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摘要:①《道德经》中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②大自然对人类的好处③人类对自然的破坏④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⑥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⑦近几年联合国《关于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会⑧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词:人类与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文:早在2500年前,老子就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⑨这段话帮我们详尽的阐述了,道、天、地、人四者之间的关系。
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道”是第一位的。
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都要法“道”。
大自然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的生命之舟,为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创造和维持着许许多多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资源条件。
譬如,自然生物界为人类提供医、食、住、行、和工农业原材料等,这些自产品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成份。
它们为家家户户的日常起居健康福祉提供保障,控制工农业生产的成败,而且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
在人类迅速地并且越来越快地改造着自然界的时候,人类迫切需要对自然担负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这正是所谓的“道”。
然而,人类不法“道”。
由于各种各样的人的各种各样的目的和意图,致使大自然遭受严重摧残和蹂躏。
首先,讲讲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一些方面。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无疑对人类和万物来说是个很可怕的警告。
我们都知道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不会有生物,更不会有我们人类,但是很多人却视若无睹、置若罔闻,以为是杞人忧天。
我国的两大母亲河——黄河、长江被污染,而且黄河还几次发生断流;内陆湖、淡水支流和沿海伤痕累累,云贵高原最大湖泊滇池作为昆明唯一的纳污水体,水质自20世纪90年代后明显下降;太湖蓝藻爆发,无锡市民守着太湖没水喝;环渤海水域重金属超出正常标准2000倍;青岛沿海浒苔丛生……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浪费和污染。
水资源浪费的后果是子孙后代没有足够的水喝甚至是没有水喝。
水资源污染的后果则是影响工业和渔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动物濒临危险,最重要的是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再看一下土地荒漠化和流失的问题。
土地既与人类的住有关,和人类的吃更有关。
而且对动植物来说也很关键。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3;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
一些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全国有近4亿人受到荒漠化沙化的威胁,贫困人口的一半生活在这些地区。
土地短缺的后果是可生植物可耕地减少,可居住地减少,二者都尤为重要。
接下来便是大气污染现象。
人类生存在大自然中,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来说相当重要。
近年来,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词不断入耳。
这些正是所谓的“冷面杀手。
”它们敲无声息的暗杀着人类和万物。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
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
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大气的污染不仅威胁到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及安全,而且对工农业的生产也不小。
其他的暂且不说,仅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就足以让我们警惕了。
但是许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反而变本加厉了。
于是,大自然的惩罚变伴随着人们的肆虐而来了。
21世纪人类的生活焕然一新,而21世纪的自然却遍体鳞伤。
仅是21世纪的这几年,自然灾害就频频发生。
与人类最为“熟悉”的是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夏天的异常高温与干旱,致使频发的暴雨与洪灾变成了每年的降水量;冬季“丰富”的降雪量与大雾,成为空前的“血景”;泥石流常常半路杀出,地震也频频来临……从蓝天到白云,再从白云到灰天;从夏天到“吓天”;从雪季到血迹;典到流感,在从流感到甲型H1N1;从煤矿爆炸事故到山体塌陷,再从山体塌陷到令人发指的地震;真所谓“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到此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些自然灾害不是无故的,人类也不是无辜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多或少的与人类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关系我们应该考清醒的认识下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了。
总结一下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关系分别表现在四个方面:(1)认识自然,利用自然。
(2)保护自然,爱护自然。
(3)顺其自然,统一于自然。
(4)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人类要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比较集中的体现了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上,例如: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这就是在认识自然,又例如:成千上万座工厂在日夜不停的生产各种工业产品,这就是在利用自然,利用自然界的水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等等自然资源,去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
在人类的教育领域,文化领域,宣传领域等等领域,更多的表现出人类是在认识自然,更多的表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人类是认识者,大自然是被认识者。
在人类的经济领域,更多的表现出人类是在利用自然,更多的表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人类是利用者,大自然是被利用者。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只有很全面,很深刻,很正确的认识大自然,认识各种自然科学重要原理,才能很好的利用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人类要保护自然和爱护自然最近几百年,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把经济规模搞得很大,出现了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矛盾问题,在矛盾当中,生态利益往往被忽略,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受到了污染和破坏,特别是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自然环境,爱护好自然环境变得十分重要了。
保护好大自然中的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特别是要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资源,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很重要的任务。
对于稀有或濒危的动物物种,植物物种,微生物物种,人类的保护程度要很高,要高到用爱护两个字来陈述。
人类与大自然存在着要保护自然和爱护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上。
人类保护和爱护自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当代人的现实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只有保护好和爱护好自然资源,才能最终很好的利用自然资源,让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
人类要顺其自然和统一于自然。
熟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道理是相同的,人类也不应该太贪婪,太过追求,不应该为了表面的华丽就对自然资源妄动干戈,人类确实应该顺其自然。
这不仅需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也需要人类之间的和谐相处。
试想每个人都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又怎会存在竞争,资源怎么会贫乏?再说人类本来就是自然造就的,本来就属于自然,理所应当的应该统一于自然、归顺于自然。
不能破坏了所谓的天理循环。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对于生命而言,人类的智慧无论如何高,也有不及自然的地方,因为生物是地球诞生后通过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是通过了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最终才出现了生命,才出现了生命运动,人类无法藐视生物,无法创造出比大自然更好的生命体,人类甚至连人工创造一种微生物的本事都没有,甚至这种本事人类永远都不会有,因为生物中的个体存在着生,老,病,死这种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是生物在几亿年当中所形成的,人类若能用非生命物质,用人工合成的办法创造出生命来,就意味着生物的生与死不是自然规律,就意味着生物中个体生命的出现可以脱离自然规律而存在。
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最高产物,其它种类的动物,其它种类的植物,其它种类的微生物也是大自然的最高级产物,例如:人类与一些灵长类动物的生理区别并不很明显,遗传基因中带有相同性的比例特别大,事实上,人类与那成千上万种哺乳类动物的遗传基因相比较,相同的部分远远大于不同的部分,人类不可能也不应该能创造出比大自然最高级产物还高级的产物了,人类倒是有这种“本领”,如果胡乱使用某些“技术”,会创造出对人类社会有严重危害的产物。
对于大自然的最高级产物即生物而言,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特别是对人类生理结构有影响的食物,人类更应该有一种尊重自然和敬重自然的态度,要用纯自然的食物,要尊重和敬畏人类自身的身体,因为人类自身的身体归根结底也是大自然的最高级产物,因为人类自身的身体归根结底也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让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这种思想在人们脑海中消失或淡忘吧。
征服这个词的意思是使其屈服,改造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使其失去本来模样。
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吗?从特别简单特别狭小的概念而言,人类确实也具有征服性和改造性,例如:一个一平方米大的一米深的土坑,人类确实有办法,将其填平,使其屈服,使其失去本来模样。
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这句话太强硬了,这句话含有把大自然看成是敌人的成分,这句话含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高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成分,也就是说这句话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这句话含有鼓励人们与大自然对着干的成分,这句话含有不尊重自然道理和自然规律的成分,这句话含有不尊重生命的成分,总之,这句话不好,不科学,这句话副作用太大。
今日和未来可是不同,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可是太多太复杂,如果用错了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无法纠正的危害。
人类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压力太大,土壤资源,淡水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正在向不利于人类利益的那个方向演变,许多动物物种,植物物种,微生物物种正处在濒危状态,不能再采用征服和改造的态度去看待大自然了过去,人类中的一些人,登上了自然界的某一座山峰,渡过了自然界的某一片的海洋,反正,只要人类有一些作为,就喜欢用征服这个词,事实上,用认识和利用这两个词更客观,更通顺,更科学。
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这句话的最好去向是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化,最终,相对消失,成为人们在看书时所出现的历史。
由于世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保护好地球才有可能更好地保护我们人类自已,这才有可能较好地去开发利用其它星球。
假如人类能够和平相处不再战争,并把消耗在战争中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用在改善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我相信人类的明天将是更加美好的。
相反,如果人类的活动依然恶习不改,战争无休无止,不断升级;掠夺式开发资源,不加节制地生产有毒有害气体,那将进一步加剧地球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人类就将逐渐走近濒临灭亡的危险境地。
再看看人类的今天,身上穿的是五颜六色的服饰。
夏天有汗衫、短裤、凉爽的秀裙,冬天有皮衣、绒裤、防寒服;吃的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住的是高楼大厦,里面装有暖气、空调、华丽精美的饰物;出入坐的是飞机、轮船、轿车、摩托车等等,那一件不与地球的能源有关,这样的消费是否有些过分,甚至是否感到有些奢侈呢?然而,这些种类繁多的能源消费结构,都与地球内部储存的能量物质紧密相联,并且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