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和书中人物密语》
1.同学们, 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在阅读过程中,你是否与书中人物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你是否有一种和他们对话的冲动呢?你可以无拘无束地走进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可以直接与书中的人物对话,或表扬,或谈心,甚至可以提意见.
2.设计一个场景与书中的某个人物见面,针对故事中的具体情节或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阳洋悦作
你喜欢读书吗?在看书的过程中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不想走进作者描绘的世界和他一起对话呢?试着想象一下你和书中的这个人物的场景吧,用你的妙笔来把你们见面的过程和对话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与书中的人物密语
晚上,我睡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福尔摩斯》这本文学书。
突然,一个黑洞出现在我面前,把我抛进了时空隧道。
英国的早晨雾蒙蒙,能见度只有一百多米,有一种梦幻的感觉。
在一间房间里,我看到了伟大的福尔摩斯侦探正在埋头整理一沓文件。
“请……请问您是……是福尔摩斯先生吗?”我真不敢相信在眼前的,头上戴着一顶苏格兰呢的帽子,身穿苏格兰呢的大衣的是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侦探!
“我就是福尔摩斯,请问你有什么是吗?”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觉得很奇怪。
“我是21世纪的人,我叫陈越凡。
请问您是怎么会怀疑凶手是巴克的呢?他哪里露出了马脚,值得您去怀疑他?”我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疑问像竹筒倒豆子一样说了出来。
“他所述的供词中的作案时间不对劲,足足晚了半个钟头。
那个不见的哑铃,一定是他扔的!”福尔摩斯沉思了一会儿。
我疑惑地问:“那你有是怎么解开《恐怖谷》里的数字密码的呢?”
“呵呵。
”他笑了笑,回答说:“我其实是翻书解开这个谜底的•”
“您和华生医生初次见面您有怎么知道他去过阿富汗呢?”
“因为这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显然他是一名
军医。
他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黑白分明看出,这并不是他原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尽了艰苦。
试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臂部负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
”
“叮铃铃•”闹铃响了,我揉揉眼睛,发现我做了一个梦,这个梦让我从内心佩服福尔摩斯。
总批:这篇作文内容完整,结构清晰。
开头设计巧妙,画面切换感很有喜剧性,场景的细致描绘为故事情节的开展埋下伏笔。
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密语看似游离在书本之外,实际上又是扎根于书本,体现出作者对故事情节和书中人物的喜爱。
读了这篇文章你可以有哪些写作方法的借鉴呢?
1.小作者的开头是怎么开的?你还有其他开头的方式吗?
2.小作者如何来写人物对话的场景?
3.小作者是怎样安排这次对话的内容的?
和书中人物密语(片段)
忽然,我在拥挤的人群中看到了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孩儿,他长得不高也不矮,长得不胖也不瘦。
身上穿着宽松的T桖和宽大的牛仔裤,把帽子歪戴着。
他的形象让我想起了《淘气包马小跳》这一系列书中的马小跳!
我在拥挤的人群中走向了他,朝他肩上一拍响亮的说:“马小跳!”那个男孩转过头看着我,不解的问我:“你是谁?则麽会认识我呢?”我友善的回答道:“你好,我是罗烨。
我是在《淘气包马小跳》这一系列书中认识你的!”“噢”马小跳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嘿!马小跳,你为什么整天都乐呵呵的呢?”马小跳毫不犹豫的说:“因为我整天无忧无虑的啊!”我指了指我身后的书包,问:“你难道不会有烦恼吗?比如作业太多了?”马小跳耸了耸肩说:“我没有必要为这些小事烦恼,并且我以后也不会有烦恼!”我摸摸脑袋,问:“你有快乐的秘诀吗?”马小跳咧了咧嘴笑了说:“没有。
并且我觉得人活在这个世上,就应该幸福快乐的过每一天,不让自己有设么遗憾!”
“滴答滴答”外面的雨停了,人群慢慢的疏散开来,马小跳一蹦一跳的走了,那一撮朝天的头发飞了起来。
我也一蹦一跳的走了……
点评:
小作者通过与《淘气包马小跳》的主人公相遇展开,细致刻画了相遇的场景和人物的外貌,全篇语言通顺,想象合理,通过与书中人物的对话,解开了小作者的烦恼和困惑,使作者也被书中人物的精神所感染。
同学们,在开始写作之前,先确定你想和书中的哪个人物对话,你们是在怎么样的场景中遇见的,又说了哪些话呢?试着发挥你的想象,一起畅游到书中所描绘的那个世界中去吧!
读了上面的榜样范文,再对照下面的“评价要求”想一想本次作文怎么写?
(一)积累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