翻译:又如郎君住在淄水西面,妾家住在黄河北岸。

曾佩带琼玉一起浴沐着晨光,晚上一起坐在香烟袅袅的金炉旁。

郎君结绶做官啊一去千里,可惜妾如仙山琼草徒然芬芳。

惭对深闺中的琴瑟无心弹奏,重帷深掩遮暗了高阁上的流黄。

春天楼宇外关闭了青翠的苔色,秋天帷帐里笼罩着洁白的月光;夏天的竹席清凉啊白日迟迟未暮,冬天的灯光昏暗啊黑夜那么漫长!为织锦中曲啊已流尽了泪水,组成迥文诗啊独自顾影悲伤。

5、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翻译:下界有男女咏“芍药”情诗,唱“佳人”恋歌。

卫国桑中多情的少女,陈国上宫美貌的春娥。

春草染成青翠的颜色,春水泛起碧绿的微波,送郎君送到南浦,令人如此哀愁情多!至于深秋的霜露象珍珠,秋夜的明月似玉珪,皎洁的月光珍珠般的霜露,时光逝去又复来,与您分别,使我相思徘徊。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填空1.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开头以一气鼓荡的两个排偶长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喷射出胸中的抑郁之气。

2、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赞对方文风的诗句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以前人诗风自比的诗句是中间小谢又清发。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叙述主客双方在壮阔秋景中登高送别,开怀畅饮的两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4、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赞美李云文章风格刚健的诗句是“蓬莱文章建安骨”的;“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小谢”即谢朓,作者以其自比,表现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5、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形象地表现愁思难遣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屡遭磨难,欲归隐江湖的两句诗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翠翠》一、填空1、《翠翠》节选自京派小说家沈从文的中篇小说《_边城_》,文章描写的翠翠的故事,寄予着作者“爱”与“美”的思想,是他表现人性美的代表作。

2、京派作家沈从文_的《翠翠》,通过描写老船夫和翠翠的生活,翠翠和二老_岳云_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湘西的人情美。

《苦恼》一、填空1、《苦恼》的作者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小说主人公名叫姚纳。

2、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苦恼》,讲述了一个死了儿子的老马夫姚纳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却屡遭拒绝的故事,揭示了小人物悲惨的处境。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选择1.《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抒情方法是( 2 )①直抒胸臆②寓情于景③寓情于理④叙事抒情2.《永州八记》的作者是( 2 )①韩愈②柳宗元③欧阳修④苏轼二、填空1、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_永州八记_”之首,作者以自然山水之美与_作者人格_之美互相映照,体现出作者在深受贬谪后依然特立独行的思想品格。

文章开头一句“自余为僇人……”,其中“僇人”一词的含义是__因做着贬官永州,故称。

即受刑戮的人,罪人_。

2、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紧扣“_始得_”二字,一是因为本文是“永州八记_”之首,二是因为作者在游览完西山后才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真正乐趣所在。

3、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紧扣“_始得_”二字,将众山作为铺垫,发现西山并游览,引发了真正的宴游之乐。

三、名词解释“永州八记”: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四、翻译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喝的大醉。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

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

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

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

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

3、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译: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

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

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

《上枢密韩太尉书》一、填空1、苏辙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

2、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诚恳而谦恭地希望得到韩太尉的教诲,“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中“辱”一字意思是谦辞,屈尊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