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车身_内外饰设计基础知识

汽车车身_内外饰设计基础知识


序 言 一、轿车分级及汽车类别常识
轿车:Passenger Car,用于载人及随身物品且座位主要布置 在两轴之间的四轮汽车;
微型轿车:Mini Car,发动机排量小于或等于1L的轿车;
普通轿车:Compact Car,发动机排量大于1L且小于或等于 1.6L的轿车;
中级轿车:Intermediate Car,发动机排量大于1.6L且小于或 等于2.5L的轿车;
三、车 身 钣 金 结 构 基 础
c、包边工艺缺口 i、外表面曲率变化较大的地方,为了防止材料堆积起褶皱,
需要减少包边量,但最小要有2mm的有效包边长度,如下图所示。
车身设计基础
三、车 身 钣 金 结 构 基 础
ii、在包边的拐角处,为防止包边后材料堆积,需要做特殊的处 理才能保证包边质量,一般是在此处开一个缺口或作一个特殊形 状,如下图所示。
当前可供选择的车身钣金材料牌号有国标牌号和宝钢牌号,选用 哪一种得根据主要机厂的要求。
车身设计基础
二、了 解 钣 金 材 料
1、常用的钣金材料
A、国标牌号
(1)、普通碳素钢 Q235系列
Q235A·F GB11253(厚度≤4) Q235A·F GB3274(厚度>4)
(2)、优质碳素钢
i、08Al系列(厚度≤4,镇静钢)
内外饰设计基础
汽车内外饰是安装在车身钣金上有着一定功能的装饰件, 如前后保险杠、侧围内护板、门护板、仪表板等等。
汽车内外饰零件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其 中最为常见的是塑料。塑料是一种以聚合物为基本原料,添加 了有利于加工和改善使用性能的各种辅助材料,经过热加工塑 制的材料。
从事内外饰结构设计,首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塑料这 种材料的基本知识(如常用塑料及其一些显著的特性),并了 解塑料制品的一些加工工艺,这样才能设计出合格的产品结构。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与发动机舱总成构成下车体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再组焊上侧围总成和后围总成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再组焊上顶盖总成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装上左/右前/后车门总成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装上后背门或行李箱盖总成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5)、宝钢材料牌号释意
车身设计基础
三、车 身 钣 金 结 构 基 础
1、考虑冲压工艺的结构基础
(1)、冲压方向及脱模角
结构设计一开始就要定义冲压出模方向,尤其是拉延的出模方 向,不应有负角(必需的整形工序能实现的负角除外),每一边脱 模角度至少应大于2°(两侧至少应大于4°),一般应该大于5° (即两侧大于10°) ,拉延深度越深,拔模角度应适当加大,拉 延进料的角度在允许的情况下越大越利于成型,但角度越大,回弹 越严重。翻边的角度可以是90 °(即0°脱模角)。
A柱护板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B柱护板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后侧围护板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顶棚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前、后车门护板
背门护板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08Al GB710(热轧)
08Al GB13237(冷轧,结构钢)
08Al GB5213(冷轧,深冲用)
ii、沸腾钢系列(厚度≤4,热轧)
08F、10F、15F GB710-91
iii、镇静钢系列(厚度≤4,热轧)
08、10、15、20、25、30、35、40、45、50 GB710-91
(3)、 合金结构钢薄钢板
装上前舱盖、翼子板和车前钣金件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组成最终的白车身
车身设计基础 二、了 解 钣 金 材 料
车身钣金材料的选用是车身设计中的一门基本功,也是区分建模 员和车身设计工程师的一把尺子。
车身钣金材料的确定包括材质(钢号)、料厚、轧制工艺(冷、 热)、表面质量(较高级、高级、超高级)、表面结构(光面、麻 面)……等等的确定,尤其是前两项的确定。
汽车基础知识
纲要
§第一篇 序言 一、轿车分级及汽车类别常识 二、汽车设计基本过程
§第二篇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识车身 二、了解钣金材料 三、车身钣金结构基础
§第三篇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识内外饰 二、了解塑料 三、塑料制品加工 四、塑料制品结构基础 五、仪表板设计基础
§随堂试题 课堂考试题 课后练习题
(2)、圆角
a、最小圆角应该R>1.5t(t为料厚),拉延内圆角尽可能的大 于R5,在结构可行的前提下越大越好,折边圆角可为R3,大件切忌 轮廓分明。
b、多面汇交的尖角处或拉延深度比较深的尖角处的圆角需要特 别处理,增大圆角半径,变浅拉延深度。
车身设计基础
三、车 身 钣 金 结 构 基 础
(3)、加强筋 a、适当的位置要布置加强筋或三角筋防止冲压回弹; b、适当位置要设计特征防止材料堆积起皱; c、在超过50mm×50mm的单一特征区域布置加强筋增强力学性能;
防止起皱特征
防止起皱特征
车身设计基础
三、车 身 钣 金 结 构 基 础
(4)、裁边及冲孔 a、工艺缺口不可遗漏,以避免拉裂或起皱,工艺缺口有如下 A、B两种形式,根据不同结构的需要选用。 b、裁边最好避免尖角出现。
诸如此类的裁边应避免尖角
A:缺口切过圆角
A:缺口切过圆角
B:缺口不切过圆角
c、孔径、有相互关系的孔距需要圆整,一般圆整到小数点后一 位,最好是靠0或靠5,最后总拼焊接的一些主要定位孔和重要型 面也最好将坐标值圆整。
中高级轿车:Limousine,发动机排量大于2.5L且小于或等于 4L的轿车;
高级轿车:Deluxe Limousine,发动机排量大于4L的轿车。
序 言 一、轿车分级及汽车类别常识
欧系轿车(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轴距、排量、 重量等参数分成A(含A00、A0和A级)、B、C、D级,字母顺序越靠后, 该级别的车轴距越长、排量和重量越大,车的豪华程度也不断提高。 A00、A0、A级车是指小型轿车 A00:发动机排量小于1L,轴距在2.0m至2.2m之间,如奥拓; A0:发动机排量1.0L至1.3L,轴距在2.2m至2.3m之间,夏利; A:发动机排量1.3L至1.6L,轴距在2.3m至2.45m之间,捷达、POLO; B:发动机排量1.6L至2.4L,轴距在2.45m至2.6m之间的中档轿车,
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汽车上加装一套内燃机,其目的是减 少汽车的污染,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混合动力汽车有 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结构形式。
序 言
二、汽车设计基本过程
市场调研 项目立项
造型设计
概念草图、2D效果图、 3D造型或油泥模型、 Class-A曲面光顺
产品工程设计
总布置、发动机、 底盘、车身、内外饰、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三、塑 料 制 品 加 工
电气、空调、CAE 同步工程
模夹检具、工装 生产线设计制造
产品试制、SOP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白车身(BIW)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车身基本上包含焊接总成和安装件,安装件有四门两盖 或五门一盖(左/右前/后车门、前舱盖舱、行李箱盖、后背 门),翼子板,车前钣金件
地板总成
车身设计基础 一、认 识 车 身
用直径∮100mm的球在前舱盖和通风盖板之间能够接触相切,而 且两切点之间的距离大于40mm,则应该采用半径≥R2.5的球头包 边,该要求同样适用与后行李箱盖靠后风窗玻璃处的包边。特别 注意的是GB 11566-2009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规定这种情况不 用球头包边形式。
R ≥2.5
车身设计基础
(4)、宝钢材料选用推荐
车身设计基础 二、了 解 钣 金 材 料
(4)、宝钢材料选用推荐
车身设计基础 二、了 解 钣 金 材 料
(5)、宝钢材料牌号释意
车身设计基础 二、了 解 钣 金 材 料
(5)、宝钢材料牌号释意
车身设计基础 二、了 解 钣 金 材 料
(5)、宝钢材料牌号释意
车身设计基础 二、了 解 钣 金 材 料
此边界 不要切在 立面上。
锁扣孔
车身设计基础 三、车 身 钣 金 结 构 基 础
(5)、包边工艺性合理。 a、平直段直接包边,如下图要求:
一般9mm以上
一般5mm以上
圆角根部带到切的距 离一般1mm以上
车身设计基础 三、车 身 钣 金 结 构 基 础
b、球头包边: 在前舱盖靠前挡风玻璃处的包边,根据ECE NO.26号法规,若
序 言 一、轿车分级及汽车类别常识
皮卡:PICK-UP,又名轿卡。亦轿亦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 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汽车。既有轿车般的舒 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 能力还强;
电动汽车:多指纯电动汽车,即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 能动力源的汽车,通过蓄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 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前保险杠&前格栅
通风盖板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后保险杠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后扰流板(尾翼)
主副仪表板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一、认 识 内 外 饰
内外饰设计基础 二、了 解 塑 料
内外饰设计基础 二、了 解 塑 料
内外饰设计基础 二、了 解 塑 料
车身设计基础
三、车 身 钣 金 结 构 基 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