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新授 孔子讲学图
学术著作:《论语》(由 其弟子整理)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新授
山东省曲阜县孔庙,始建 于公元前478年,现存建 筑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占地面积327.5亩,南北 长1120米,东西宽200 米。
新授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新授 “苛政猛于虎” 反映了当时什 么社会现状?孔子的在这方面 的理想是什么?
新授
《墨子》书影
墨子故里
新授
2.孟子
国籍:战国时的儒家
主张:施行“仁政”要求统 治者不要过分剥削人民
新授
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思想
孟子被称为“亚圣”,与孔子 合称“孔孟”
新授
孟子
孟子书影
新授
思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表现孟子什么思想?自己有什么体会?
新授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新授
6.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晚期军事家 孙武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 早的兵书,提出了“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新授
孙武和《孙子兵法》兵家的 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 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 出自此书。
新授
孙武
《孙子兵法》,现收藏于 故宫博物馆
新授
表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通过学习我们了 解到他的重要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认为要想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并且发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新授
3.荀子
国籍:战国时期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新授
4.庄子
国籍:战国时的道家
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 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 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 人格。
新授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时代: (约前571~?)春秋后期楚国人 所属学派:道家(创始人) 政治上的主张:“无为而治” 思想精髓: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张遵循自然规 律,反对强做妄为。
新授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 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 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 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 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 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 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 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新授
庄子
庄子书影
新授
5.法家
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非子
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 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 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新授
韩非子和法家学派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 《韩非子》一书,他主张改革, 提倡法治,人为历史是向前进步 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他提出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
新授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有什 么影响?
百家争鸣有利的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 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授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新授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 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聚众讲学,研 讨学术,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 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 互影响,取长补短。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板书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孔子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老子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 Nhomakorabea遵循自然规律,反对强 做妄为。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 墨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百 家 争 鸣 儒家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 孟子 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难——易 高——下 强——弱
新授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 弟子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 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想一想 ,老子的话竟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 现实主义社会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 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新授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 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 (3)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务都不是绝对的,都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 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 出于努力可能就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 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 对暴政虐民。
论语
新授
3.百家争鸣
材料一: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 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 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
材料三:
战国铁口犁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制工具的推广
社会变革
思想文化 空前发展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
各种学派纷纷著 书立说,针对各 种社会现象提出 不同的政治主张。
百家争鸣
新授
1.墨子
学派:墨家学派 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 国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
新授
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 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 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新授 老子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事例或理论?
有——无 长——短 大——小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家的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中 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激励着我们一代又 一代人不断进取,希望同学们接过前辈手中 的接力棒,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创造百家 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景象。
练习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B )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 历史七年级第8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 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 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 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新授
2.孔子和儒家学说
生活时代: (前551~前 479)春秋后期鲁国人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思想精髓:提出了“仁”的学说,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 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新授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不问 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 门徒,培养出的学生有3000 多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 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 荀子 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家 法家 兵家
庄子 韩非 孙武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新授
老子的《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 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 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 世之方法。
新授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促进了生产力 的极大发展,私田开垦,冲击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
2.军事上:大规模军事战争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奴隶社会逐渐瓦解。
3.政治上: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地初 步建立。主阶级夺取政权,封建社会
新授 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