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措施

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措施

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措施
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措施
(一)走下讲台,亲近学困生;走进家庭,联系学困生
1、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向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让学困生感受到爱,体验到爱,相信爱,被爱感动。

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他们往往很重感情,讲义气。

当他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两把钥匙开一把锁——全力打造“2 1”助学工程。

对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要实施“2 1”助学工程。

即一个老师、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一个学困生。

3、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二)行特别之为,为学困生创设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走出困境
1、千方百计拯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拯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最普遍的特点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云: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滚来。

从诗中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学困生把学习没有看
作是自己要做的事,而是错误地认为是父母甚至是老师逼他们要做的事。

面对这种窘境,我们别无选择,就是要竭尽心力创造有利于激发学困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来拯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要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

使学困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

此外还要经常与学困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2、对学困生采取倾斜对策,让学困生吃“偏食”,赋予他们更大的学习优先权——从行动上帮助学困生解困。

(1)赋予他们课堂优先发言权
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

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课堂优先发言权,同样举手先提问学困生,即使学困生不举手只要他有发言的愿望和要求就让他发言。

比如:新课一开始复习旧知时的发言机会,例题讲完后巩固练习是的发言机会以及复习课上的发言机会,优先留给学困生。

开始他们不举手或很少举手,回答时吞吞吐吐,声音很低,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会比较自觉地举手。

学困生往往自信心都不足,上课时站起来回答问题一扭三摇,头垂得低低的,声音轻轻的.在学困生发言时要鼓励他们挺起胸膛,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当他们说不下去时引导他们说完,当他们有了一个较为精彩的答案时,及时给予恰予其分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有信心。

(2)赋予他们板演优先权
学困生一般都会害怕到黑板上板演。

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
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

主要是一些难度不高的例题、配套例题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中的基本题。

开始几次他们往往会因为胆怯而处处出错,甚至会心慌意乱而不能板演。

到后来就会慢慢习惯,甚至抢着板演。

让学困生优先发言和板演,首先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教师有时还可以收集一些“反面材料”;其次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有压力。

(3)赋予他们辅导优先权
当学生独立试解题和课堂练习时,我们应把巡视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到学困生身上。

开始,我们一站到他们身旁,他们会紧张地做不出来,或者用一会儿写一会儿用橡皮擦的动作掩饰。

随着次数增多,他们就会就会慢慢习惯,理解我们的善意。

这样,否则,他一个人愣在那儿也是浪费时间。

(4)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雪中烧炭
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

(5)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学困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

不切实际的学习要求,只会导致“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堂上提问、布置作业、学习目标等适当降低要求,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使他们逐渐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3、对学困生采取跟进对策,切中时机,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1)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目标到人,责任到人。

(2)每个班级增加一个副班主任,专门负责学困生的学习指导。

(3)对学困生的评价重在纵向评价。

及时总结学困生转化的成功经验,用
典型来诱导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4、对学困生采取疏导对策,从心灵深处,唤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和自信。

为学困生插上“想飞”的翅膀。

(1)切实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重新成立心理咨询室。

因为学习不好,学困生受不到的注意,心理都很脆弱: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

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所以我们要及时肯定表扬学困生,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为转化创造契机。

(2)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雪中送炭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是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

在部分“学困生”中,他们都有良好的学习愿望,而且也比较用功。

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甚微。

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记忆,怎样复习。

①做到带着问题听课。

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先把老师要讲授的内容自学一遍,找出疑难问题,适当做些简单的练习,然后带着问题听课,并在听课时有意识地检验自己预习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所做的练习是否正确。

②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听课时,如对课本中没有明确说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题方法及注意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做作业和复习时参考。

③做到先复习,再改错,后做作业。

即是在做作业前把当天老师授课的内容和堂上的笔记回顾一次,疏通各个知识点;检查上次作业老师批改情况,对做错的作业,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修正。

养成修改作业的习惯,在完成上面两项后才做当天的作业。

④学会经过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单元复习,把知识整理、归类,总结规律。

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也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只要教师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对学困生做好学法指导的工作,他们的学习成绩是会提高的
(3)反复抓,抓反复,更细心,更耐——切忌“恨铁不成钢”要“炼铁成钢”。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

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