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根据“关于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指导意见”和“中国石化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总体方案”的要求和部署,研究提出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一、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原则与指导思想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是指以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基础,按照科学的制度分类别和分层级标准,运用标准化制度模板构建的涵盖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全部业务领域的制度集合。
这里所称制度,是指集团公司和企业按照规定程序印发的具有长期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遵循“统一、规范、实效、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统一”是指一个体系、一套文本、一项机制;“规范”是指内容标准、流程规范、职责明确;“实效”是指要求清晰、设计简明、执行高效;“继承”是指总结经验、分析提炼、吸收固化;“创新”是指博采众长、提升优化、自我完善。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一个方针、实现两个目标、达到三个统一、强化四方联动。
贯彻一个方针是指将先进管理思想与中国石化实际相结合,体现总部管理意图;实现两个目标是指通过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实现制度与业务相匹配,提高制度执行力;达到三个统一是指统一制度架构,统一制度模板,统一制度管理流程;强化四方联动是指制度归口管理方、制度制定方、信息系统管理方和制度执行方联动,保证制度落地执行。
二、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主要思路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设计标准化制度体系架构,包括划分制度分类别分层级的标准、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二是建立科学的制度管理机制,包括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和制度管理职责;三是信息化支撑,包括制度管理信息化和制度信息化。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分为标准化制度体系设计、建立、实施与优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其中,第一阶段包括设计业务分类框架、确定制度分类别分层级标准、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明确制度管理流程和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等;第二阶段包括业务流程体系建立与完善、标准化制度体系建立、试点业务领域和试点企业制度信息化等;第三阶段包括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应用和优化、制度与业务融合,实现制度流程化、信息化。
三、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实施要点(一)以业务分类为基础进行制度分类。
科学合理搭建中国石化业务分类框架是制度分类别的基础。
业务分类框架搭建以价值链为原则,并体现公司对业务集中管理的要求和对业务共享的服务支持。
中国石化全部业务分为A、B两大类,A类为主营业务、配套业务及其他业务;B类为管理、服务和支持业务,共计30大类,涵盖公司全部业务领域和管理职能领域,上述30大类业务,按照其各不相同的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又分解为157个中类。
与其相对应,规范中国石化业务活动与管理行为的管理制度也分为30大类、157中类。
A类业务制度包括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制度、炼油业务制度、化工生产与销售业务制度、油气与非油销售业务制度、石油工程业务制度、炼化工程业务制度、原油和产品贸易业务制度、物资供应业务制度、科技与研发业务制度、金融服务业务制度、公用工程业务制度、其他业务制度;B类业务制度包括决策与综合协调管理制度、发展计划管理制度、资本运营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股份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改革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科技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制度、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纪检监察管理制度、审计管理制度、外事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党群工作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二)以适用范围为依据进行制度层级划分。
根据制度适用范围,中国石化制度分为基本制度、通用业务制度、板块业务制度和企业制度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基本制度。
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满足行业监管要求,反映公司共同遵循价值理念和行为基本准则,适用于全系统的制度。
第二层级:通用业务制度。
是指规范中国石化某一业务领域,适用于全系统、两个及以上业务板块、总部机关(含在京单位)的制度。
该层级制度类型包括:原则类制度、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
第三层级:板块业务制度。
是指规范中国石化某一板块业务,适用于该板块的制度。
该层级的制度类型包括原则类制度、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
第四层级:企业制度。
指由企业根据总部制度制定的实施类、执行类制度或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制定的适用于本单位的制度。
企业制度分两种情况:一是管理体系一体化企业的制度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予以落实;二是尚未实行管理体系一体化的企业,作为过渡,企业制度分为实施类、执行类制度两个层级予以落实。
上述通用业务制度和板块业务制度层级中的原则类制度,主要指对规范的业务领域做出原则性管理要求,并需实施类制度或执行类制度进行细化方可落实的制度;实施类制度主要指对业务领域内流程或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制度;执行类制度是指对具体岗位提出工作要求和职责要求,或对业务领域内细化流程做出具体描述,岗位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并指导工作的制度。
各层级制度与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制定主体的关系及说明如下表所示:对于通用业务制度和板块业务制度,在同一层级内不应有同一制定主体针对同一业务事项制定的多个制度存在,即不应有同一制定主体针对同一业务事项的原则类制度和实施类制度以及执行类制度并存的情况。
总部职能部门可针对全系统、业务板块制定本专业范围内的原则类制度、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事业部(管理部)可针对本板块制定业务领域内的原则类制度、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企业可根据总部制度要求,或者企业实际,制定本企业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
各层级制度与管理对象、制度联动要求关系如下表所示。
在制度分层划分原则下,各层级制度应参照下表所示条件及要求进行制定或修订。
78(三)按照制度分类分层,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
根据制度类别和层级,参照国家标准,借鉴国际同类企业经验,并结合中国石化实际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包括原则类、实施类、执行类3个主要模板和3个衍生模板。
每个模板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必填项目,主要体现制度管理要件和形式要件;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体现制度的具体要求,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编写。
标准化制度模板的构成要素如下表所示:要件所属类别明确制度归属的业务类别解释权归属一般指制度主办部门(四)按照全生命周期,建立完善制度闭环管理系统。
1.制度管理内容与流程。
主要包括制度建设规划与计划、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具体如下图所示:2.制度管理机制。
企业改革管理部是集团公司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制度建设的规划及计划、制度全生命周期、标准化制度体系实施归口管理。
企业应当明确本单位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制度建设的规划及计划、制度全生命周期实行归口管理,参与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实行集团公司总部、企业分层负责机制,落实制度分类别、分层级的管理责任。
即:总部职能部门是其专业管理范围内规章制度的管理部门,对专业领域内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按照制度层级,负责本专业管理领域内总部适宜制定的基本制度、通用业务制度、板块业务制度的起草,负责本专业管理领域内制度的落实和检查。
总部事业部(管理部)是其板块管理范围内规章制度的管理部门,对板块内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按照制度层级,负责本板块内总部适宜制定的板块业务制度的起草,负责按照总部职能部门要求对本板块实施类、执行类制度的起草,负责本板块内总部制定制度的落实和检查。
企业是本单位规章制度的管理主体,负责对本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制度层级负责本单位企业制度的起草和执行。
上级对下级单位在制度管理上履行指导、监督、考核的职责,下级单位对上级履行制度执行情况反馈等责任。
相关方的主要职责界定如下表所示:3.制度规划和计划流程中相关方的职责界定。
相关方在制度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制度年度计划中的职4.制度管理流程中相关方的职责界定。
(1)制度立项。
由制度制定部门负责立项的前期论证,提出本部门主办制度立项计划并提报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审核制度制定部门提报的立项计划,上报审核(对于临时立项申请,在审核通过后再调整立项计划),对纳入立项计划的制度统一编号;领导(决策层)审批。
(2)制度起草。
制度制定部门基于立项计划制定起草工作计划,负责编写起草说明;归口管理部门参与重要规章制度的起草;制度执行单位协助制度制定部门起草,提出相关建议。
(3)制度预审。
制度制定部门提供预审材料;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制度进行预审工作,从制度标准化管理角度提出预审意见;制度执行单位从制度可操作性角度提出预审意见;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从信息化角度提出预审意见。
制度归口管理部门汇总预审意见形成预审报告,制度制定部门按照预审报告对制度草案进行修改,形成制度送审稿。
(4)制度会签。
制度制定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制度送审稿会签,基于会签意见对送审稿进行必要修订,并说明会签意见的采纳情况。
(5)制度审核。
制度制定部门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送审稿、起草说明以及会签意见;归口管理部门从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统一性、规范性方面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法律事务部门对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从信息化角度提出审核意见;制度制定部门对审核通过的制度履行制度批报程序。
(6)制度签发。
制度制定部门执行制度签署程序;制度经领导(决策层) 审批、归口管理部门确认制度编号后,公文管理部门按公文行文规定印发。
(7)制度执行。
制度执行单位执行制度。
(8)制度监督考核。
归口管理部门在年初明确制度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制度制定部门落实制度监督检查计划,对本部门主办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并提交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并组织编制制度管理监督考核年度总结。
(9)制度评估。
制度制定部门负责开展本部门主办制度的评估工作,制度执行单位配合制度制定部门提出制度执行情况反馈和改进建议,制度制定部门将评估结果提报制度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并检查制度评估情况。
(10)制度动态优化。
制度制定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就发现的问题给出说明或改进建议,并提出制度优化立项申请(进入立项流程);归口管理部门分析汇总制度制定部门提交的改进建议。
5.标准化制度体系管理流程中相关方的职责界定。
(1)制度体系建立。
企业改革管理部负责组织研究建立标准化制度体系;总部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研究建立标准化制度体系;标准化制度体系由公司领导(决策层)审批。
(2)制度体系推行与培训。
企业改革管理部负责推行标准化制度体系,组织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培训;总部相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配合工作。
(3)制度体系执行。
总部与企业执行标准化制度体系。
(4)制度体系执行的监督与考核。
企业改革管理部制定体系执行的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监督、检查体系执行情况;总部相关部门落实计划,监督检查本部门主办制度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