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检测卷小说整体阅读(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六指猴墨中白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
”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
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
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
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
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
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
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
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
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
”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
”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
”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
”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听到东家与东家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种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
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16.[答案] A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细腻鲜活,生动传神”不恰当,特别是“细腻”二字,文中的描写极其简略,根本谈不上“细腻”。
B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
虽是不经意的一笔,却从侧面佐证了东家对侯六关心备至,恩重如山,为后文写东家舍玉救侯六以及侯六盗玉回报东家做铺垫。
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做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 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
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
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
[解析] 本题的题干指向清晰,文本中某物在情节方面的作用:线索,串起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照应相关内容等。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是以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的是该物往往不只对一个人物有衬托的作用,解答要全面。
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案] ①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
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②东家的性格特点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
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
[解析] 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性格题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答题时一定要既有总评,又有分析,答案呈总分式结构。
分析时要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要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的作品还要注意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助小说中其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
1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 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解析] 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
本题看似考查的是小说的写法,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换过来,也就是这样短小的段落对“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各有什么作用。
要注意的是,必修、选修模块中,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要有机地嵌套进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5分)长在心上的眼睛梅贻涵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两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一点一点地往前探,做什么事都得让小驴帮忙。
可最近,小驴却非常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
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
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
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
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走后,别的不再管小驴,只是每到秋天的时候给小驴邮鞋。
可这年秋天,不知为什么,鞋没有邮来。
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帮快穿飞了,鞋底也磨透了。
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只是默默地盼着爸爸妈妈能早点把鞋邮来。
秋天匆匆而去,冬天很快来了,一直不见鞋的踪影,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趾也着急地探出头来,全都冻得成了红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忙了一天的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着他坐着。
小驴问奶奶,为什么总是坐着不睡。
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
”小驴想,也许过几天奶奶就能睡着了,可许多天过去了,奶奶还是每晚都坐着,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的早晨,小驴早早地爬起来,来到村外的山上。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
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随身带的一个红色塑料袋里。
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一棵又一棵地挖着。
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洁白的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寻找着,挖着。
塑料袋里的草根越来越多,小驴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了同学大胖。
大胖看着地上的血迹,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的穿个没底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
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用手摸了把冻出来的清鼻涕,呵呵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往家跑。
回到家,小驴一进门就举着装着草根的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吃了晚上就可以睡着觉了。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非常惊讶地问:“驴儿,你这是在哪弄的?”小驴兴奋地说:“我在山上挖的。
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的。
”奶奶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
小驴赶紧往后躲,但还是被奶奶抓住了。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冻得通红的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来给小驴说:“穿上试试,看合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