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压铸模设计实例与结构图例

第12章压铸模设计实例与结构图例


6mm的铸件的金属液流速应该在30~37m/s,我们取充型
速度33m/s;当铝合金铸件的壁厚6mm时,推荐的金属液 填充型腔时间为在0.056~0.084s,我们取0.063s作为计算 依据;选择的压射比压为50MPa。
(铸件(铝合金)的重量计算如下: V=V1+V2 =24.2+52.5
=76.7 cm³
课程名:压铸模设计 书名: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2013年4月 李成凯
复习回顾: 1.调温系统
2.压铸模零件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要求
3.压铸模的失效分析 4.压铸件的缺陷分析与排除措施
本次课内容: 压铸模设计过程及实例
一.压铸模分类
通常按模具结构上的某一特征 进行分类,可分为单分型面和多分型 面压铸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压铸模、螺纹旋出机构∑K·F主 =K(F铸+F浇+F余+F溢) F铸=πR² P=3.14×〔(0.175/2)2-(0.131/2) ² )×50Mpa =7.93×105N =793KN F浇=1×8×3×50Mpa =1.2KN F余=πR² p=3.14×(0.04/2)2×50 Mpa =62.8KN F涨=(F铸+F浇+F余+F溢)×P=857KN F涨—涨型力 F铸—铸件产生的涨型力 F浇—浇注系统产生的涨型力 F余—余料产生的涨型力 F溢—溢流槽产生的涨型力 锁模力计算如下:F≥K F涨=943KN;K—安全系数,取1.1 故锁模力大于或等于943KN的压铸机均可选用,因此,决定选用 国产J116D系列卧式冷压室压铸机


类别
压铸件
尺寸
计算公式
模具尺寸
1
1500 1

0.25 150.750
0.25 154.770

2 型 腔 尺 寸 3 深 度 4
1540 1
0 7 0 .36
0 240 .52
7.040 0.09
24.120 0.13
1 1400
5 径 向 型 芯 尺 寸 7 高 度
(六)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 成型零件中直接决定压铸件几何形状的尺寸称为成型尺寸,计算成型尺寸的 目的是为了保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为了保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在所规定的公差 范围内,在计算成型尺寸时,主要以压铸件的基本尺寸、偏差值以及偏差方向作 为计算依据。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的几条原则: 1)压铸件和成型零件尺寸取单向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2)成型零件取平均收缩率、平均制造公差(取零件公差的1/4)、平均磨损 量(取零件公差的1/6) 。 3)压铸件与成型零件尺寸标注方法: 轴类尺寸采用基轴制,标负差;孔类尺寸采用基孔制,标正差;中心距尺寸 公差带对称分布,标正负差;压铸件原尺寸不是按这个规定,要按此规定改成单 向公差 材料铝合金受阻收缩率0.4%~0.6%,计算时取0.5%。零件公差都没有标注, 按IT14级计算。即7mm的公差为0.36;24mm的公差为0.52;34mm的公差为0.62 ;131mm、140mm、150mm和154mm的公差为1mm。
140.700 0.25
131.650 0.25
6
1 1310
7 0 0.36
240 0.52
7.040 0.09 24.120 0.13
8
(七)压铸模结构 压铸模由动模和定模组成,定模部分固定在压铸机固定板上,与压 室相连接动模部分安装在压铸机动模固定板上,与开合模机构相连。动 定模闭合后形成密闭的型腔及浇注系统通道。 本压铸模的基本组成: 1.成型零件 2.结构零件 包括支承固定零件和导向合模零件。支承固定零件使模具能够安装 到压铸机上;导向合模零件保证合模是正确定位和导向。 3.浇注系统 4.排溢系统 5.推出与复位机构 6.其它 如紧固件、定位件等。
(一)压铸件的工艺分析 从所给的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的形状是圆环型,压铸件最大外轮廓尺 寸为175mm,内径尺寸131mm,端环高度7mm,硅钢片铁芯叠厚20mm, 总高度34mm。它是带嵌件的铸铝件。铸件壁厚均匀,平均壁厚约为6mm, 大于铝铸件的最小壁厚0.5mm。铸件总重量为885克,其中纯铝(Al-1)183 克,压铸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要求精度不高,整体形状比较简单,体积 较大。压铸铝合金铸造性能好,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性,耐磨性, 导热性,导电性好以及良好的切削性能。纯铝铸造性能差,容易氧化,压 铸过程中易发生粘模现象,给压铸工艺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但纯铝的电 磁性能符合电动机的要求而常用于压铸电动机转子。
(五)压铸机的预选 压铸机是压铸生产的专用设备,设计压铸模时必须熟悉压铸机的特性 和技术规范,通过必要的计算,选用合理压铸机,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1.压射比压的确定 吊扇转子压铸件,压铸合金为纯铝,铸件平均厚度为6mm,且压铸件的 结构简单。依据有关资料铝合金的压射比压应该在40~60MPa,我们初步选 用50 Mpa。 2.压铸机锁模力的确定 锁模力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克服充型时,型腔内产生的压力(涨型力) ,以锁紧模具的分型面,防止金属液飞溅,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涨型力 计算过程如下:
G=ρV≌207g V1—槽总体积 V2—端环体积 内浇口截面积设计原理是熔融金属尚未凝固而填充完毕

1.浇口 计算公式:
Ag
G t vn
式中:Ag—内浇口截面积(m2) G—通过内浇口的金属液,即铸件质量加溢流槽(kg) ρ —合金的液态比重(kg/m3)
2
0.207 2400 0.07 37 5
(4)模具安装部位的尺寸,应符合所选用的压铸机规格,压室安装孔径和深度
须严格检查。 (5)分型面上除导套孔外,所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孔,螺钉孔都应堵塞,
并与分型面平齐。
(三)分型面的设计方案 (1) 第一种方案如图a,分型面作在硅钢片铁芯的右边,大部分型腔处于动模,
开模时,压铸件随动一起移动,最后由推出机构推出;由于电机转子的特殊性,
3.横浇道的尺寸确定 选用梯形横流道,扁梯形横浇道的尺寸计算:
b=3Ag/h=3×41.5/10=10.5mm b—横浇道长边尺寸(mm) h≥(1.5-2)b0 =12mm Ag—内浇口截面积(cm² ) α(出模斜度)=15° γ(圆角半径)=2~3mm h—横浇道厚度,本模具选用三股内浇口,横浇道也应为3股,所以 横浇道的厚度为4mm. b0—铸件平均厚度
4.15 10 m 41.5m m2
vn—内浇口充填速度(m/s)
t—填充时间(s) 显然,式中
浇口的厚度和宽度的确定: 根据计算值,内浇口的总面积是41.5mm2。内浇口的宽度取10mm,内 浇口的厚度取1.4mm。
vn和t的是确定内浇口截面积的关键。
2.直流道 卧式压铸机的压铸模可以说没有直流道,或者说直流道与 压室内径是一致的,一般根据工艺上所需的比压、浇注的金属 量和选定的内浇口充型速度来确定。 直浇道一般由压铸机上的压室和压铸模上的浇口套组成,在直浇 道中压射结束后留下的一段金属,通常称为余料,其结构如图所示。 直浇道的直径按所需比压确定。根据所选的压铸机的压室比压,取 D=40mm,直浇道的厚度(指余料厚度)一般为其直径的1/2或1/3, 这里取H=15m。为了使直浇道凝料从浇口套中顺利取出,可在靠近 分型面一端长度为10~15mm范围内孔处设有1°30´~2°的脱模斜 度,压室和浇口套的内孔,应在热处理和精磨后,在沿轴线方向进 行研磨,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0.4μm以上。 此外,浇口套的厚度查有关资料可取5~10mm整体制成,根据经 验取浇口套的厚度为8mm。 直浇道和浇口套的结构形式见压铸模总装图。
压铸模的工作过程是: 1.转子片称重。 2.将转子冲片装在假轴上,并套上活块,旋紧螺母。 3.将串好转子片的假轴置于压铸模定模内。 4.合模,动模向定模靠近,合模后,将挡板插入动模套板内。 5.浇料,将熔化的、合格的铝液浇入压室。 6.压射,压射冲头向前推进,熔融合金经模具上的浇注系统充填型腔。 7.保压、凝固,在压力下凝固。 8.冷却,自然冷却亦可风冷。 9.开模,压铸机带动动模板移动,动模板带动动模套板移动,动模套板带动挡 板移动,挡板带动假轴移动,将转子从定模内拉出。 10.工人把转子与假轴一起从模具上取下。冲头复位,完成一个压铸循环。 11.模外手动抽芯,工人手工去掉浇注系统凝料,将转子从假轴上退下
二、.压铸模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对压铸件进行工艺分析,并制订压铸工艺规程; 2.选择分型面及浇注排溢系统的设计; 3.确定压铸模的结构; 4.绘制压铸模装配图;
5.绘制压铸模零件图。
三、实例
本设计(论文或其他)应达到的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10000字。
2、产品模具图纸一套,其中装配图1张,A0或A1图纸打 印;全部非标零件图,A3或A4图纸打印。
综合所述,该铸件的铸造工艺性较好,适合用压铸方法生产。
吊扇铸铝转子 1.铸铝;2.转子冲片
(二)压铸模总装的技术要求 1.压铸模装配应注明的技术要求 (1)模具的最大外形尺寸320×320×325mm (2)压铸机型号J116D
(3)压铸零件选用的合金材料为纯铝Al-1
(4)压室直径 d=40mm,压射比压55MPa (5)最小开模行程64mm
不能像其他压铸件直接推出。
a)
b)
图3-1分型面
(2) 第二种方案如图b,分型面作在硅钢片铁芯的左边,大部分 型腔处于定模,开模时,压铸件不能理解随动一起移动,而要延时 ,由动模拉出定模,人工取出。 综上所述,结合电机转子的特殊性,选择第二种分型面的设计
方案较为合理。
(四)浇注系统设计 查表可知铝合金密度为2.7g/cm³ ,铝合金液态时密度为 2.4g/cm³ ;一般铝合金的充型速度在20~60m/s,壁厚为
(八)零件设计
动模套板
定模套板
12.2压铸模结构图例 1.平面分型、推管推杆推出结构 2.阶梯分型、推杆推出结构 3.卸料板推杆两次推出结构 4.曲面分型推杆推出结构 5.阶梯分型斜销抽芯的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