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一、概述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要素
2、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3、掌握长江中下游旅游区重点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的名称和分布
(二)能力训练点
1、阅读地图及从地图上获得旅游信息的能力
2、从旅游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道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赏析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让学生形成动态的旅游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了解人类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从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秀美的名胜山水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在旅游美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形、气候、交通条件及该区域的景观特色
(二)难点:
1、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地理要素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
2、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
(三)解决方法:
1、通过对该区域图形分析,建立旅游空间概念
2、通过启发性情景问题设问和学生讨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
3、通过展示该区域的音像、视听资料,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形成学生自己的
知识体系
三、教学课时
1 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1、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地形、交通图和反映该区域特色的景观图
2、多媒体教室和Powerpoint 课件
3、学生当堂练习作业(课前印好)
五、师生互动设计
讨论、部分学生回答提问和多媒体课件演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聆听歌曲《长江之歌》,滔滔江水,奔腾到海,古往今来,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虽然我们宁国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看过长江,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带来大量旅游信息的优势,充分地来领略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风光。
(板书)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一、概述
(二)讲授新课
(以下采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进行交互式教学)
[风光欣赏]:(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对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特色景观进行审美赏析)
图片1:黄山风光——峰奇、石奇、松奇、云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片2:武陵源——原始、天然开凿、重返自然,富有野趣;
图片3:太湖美景——畅旷、辽阔、水面坦荡,视野开阔;
图片4:运河两岸——江南水乡、民风习俗,别有趣味;
图片5:苏州园林——小巧典雅,雅淡幽静,引人入胜。
[设问]:为什么长江中下游旅游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如此之多而且独具特色?
(地理环境的差异)
(板书)(一)旅游地理环境
[讲述]:正是由于旅游地理环境使各个旅游区各具特色和风格,所以我们首先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位置。
(板书)1、地理位置
[读图]:长江中下游旅游区行政区域图
(引导学生看图讲述五省一市的名称和简称)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地形图
(通过课件分别点击出秦岭-淮河、南岭,以地形图的颜色让学生区分长江中下游旅平原和山地丘陵)
[赏图]:展示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主要少数民族满族、土家族、回族等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民族服装、服饰、民俗、节庆活动来区分)
[承转]:什么样的季节和时间到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最适宜?
(板书)2、气候条件
[读图]:展示标有纬度的展示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主要少数民族满族、土家族、回族等的图图
(要求学生从纬度、季风、降水等因素分析,结合宁国市的气候条件来总结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大体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