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2 结构静载试验(加载)

3.1-2 结构静载试验(加载)


液压源
加载器
控制系统
2、工作原理:
适调器 计 算 机 指 令 控制系统 伺 服 放大器 电 液 伺服阀
传感器 液 压 加载器 试验 对象
加载时,通过传感器(如荷载、位移、应变、加速度等传 感器)量测某一物理量作为反馈信号,以电参量的方式实 时与指令信号(试验要求控制达到的设定量)进行比较, 从而自动修正电液伺服阀的工作状态,使液压加载器活塞 的动作趋向于传感器量测的物理量并与指令信号相一致。 因此,它可以精确模拟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实际荷载。在结 构抗震试验中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结构拟动力试验和 结构伪静力试验得到应用。
四、电液伺服加载
1. 系统特点与构成
电液伺服液压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试验设备,它 可以较为精确地模拟所受的实际荷载(静力荷载与 动力荷载),如模拟地震、海浪等复杂荷载。 特点:响应快,灵敏度高、量测和控制精度好、出 力大、波形多、频带宽、可与计算机联机。投资大、 维护费用高。
系统主要由液压源、控制系统和电液伺服液压加载 器等三大部分组成。
受压构件刀铰支座
2.支墩
现场试验的支墩:多用砖块砌筑或用混凝土浇注而 成,支墩上部应有足够平整并应垫钢板。支墩本身 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底面积要按地耐力进 行复核验算,保证试验时各支墩不发生过度的变形 或不均匀沉降。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支墩和地基的 总压缩变形不直超过试件挠度的1/10。若试验需 要两个以上支墩时,各支墩的刚度均应相同。 实验室试验的支墩:用钢材或钢筋混凝土制成专 用支墩,支墩的高度一般在400~600mm,以满 足仪表安装、观测和加卸荷载的要求,实验室内如 有条件应采用支座高度可调支墩。
正压加载:
用空气压缩机对气囊充气,给试件施加荷载,压 力可到180KPa。在试件上特制一个对试件无约束 的密封容器(图2-21a),或在加载装置和试件 之间设置一可充气的气囊(图2-21b),经充气 后藉助容器或气囊将均布压力施加于试件表面。
负压加载
利用真空泵抽出试件与台座形成的封闭空间的空 气,形成大气压力差对试件施加均布荷载(可到 100KPa),压力值用真空表测量。
3.2.1 重力加载
重力加载:将物体本身的重力施加于结构上作为 荷载。 实验室试验:常用标准铸铁砝码、混凝土块、 水箱 现场试验:就地取材,常用砂、石、砖块等建 筑材料,或是钢锭、铸铁、废构件等。 重物可以直接施加或者通过杠杆间接施加于试验 结构或构件上。 特点:荷载容易取得,但加载费工费时;利用砂 石、砖块加载时,荷载不易恒定。
2)反力墙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制成。反力墙与试验台座 连成整体,组成抗侧力试验台座。在反力墙纵横方 向按一定距离设有锚孔,以便安装液压加载器,满
足加载器在反力墙的任意位置对试件施加水平荷载
的要求。
四、试验台座
1.抗弯大梁式台座和空间桁架式台座 抗弯大梁式台座:中小型构件试验或混凝土制品 检验的要求。
铰支座的基本要求
①保证结构在支座处自由水平移动和自由转动。 ②保证结构在支座处力的传递。 ③保证结构在支承处局部受压强度。 ④滚轴长度:一般取等于试件支承处截面宽度; ⑤滚轴直径:参照下表选用,并进行强度验算。 ⑥垫 板:上垫板宽度b与试件支撑宽度一致,长度L不小于 R/bfc,厚度δ 不小于0.7b√fcu/fy,并不小于宽度的1/6。 滚轴受力 kN/mm 直径D(mm) 2~4 4~6
<2 40 ~ 60
60 ~ 80 80 ~ 100
2)固定支座
对于柱或框架等构件,可用螺栓直接固定于试验 台座。对于梁式构件,在实验室内可利用试验台 座和拉杆锚定装置模拟固定端支座。
柱端固定支座构造
梁式构件固定端支座构造
3)受压构件刀式铰支座
对柱或墙板的试验时,构件两端均应采用刀铰支 座。刀铰支座有单向铰和双向铰两种。双向刀铰 支座适用于可能发生双向屈曲时使用。 柱或墙板偏心受压试验:可以通过调节螺丝来调 整刀口与试件几何中线的距离,满足不同偏心矩 的要求。 短柱轴压试验:如结构试验机上下压板之一已有 球铰,则短柱两端可不设刀铰支座。
2.分配梁
将单一杠杆或液压加载器产生的荷载分配成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多点集中荷载。分配梁一般均为单 跨简支梁形式,不能用多跨连续梁的形式。 单跨简支分配梁:一个集中荷载分为两个集中力, 它们的数值即是分配梁的两个支座反力。 分配梁层数不宜大于三层。不等比例的比例不宜 大于1:4,且须将荷载分配比例大的一端设置在 靠近固定铰支座的一边,以保证荷载的正确分配、 传递和试验的安全。分配梁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
一、液压加载器
1)手动液压加载器
手动液压加载器的
构造原理见图。使用时
先拧紧放油阀,掀动手 动油泵的手柄,使储油 缸中的油通过单向阀压 入工作油缸,推动活塞
上升。最大出力可到
5000kN,行程200mm.
2)电动液压加载器
a)单作用加载器 构造比较简单:由活塞和工 作油缸两部分组成。而储油 缸、油泵、阀门等另外单独 配置。 活塞行程较大,可倒置安装。 可做多点加载:可用多个加 载器组成同步加载系统,适 应多点加载。
分配梁的设置
3. 卧梁
卧梁的作用:是将若干个加载点的集中荷载转换 成均布荷载施加于试件的端面,保证试件的受载 截面获得均匀分布的应力状态。为了保证荷载的 正确传递,卧梁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需 降低卧梁的刚度,应适当增加集中荷载的个数。 卧梁安装时与试件端面之间应平整辅设砂浆垫层, 砂浆强度不应低于试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50%。 对于承受集中荷载作用的试件表面应辅设钢垫板, 防止局部受压破坏。对于柱与压杆试验,可在试 件受压端增设钢柱帽,防止局部承压破坏。
墙 体 轴 向 加 载 试 验 装 置
三、 荷载支承装置(反力架、台座)
1.反力架
竖向反力架:装配式门型钢结构支架,立柱为H 型或圆柱型,横梁一般为箱型。
2.反力装置
水平反力 1)反力架:一般是 由钢结构制成的可 移动桁架式支架, 液压加载器固定于 反力架的立柱上。 由于受强度和刚度 控制,它能承受的 荷载不大,一般适 用于中小型试件试 验使用。
3.2 静载试验荷载系统
结构静载试验的荷载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模拟荷载,产生模 拟荷载的荷载系统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满足结构荷载图式和边界条件要求。
2)加载值稳定,不受试验环境或结构变形的影响,相对误
差不超过±5%。 3)加载设备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足够的安全储备。 4)加载设备要操作方便,便于分级加载和卸载,并能控制 加载速率。
弹簧与螺旋千斤顶均适用于施加长期荷载。螺旋 千斤顶由涡轮蜗杆等组成,手动顶升采用类似普 通手动液压千斤顶。通过旋动螺帽,靠弹簧的弹 力加压,用百分表测其压缩变形确定其荷载。
弹簧施加持久荷载
3.2.4 气压加载法
气压加载法主要是利用空气压力对试件施加垂直 于试件表面荷载,有正压加载(充气)和负压加 载(抽真空)两种。气压加载特别适合于曲面结 构加载。气压加载需要一个对试件无约束的密封 容器或气囊。 气压加载的优点是加载、卸载方便,荷载稳定; 缺点是试件受力载面无法观测,利用真空加载时 试件周边密封要求较高。
槽式试验台座: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静力试验台座,
试件安装就位的位置灵活。仅用于静力试验。
地锚式试验台座:在台面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个
地脚螺丝。可用于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但螺丝受
损后修理困难,试件安装就位的位置就受到限制。
箱式试验台:在箱形结构的顶板上沿纵横两个方向
按一定间距留有竖向贯穿的孔洞,便于沿孔洞连线
1、 重力直接加载 (1)用块状材料做均布加载装置
≤ l/6 50-100
1.重物
2.试件
3. 支座
块状材料直接分垛堆放,垛宽度≤l/6,垛间距50— 100mm;颗粒材料装袋或装无底箱。
(2)用水做均布加载的试验装置
特点:简易方便,经济适用
(3)用吊篮施加集中荷载的加载装置
特别适合于现场做屋架试验
加载器组成,由操纵台控制,满足多点同步加载的
要求。当、试验台座、分配
梁等)。
液压加载系统
三、 结构试验机加载
比较典型的大型结构 试验机是结构长柱试验机, 由液压操纵台、大吨位的液 压加载器(≥2000kN)和试 验机架三部分组成。国内普 遍使用的长柱试验机的是 5000kN,试件最大高度可 达6m,用以进行柱、墙板、 砌体、节点和梁的受压与受 弯试验。试验机应满足2级 精度要求。
的任意位置加载。实验测量与加载工作可在台座上
面,也可在箱内进行。
1.试件 2. 支座 3.重物 4.吊篮
5. 分配梁
2 、杠杆加载
利用杠杆原理,将重物荷重放大加于结构 上,减少重物数量,便于持久加载。
现场试验杠杆加载的支承方法
(a) 墙洞支承 (b) 重物支承 (b) 反弯梁支承 (c)桩支承
3.2.2 液压加载
特点:结构试验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加载方法。它 的最大优点是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试验操作安全方便, 加载速度快。特别是对于大型结构构件试验,当要求 荷载点数多、吨位大时更为合适。尤其是电液伺服加 载系统能模拟地震荷载、海浪波动等不同特性的动力 荷载。 原理:用高压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压入 液压加载器的工作油缸,使之推动活塞,对结构施加 荷载。常用的液压加载设备有:手动液压加载器(千 斤顶)、电动液压加载器、结构试验机和电液伺服加 载器。
二、荷载传递装置
作用:将加载设备产生的荷载按试验荷载图式的要 求传递到试验的结构上,同时满足荷载放大、分配 和荷载作用形式转换的要求。有杠杆、分配梁和卧 梁。
1.杠杆
利用放大原理,将施加的较小荷载,经过杠杆 的传递而获得放大几倍的作用力,杠杆比例不宜大 于1:6。当采用型钢单梁式杠杆时,其支点、力 点和重点必须明确,并设有加肋,防止杠杆本身翘 屈和失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