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和社会学(1)

我和社会学(1)

我和社会学----
网络社会问题探析
文秘二班向灿12430230
摘要:网络社会问题是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网络社会问题的
类型有:网络犯罪和网络黑客、网络色情、信息化污染、网络沉溺、信息垄断与两极分化等等。

网络社会问题具有以下特征:全球性、高技术性、主观认定上的文化差异性、后果控制的艰难性。

根据这些特征,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要诉诸技术、法律、道德和人文观念的力量。

关键词:网络社会问题类型特征控制
一、网络社会
(一)网络社会的形成与概念
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产物,今天,电子网络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
普及,原先仅存在于科学家或计算机从业人员之间交流的网络,现在已成为普通人日
常交往的一种方式了.
(二)网络社会的构成
对大部分上网者而言,网络现象是相当真实的存在,网友投入网络社会活动的时
间与精力,都证明了它的实在性。

从个人电脑刚被少数人应用引入社会开始,随着人
们在做了良好的适应之后,就逐渐习惯以电脑为生产工具或以使用电脑作为生活方式
之一,甚至进而使得电脑成为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网者遵照一定的
规则操作上网,在网络浏览资料信息,或者按一定的规则与其他上网者交往互动。


他们按一定规则互动过程中又演绎出一些新的网络互动规则。

这些个人电脑之间,基
本上是独立的而且相互间缺乏联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意义不是太大。

但是,当这
些每一部都各自独立的电脑,以某种有秩序的方式,逐一串联起来以后,一个以电脑
使用者为基本单位的网络社会就形成了。

虽然这个新生的社会从表面上看起来,只是
由多个电脑架构起来的,但是通过如此的安排架构,却使得每一台个人电脑前的使用
者,在有意无意间,有机会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社区。

而且,这个社区同现实中的社
区一样,也同样具有沟通情感与传递信息的功能,只是上网者的这种交往是通过特定
的几种交互文本,以及图片和影像资料所构成。

在沟通的方式上,与现实中人与人交
往不同的地方是,人们可以同步进入网络的某个公共场合,即便是在世界的任何地方。

换句话说,时空概念在这里出现了新的感受。

因为这个网络社会的存在,意味着一种
新的人类社会的组织或结构方式,已出现在当代的人类社会中。

二、网络社会问题
如同社会的工业化一样,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带来了社会发展的福祉,导致了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的重大变革。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
系列消极的负面作用。

开始作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游乐园的因特网,经历了长期痛苦的
成长过程,已成为一个功能齐全、政治化的自由社会计算机王国。

它吸引了不同生活背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公民,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坏人、盗窃分子、诈骗犯和故意破坏分子,它还是恐怖主义分子的避风港。

这样,就导致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网络社会问题的概念与特征
互联网在影响人类社会结构的同时,也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
题既包括网络本身的社会问题,也包括网络对现实社会所造成的冲击。

网络社会发展
运行正在从初期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所涌现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
视。

这主要有两种行为倾向:一方面是指网民对个人的无计划、无目的的自在性支配,
在毫无限制或网络道德失控时的出格;另一方面是指带着强烈的目的而对网络和现实
社会采取的有计划的自觉的侵害行为,即网络犯罪。

(一)建构以道德控制为主体的控制体系。

采用技术、法律和道德等手段,对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进行综合控制。

对于因技
术不完善或技术发展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控
制或解决。

例如,每当一种电脑或网络病毒出现后,随即就会出现杀病毒软件。

尽管
人类为此而付出了代价,但并没有因此而使所有的计算机陷入瘫痪。

网络安全也是网
络空间中的一大社会问题,涉及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的安全、个人隐私权、商
用和金融信息安全、国家机密保护等等。

对此,技术手段也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可
以通过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安全关网、信息加密等物理上的安全措施手段来对电脑
系统本身的软件和硬件进行保护,通过各种备用支援系统和资料备份、回复等操作上
的安全措施手段保障系统能够持续提供服务并确保数据处理时的完整性,通过设置系
统的逻辑规律等逻辑上的安全措施手段对整个信息交换、输送和处理进行逻辑保护。

(二)把握控制力度,保持必要张力。

防止网络控制过度或网络失控。

社会控制过度,就会牺牲个人的利益,减少个人
的自由,这与网络的“天性”相违背;社会控制过弱,则要牺牲社会的利益,使网络
空间失序。

可以说,互联是网络的本质之所在。

在技术层面上,互联网络不存在中央
控制问题,任何对网络的强控制都有可能以失去互联网的本来意义为代价。

因此,要
避免社会失控和社会过控,就必须把握控制的力度,掌握适度原则。

在网络空间中,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时刻都在发生着。

例如,在个人隐私权领域,显然存在着权
利的冲突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一方面是社会为保卫自己,打击那些试图以个人隐私
为掩护的犯罪活动的权利,科学工作者、社会学家广泛收集应用于医学、社会学资料
的权利;一方面是个人保护自己的生活免遭那些并非以社会补救为目的的外部侵权的
权利,个人选择时间、场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其信念、态度、行为和观点与他人分
享或者向他人隐瞒的权利。

通讯收集网络和监控系统对人们的监控和信息收集,应该
控制在不侵犯隐私权的限度内,这样才能保障人的尊严。

社会必须努力平衡个人的隐
私权与社会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对个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都是重要
的。

在知识产权领域中也是这样。

因为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需要创造性的劳动,需要体
力尤其是智力的大量投入,所以信息独有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合理的。

问题的关键在
于怎样合理的划界,从而找到各自适用的合理范围,既能保护信息所有者的权利,又
能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这除了涉及到法律之外,还涉及到伦理问题:信息产品开发者
的财产权是否有道德基础,以及这种道德基础的限度是什么。

看来,有关信息的知识
产权保护需要有符合“网络时代”特点的新的操作规范。

在信息垄断与信息自由之间
怎样保持必要的张力,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网络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远远没有赶上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和网络空间扩张的速度,这也是人类面对网络社会问题感到迷茫和网络社会控制被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新世纪,要从政治、经济、法律、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视角对网络现象和网络行为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形成网络政治学、网络经济学、网络法学、网络哲学、网络伦理学、网络教育学、网络文化学等新兴学科群。

由于道德控制在网络社会问题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要特别注意对网络伦理学的研究。

研究社会信息化的伦理学问题是现代科技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计算机的诞生到网络的普遍使用,国内外都注意到了在道德价值层面上对网络空间中的各种现象、行为和问题的研究。

一些研究成果还应用到课程设计和教育之中。

国外一些机构已经制定了有关电子邮件使用的语言格式、通讯网络协议、电子邮件签名等详尽规范
三、结束语
网络的发展进程让人瞠目,但它仍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已经涉及到的生活的各个
层面,但还没有真正深入;它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对原有的社会体系、
社会制度造成了冲击,法律制度首当其冲,要保持法律制度的相对稳定,又要立法不
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但是技术问题。

而且还是一项相当艰巨的系统工程。

现在
没有谁真正知道网络发展到什么程度,但无庸置疑,社会与网络越来越接近,人们离
网络越来越近,当它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时,网络社会问题的控
制要诉诸技术、法律、道德和人文观念的力量。

希望给法律界人士提供一个进军网络
社会前观念上的改造,在研究前沿的课题方面提供一个入门的知识,但能否达此目的,
还看网络在社会中的需求。

参考文献
:
[1] 刁生富.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论网络空间会问题的道德控制[J].自然辩证法通讯
[2] 段存广论网络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 王红曾广周林守勋网络社会问题剖[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4] 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J].成人教育
[5] 冯鹏志“数字化乐园”中的“阴影”:网络社会问题的面相与特征[J].自然辩证法通讯
[6] 史健玲网络社会问题的特征及其道德控制[J].贵州社会科学
[7] 陈万求唐忠旺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8] 童星严新明网络社会控制的悖论[J]社会科学研究
[9] 张彦马立论网络犯罪及其社会控制[J].江苏社会科学
[10] 刁生富论网瘾的成因与对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