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

老年人摔倒莫急扶老年人因机体衰老、神经、肌肉等功能退化,协调性差以及判断失误甚至疾病等多种原因,易致跌倒。

若遇老年人跌倒时,一定要弄清情况,不要急于搀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加重对跌倒者的伤害,严重者会致命。

具体来说,一旦遇到老年人摔倒的情况,首先要上前询问,看意识是否清醒,粗略判断摔倒的环境与原因,是主观摔倒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还要排除碰瓷假摔,不要惹祸上身)。

可先询问姓名、年龄、摔倒的原因与当时的感受;其次判断摔倒着的手脚能否活动,最好可先让其试着自己站起来,方法是先让其平躺,再屈膝,能做起后翻转成跪姿,然后慢慢地双手支撑缓慢站起。

如上述任何一项都不能做,则直接打120求救,不可擅自贸然行动。

老年人起床法:1.先眨眼数秒钟;2.分别活动手和脚各10秒钟;3.缓慢坐起,活动颈肩臂30秒钟;4.坐在床沿上,双腿下垂,活动膝、踝关节30秒钟;5.站起后靠近床沿活动腰部30秒钟(要左右或旋转,但不可做弯腰动作);6.慢慢迈步向前走几步后再用正常速度行走,绝不可站起来就跑!因为人体在休息的时候,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扩张,若立即站立,则血液下沉,交感神经尚未兴奋,很容易造成大脑缺血或诱发心源性猝死等危险。

附:人体平衡能力测试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特别对于中老年人更为重要。

可以预测和预防衰老及摔倒性疾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体平衡的维持是一个神经肌肉综合活动过程,人体平衡功能受到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系统三方面影响。

人体平衡功能的测量对某些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其涉及范围包括临床诊断治疗、康复医学、老年医学、运动医学以及特种行业。

平衡是指人体处在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以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原有姿势的能力。

前者属于静态平衡,后者属于动态平衡。

平衡能力的感觉来源于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

前庭觉提供有关身体在一个不动的参照系统中的定位以及身体运动时加速的情况;视觉不仅提供我们周围环境的信息,也能提供身体的运动和方向的信息;躯体感觉又由肌肉、关节、肌腱等处的感受器产生。

最终各方面的信息都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再经锥体束发出随意运动的冲动,指挥肌肉-骨骼系统以随时纠正身体的位移与偏差,达到身体的平衡与姿势的稳定。

常用的人体平衡测试法有传统主观观测法、量表法和压力平板测试法等。

传统的主观观测法操作简单易行方便直观快捷,但过于粗略主观,缺乏客观量化标准,只能用于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的初步筛查;量表法易于量化,便于对照,但操作繁琐耗时,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误差较高;压力平板测试操作简单快捷,但专业性强,费用较高,适宜研究运用。

1.闭目直立试验又称昂白试验(Romberg’s test)。

是用来检查前庭平衡功能是否正常方法。

受检者站立稳定,为前庭功能正常者。

异常结果前庭周围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朝向前庭破坏的一侧,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中枢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不一致。

Romberg氏检查法又叫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Test),测试时要求受检者两足并拢直立、闭目,两臂前举,以观察受检者睁眼及闭目时躯干有无倾倒发生;强化Romberg检查法要求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观察受检者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情况;单腿直立检查法要求受检者单腿直立,先睁眼,后闭眼,最长维持时间订为30秒。

传统主观观察法操作简单,但也较为粗略和主观,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不能判断平衡障碍的类型、特点及严重程度,只适用于临床上对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初步的粗略筛选与测试。

需要检查人群前庭功能不平衡。

Rpmberg氏病,又称Parry -Rombery氏综合征,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

病因未明。

可能为遗传疾病。

认为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中枢性或周围性损害,引起单侧面部组织的营养障碍,特征为面偏侧(单侧)组织一部或全部进行性萎缩,其中皮下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萎缩较明显。

15%伴有大脑半球萎缩,可能是同侧、对侧或双侧性的。

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一)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为一种风湿性疾病,一型局限于皮肤,另一型兼及内脏。

常为20~50岁间的育龄妇女,男女之比约为1:2~3。

常先有雷诺氏现象(90%)或对称性手指肿胀可僵硬,皮肤病变一般先见于手指和双手或颜面,呈肿胀浮肿,无压痕(肿胀期),继之皮肤增厚变硬如皮革,无光泽(硬化期),最后皮肤萎缩(萎缩期),皮肤病变逐渐向臂、颈、胸腹部蔓延。

面部正常皮纹消失,面容刻板,张口困难,硬化部位色素沉着,间以脱色斑。

(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cular dystrophy)发生于青少年的缓慢进行的面肌萎缩,特殊的“肌病面容”,为上睑稍下垂,额纹和鼻唇沟消失,表情运动微弱或消失,因口轮匝肌的硬性肥大嘴唇显得增厚而微翘(猫脸)。

伴闭眼不紧,吹气鼓腮不能,肱、肩、面肌肉萎缩,上臂抬举无力,上肢平举时肩胛骨呈现翼样突破。

血清激酸磷酸激酶(CPK)、丙酮酸激酶(PK)等活性增高。

(三)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lipodystrophy)女性多见,多于5~10岁前后起病,常对称性分布,进展缓慢。

特征为进行性的皮下脂肪消失或消瘦,起病于面部,面颊及颞颥部凹入,皮肤松弛,失去正常弹性,眼眶深陷,继之影响颈、肩、臂及躯干。

部分病例病变仅局限于面部或半侧面部、半侧躯体,可能与Parry -Rombery氏综合征混淆,但前者活组织检查仅皮下脂肪组织消失。

2.Berg平衡量表是由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的,共包括14个项目: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由站到坐、床一椅转移、闭眼站立、双足并拢站立、站立位肢前伸、站立位从地上拾物、转身向后看、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双足前后站立、单腿站立。

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4分,总分56分。

BBS量表按得分为0-20、21-40、41-56分3组,其对应的平衡能力则分别代表坐轮椅、辅助步行和独立行走3种活动状态;总分少于40分,预示有跌倒的危险性。

国外学者Bateman A对BBS信度和效度做了充分肯定[3],因此BBS量表常用于评定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水平,例如:评定一些下肢肌肉、骨骼伤害和一些脑病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等级。

更有报道说BBS可以预测住院时间及出院去向。

3.Tinetti量表由Tinetti于1986年首先报道[4]。

此量表包括平衡和步态测试两部分,满分28分。

其中平衡测试部分共有10个项目,主要包括站位平衡、座位平衡、立位平衡、转立平衡、轻推反应等,测试一般需要15min,满分16分;步态评测表是为评测老年人的步行质量而设计的,共有8个项目分别有步行的启动、步幅、摆动足高度、对称性、连续性、步行路径、躯干晃动情况和支撑相双足水平距离,根据患者实际的步行状况评分,满分12分。

如得分少于24分,表示有平衡功能障碍;少于15分,表示有跌倒的危险性。

该量表可用于探测平衡能力障碍患者的行动能力,定量其严重程度,辨识出步态或平衡项目中最受影响的部分,据此结果拟定治疗计划。

4."起立-行走"计时测试Mathias等于1986年首先报道了该方法,此测试方法是记录测试患者从坐椅站起,向前走3m后折返回来的时间,并观察患者在行走中的动态平衡。

得分为1分表示正常,2分表示极轻微异常,3分表示轻微异常,4分表示中度异常,5分表示重度异常。

如果患者得分为3分或3分以上,则表示有跌倒的危险性。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是一种快速定量评定功能性步行能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除用于一般老年人之外,还可用于骨科及神经科的患者,例如,关节炎、下肢骨折、脑卒中、Parkinson氏病等等。

但该测试方法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该实验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患者是否使用助行器(单脚拐、双脚拐)所以此类患者的平衡功能无法评定。

5.站立伸拳测位移,记录握拳时尽量手臂前伸的最大距离,以超过15cm为合格。

6.脚尖对脚跟交替走直线。

7.压力平板法1976年Terekhov[5]首先应用压力平板评定平衡功能,随后北美、西欧、日本等国先后发展了压力平板法,记录人体压力中心在平台上变化的轨迹,反映人体重心的变化,随后又研制了电脑化的平衡测试仪,分静态平衡仪和动态平衡仪两种。

静态平衡测试是让受检者静止站立在一个固定不动的平衡台上,平台下的高灵敏度力传感器可以测出人体压力中心的变化情况,再经专用平衡分析软件处理后计算出评价人体平衡的静态值。

动态平衡仪是在静态平衡仪的基础上,将固定平板用一种装置控制,使其可以在前后、水平方向、前上、后上倾斜、以踝关节为轴旋转动等,同时还环绕检查者给予或真或假的视觉干扰。

动态平衡测试细化程度较高,主要有运动性检测、感觉器官的检测、应变能力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压力平板法操作简单、测试时间短、评价指标多、能定量分析人体平衡能力水平,但也较为昂贵。

临床上可用于人们对神经科、耳鼻喉科、老年病科、骨科及其它学科疾病所致平衡障碍的机理和特点的检查和验证;在体育上,可用于射击、武术、滑雪等对平衡有特殊要求的运动员选材与训练等;还可用于某些危险作业领域的工作适应性检查和作业的合理设计。

目前常用的静态测试仪有日本伊藤公司的SAKAI-100静态平衡检测训练系统、国产PJ-I电脑型人体平衡功能检测仪、BSR21型人体平衡功能测试仪和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BPM)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