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高层建筑第7章7.1钢结构-1.

同济大学高层建筑第7章7.1钢结构-1.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高层钢结构建筑设计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高层钢结构建筑设计
1、结构体系 2、适用高度及高宽比限值 3、结构布置 4、结构内力计算
5、内力调整
6、钢框架构件设计及验算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1 . 结构体系
多高层钢结构体系分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3、筒中筒体系 在框筒结构内部,利用建筑中心部位电梯竖井的可封闭性,将其 周围的一般框架改成密柱内框筒,或采用混凝土芯筒,可构成筒 中筒结构。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4). 巨型结构体系
巨型斜杆 巨型柱
巨型框架结构
巨型支撑结构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2、适用高度及高宽比限值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3、结构布置
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总体布置原则和抗震概念设计与混 凝土高层建筑相同。 结构布置的其它要求 1、支撑框架在两个方向的布置均宜基本对称,支撑框架之间楼盖 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 2.支撑斜杆及剪力墙板应沿竖向连续布置,以使结构的刚度、承 载力连续均匀。 3.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应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支撑结构中竖向 连续布置的支撑应延伸至基础;钢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层, 其竖向荷载应直接传至基础。 4、钢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或非组 合楼板,楼板应与钢梁可靠连接。 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尚可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也可采用装配式楼板或其他轻型楼盖;但应将楼板预埋件与钢梁 焊接,或采取其他保证楼盖整体性的措施。 对于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必要时可设置水平支撑。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2、偏心支撑 是指支撑斜杆的两端,至少有一端与梁相交(不在柱节点处), 另一端可在梁与柱交点处连接;或偏离另一根支撑斜杆一段长度 与梁连接,并在支撑斜杆杆端与柱子之间构成一耗能梁段;或在 两柱支撑斜杆之间构成一耗能梁段的支撑。
偏心支撑类型
(a)门梁式1;(b)门梁式2;(c)单斜杆式;(d)人字形式;(c)V字形式
对箱形柱框架、中心支撑框架和不超过50m的钢结构,其层间 位移计算可不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的影响,近似按框架轴线 进行分析。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4.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影响 • 考虑现浇楼板与钢梁共同工作,对现浇楼盖 ,中框架取I=1.5I0, 边框架取I=1.2I0; • I0为钢梁的截面惯性矩。 • 大震的弹塑性变形是不考虑楼板对钢梁刚度的增大作用。 • 简支梁及框架梁的跨中截面,可考虑现浇楼板对受弯承载力的 增大作用。
对于地震区建筑,不得采用K形中心支撑(K形支撑斜杆的尖点
与柱相交,受拉杆屈服和受压杆屈服会使柱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可 能引起柱的压屈甚至整个结构的倒塌,所以抗震设计时不宜采用 )
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对减小结构的水平位移和改善结构的内 力分布是有效的。
主要用于抗风结构;抗震设计时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采用偏心支撑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支撑斜杆与梁 (耗能梁段)的先 后屈服顺序,即在罕遇地震时,耗能梁段在支撑失稳之前就进 入弹塑性阶段利用非弹性变形进行耗能,从而保护支撑斜杆不 屈曲或屈曲在后。 偏心支撑与中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它是适用于高烈度 地区的一种新型支撑体系。 抗震设计时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宜采用偏心支撑框架。 用钢板剪力墙代替钢支撑,墙板与框架梁焊接和螺栓连接,镶 嵌在框架内,构成钢框架——剪力墙板体系。与现浇混凝土剪力 墙相比,钢板墙的刚度较小,与钢框架的刚度较匹配;钢板墙不 考虑其承担的竖向荷载,仅考虑承担的水平剪力。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4、结构计算
高层钢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的弹性计算,其力 学模型、数学方法等与其他结构类似或相同,不再赘述,但需注 意以下几点:
1. 阻尼比 • 多遇地震下的计算,高度不大于50m时可取0.04;高度大于50m • 且小于200m时,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宜取0.02。 • 当偏心支撑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 力矩的50%时,其阻尼比可相应增加0.005。 • 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 0.05。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1、中心支撑 指斜杆、横梁及柱汇交于一点的支撑体系,或两根斜杆与横杆 汇交于一点,也可与柱子汇交于一点,但汇交时均无偏心距。
中心支撑类型
(a)x形支撑;(b)单斜支撑;(c)人字形支撑;(d)K形支撑;(e)V形支撑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地震作用时中心支撑的破坏特点: 在强烈地震的反复作用下,受压易发生屈曲,反向荷载作用 下受压屈曲的支撑斜杆不能完全拉直,而另一方向的斜杆又可能 受压屈曲,致使支撑框架的刚度和承载力降低。
2. 基本自振周期 估算多遇地震下的地震总水平剪力时,可取T1=0.1n (n—地面以上的层数,不包括出屋面的电梯间、水箱等 )。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3.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对侧移的影响 对工字形截面柱,宜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侧移的影 响——将梁柱节点域当作一个单独的单元进行结构分析。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3பைடு நூலகம். 筒体体系 1、框筒体系 当建筑的高度较高时,可采用密柱深梁方式构成框筒结构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2、束筒体系 在框筒垂直于水平力的翼缘的宽度过大时,由于剪力滞后效应, 筒体的整体抗弯能力将较大地减弱,筒体效果显著降低。 将一个大框筒分割成若干个小框筒,构成框筒束结构。 由于小框筒翼缘的宽度减小,剪力滞后效应大大降低,筒体的整 体抗侧刚度将大大提高.
1). 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是沿房屋纵横方向由多榀平面框架构成的结构体系。这 类结构的抗侧力能力主要决定于梁柱构件节点的强度与延性. 根据受力变形特征,钢框架梁、柱连接可分为三类。
第七章 其他建筑形式结构设计
2). 钢框架-支撑体系
框架—支撑体系是在框架体系中沿结构的纵、横两个方向均匀布 置一定数量的支撑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在框架—支撑体系中,框架是剪切型结构,底部层间位移大,支 撑架为弯曲型结构,底部层间位移小,两者并联,可以明显减小 建筑物下部的层间位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