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程结构静载试验
主 要 内 容
试验前的准备
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
常见结构构件静载试验 量测数据整理 结构性能的检验与评定
4.1 概述
结构静载试验是用物理力学方法,测定和研究结构在静 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判定结构的工作状态与受力 情况。 静载试验方法不仅能为结构静力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也 可为某些动力分析提供间接依据。 结构静载试验中最常用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主要用于 研究承受静载作用下构件的承载力、刚度、抗裂性等基 本性能和破坏机制。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既统一了量大面广的生产 检验性试验方法,又对一般性科研试验方法提出了基本 要求,对生产和科研有广泛的实用性。
•
屋架试验的支承方式 与梁试验相同。
•
屋架试验的加载方式 可以采用重力加载,但采 用液压同步加载是最理想 的方案。
•
同步异荷液压系统可 以实现加几组不同集中荷 载的要求。
•
2、试件项目和测点布置 钢筋混凝土屋架试验,一般试验量测项目有: 1)屋架上下弦杆的挠度; 2)屋架主要构件的内力; 3)屋架节点变形及节点刚度对屋架杆件次应力的影响;
•
4.4.3
屋架试验
屋架特点是跨度大,只能在自身平面内承受荷载,而出平 面刚度很小,在建筑物中要依靠侧向支撑体系形成整体刚度。
屋架主要受作 用于节点的集中荷 载,大部分杆件受 轴力作用。上弦有 节间荷载作用时, 上弦杆受压弯作用。 跨度较大的屋 架,下弦一般采用 预应力拉杆。
1、试件的安装和加载方法 一般采用正位试验,但需设置侧向支撑。施工现场进行 屋架试验时可以采用两榀屋架对顶卧位试验。
4)屋架端节点的应力分布;
5)预应力钢筋张拉力和对相关部位混凝土的预应力; 6)屋架下弦预应力钢筋对屋架的反拱作用; 7)预应力锚头工作性能。
(1)屋架挠度和节点位移的测量 屋架仅承受节点荷载时,测点布置在相应节点之下;
跨度较大屋架,测量杆件相对其两端节点的最大位移;
支座沉陷与局部受压引起的变位测量; 水平位移测量。
量测结果可直接说明结构(钢混)的抗裂性能、推断 结构应力状态或验证设计与计算方法等。
2、测点的选择与布置原则 1)在满足试验目的的前提下,测点宜少不宜多; 2)测点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
3)应布置一定的校核性测点;
4)对试验工作安全和方便。 3、仪器选择与测读原则 1)选择原则: (1)必须满足试验所需的精度与量程要求;
• 钢箍和弯筋的应力测量 • 翼缘与边孔应力测量 • 校核测点
3、裂缝测量
测定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 测量项目: 裂缝出现时间
裂缝宽度 垂直裂缝测定:
一般产生在 弯矩最大受拉区 段,在该区段连 续布置测点。
斜截面裂缝测定
斜截面上的主拉应力裂缝,经常出现在剪力较大 的区域内,箱型截面或工字形截面,腹板的中和轴或 腹板与翼缘相交接的腹板常是主拉应力较大的部位。
(3)确定级间停歇时间:10 min
2、正式加载 1)荷载分级 标准荷载之前,每级荷载值为标准荷载的20%。
标准荷载之后,每级不宜大于标准荷载的10%。
荷载加至计算破坏荷载的90%后,每级荷载不宜大于标 准荷载的5%。 抗裂检测结构,荷载加至计算开裂荷载的90%后,每级 荷载不宜大于标准荷载的5%。 级间停留时间:钢结构≥10min;钢筋混凝土和木结构 ≥15min。 试验结构同时还须施加水平荷载时,按规定比例同步施 加竖向和水平荷载。
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 隔30min测读一次。 2、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 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 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 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 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 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
构件试验时的荷载图式应符合设计规定和实际受载 情况,常采用等效加载图式。
受弯构件试验中常利用集中荷载来代替均布荷载。
2、试验项目和测点布置 生产鉴定性试验:测定构件的承载力、抗裂度和各 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 科学研究性试验:除上述项目外,还需测量构件某 些部位的应变。
1)挠度的测量 主要测定梁跨中fmax 及弹 性挠度曲线。 跨度较大梁(大于6000) 测点应增加至5~7个。
6、试件安装就位 按试验大纲的规定和试件设计要求,将试件安装就位。 7、加载设备和量测仪表安装 加载设备根据其特点按照大纲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仪表安装按观测设计确定。
8、试验控制特征值的计算
根据材性试验数据和设计计算图式,计算出各个荷载 阶段的荷载值和各特征部位的内力、变形值等,作为试验 时控制与比较的依据。
(2)现场试验时,由于条件和环境复杂,选择仪表时 应作具体分析和技术比较;
(3)测读方便、省时; (4)型号、规格尽可能一致,种类愈少愈好。
2)测读原则 (1)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2)测读时间选择在恒载间歇时间内;
(3)恒载时间较长时,应测取恒载下变形随时间的变 化。空载时,应测取变形随时间的恢复情况;
• 中心受压柱安装时先对构件进行几何对中,加载达20%~
40%时,在进行物理对中。
• 对于偏压试件,在物理对中后,沿加力线量出偏心距离,
再把加载点移至偏心距位置上进行试验。
• 钢筋混凝土结构仅需保证几何对中即可。
2、试验项目和测点布置
试验项目:破坏荷载、各级荷载下的侧向挠度值、控制 截面或区域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裂缝开展情况。
(4)记录仪表读数时,应该同时记下周围的气象资料 如温度和湿度等。 (5)对重要数据,应将结果随时与预计理论值进行比 较。
国家规范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力以桩身强度控 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 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 2.0倍。
4.4 常见结构构件的静载试验
一、受弯构件的试验
典型受弯构件:单向板、梁。
1、试件的安装和加载方法
1)安装方法
(1)简支,多采用正位试验,一端采用固定铰支承另一 端采用滚动铰支承。 (2)支敦与钢板、钢板与构件之间应用砂浆找平。 (3)对于板一类宽度较大的试件,要防止支承面产生翘 曲。 2)加载方法 (1)重力加载:杠杆重力加载或重力直接加载。 (2)液压加载器加载:分配梁或多台加载器直接加载。
4.2 试验前的准备
试验前的准备包括试验规划和准备两个方面,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1)鉴定性试验中,主要向有关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 和人员收集资料。 (2)科研性试验中,主要向有关科研单位和情报检索部 门及必要的设计、施工单位,收集与本试验有关的历史、现 状和将来的发展要求。
2、试验大纲的制定
2)观察和分析结构变形
3)统一各点加载步调
1、预载
1)目的: (1)使试件各部接触良好 (2)检验试验装置的可靠性 (3)检验观测仪表的工作是否正常
(4)检查现场组织工作及人员工作情况
2)解决问题: (1)确定预载值:标准荷载的60% (2)确定分级数及其加(卸)载值:加载分3级(每级 加载值为标准荷载的20%);卸载分2~3级。
(6)辅助试验。
(7)安全措施:包括人身和设备、仪表等方面的安全 防护措施。 (8)试验进度计划。 (9)试验组织管理:包括技术档案资料、原始记录管 理、人员组织和分工、任务落实、工作检查等。
(10)附录:包括所需器材、仪表、设备及经费清单, 观测记录表格,加载设备、量测仪表的率定结果报告和其 他必要的文件规定等。 3、试件准备
2)满载时间
对需要进行变形和裂缝宽度试验的结构,在标准荷载 作用下的持续时间:
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30min
木结构≥60min
拱或砌体结构≥180min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满载30min后加致开裂,开裂荷载 下再持续30min。 对于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形式的结构构件, 跨度较大(大于12m)的屋架、桁架等结构构件,要求在 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持续时间≥12h。
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 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2 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 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3)空载时间
受载结构卸载后到下一次重新开始受载之间的间歇时 间。
钢筋混凝土:45min
钢结构:30min 较重要的结构构件和跨度大于12m的结构:18h 3、卸载 一般可按加载级距,也可放大1倍或分两次卸完。
二、量测方案
1、确定观测项目
1)整体变形 如梁的最大挠度及整体挠曲曲线;拱式结构和框架结 构的最大垂直和水平位移及整体变形曲线;杆塔结构的整 体水平位移及基础转角等。 结构任何部位的异常变形或局部破坏都能在整体变形 中得到反映。 2)局部变形量测 如局部纤维变形、裂缝及局部挤压变形等。
4.3 加载与测量方案的设计
一、加载方案
加载方案:根据试件的结构形式、荷载的作用形式、加载
设备的类型、加载制度的技术要求、场地的大小、以及试 验经费等确定。
加载程序:试验期间荷荷载三个阶段。
分级加(卸)载目的:
1)控制加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