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最后一课一、调整心态1.口诀:保持习惯,适度紧张;难易不惊,心细顽强。
2.保持习惯,得失坦然:考试期间,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常的心理状态,不要轻易改变心理状态。
考试前一两天做一套语文综合试卷,练练手,不求正确,但求熟练。
该你得到的自然会得到,该你失去的自然会失去,既然我们已经努力了,那就坦然面对,无愧无憾。
3.适度紧张,速度稳定:考前适度紧张是一种比较好的心态,能够使你集中精力复习,考试时也能够使你保持较快的速度做题;过分放松,会降低做题速度,也会降低答对率。
所以,有点紧张,不必多虑。
4.难易不惊,心细顽强:难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易题是得分的基础。
拿到试卷,我难别人也难,我易别人也易。
正确的方法是:难者要顽强攻克,争取高人一分;易者要小心答题,争取不丢一分。
如此就能够胜券在握。
二、控制节奏1.口诀:节奏略快,不越底线;基础必得,难题不恋。
2.时间如金,节奏略快:高考语文时间比较紧张,即使平时考试时间从来都富裕的人也会感到时间不够,因为高考时大家都比较慎重,不放过每一个得分机会,做题比较细心,时间就比较紧了。
所以,考场上要惜时如金。
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做题时,速度过快准确率就低,过慢时间不够。
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保持略快的做题节奏。
建议采用你平时的做题节奏。
2.作文50,审题5分:作文前用90-100分钟,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50分钟。
时间再紧,也要保证作文的审题,不得少于5分钟。
这是时间分配的底线。
3.基础必得,难题不恋: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作文的审题、思路、材料等是得分的基础,要保证时间和准确性。
诗歌鉴赏和语言表达是提高题,是夺高分的机会,要努力去写,尽量不要空着,只要你写就有得分的机会。
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可以暂时考虑放弃选考。
三、提高技巧1.口诀:答题规范,审题仔细;方法科学,要点不遗。
2.规范:注意文面,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选择题一律填在选择题区域;选考要填涂选择信息。
3.审题:选择题要注意题干,主观题要注意有几个问,有什么答题要求。
4.方法:选择题多采用排除法,一定要把所有选项看完再选择答案;主观题要注意答题的步骤,特别是诗歌鉴赏题,选考的探究题。
5.要点:要分点回答,要点力求全面。
特别是必考的信息筛选题,原因分析题等。
(一)语言基础知识1.口诀:看清题干,比较排除;调动记忆,语境考虑。
2.看清题干:是多选还是单选,还是不确定选项;是选出正确的项,还是错误的项;是选出相同的项,还是不同的项;是选出恰当的项,还是选出不恰当的项等等。
3.注意方法:多采用排除法,把明显错误的排除;多采用比较法,常常排除到最后是两个选项无法确定,这时要仔细比较。
4.调动记忆:对于积累和记忆性的试题,比如语音,词语,标点符号,文言实词和虚词等,需要我们调动记忆。
5.结合语境:词语题(成语题),病句题,文言文实词、虚词题,语言连贯题等,都要考虑句子的语境,看对象,看感情色彩,看范围和程度。
A、成语题: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3、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小窍门】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2、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3、注意语义重复。
比如他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4、将成语放在句子的语境中考虑。
B、病句【命题规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答题技巧】①跟着感觉走。
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
②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
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
③同类比较法。
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
④注意常见错误类型:比如主语残缺的标志,并立短语的语序不当,两面一面不照应,多重否定误用,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等。
C、语句连贯【命题规律】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2.填入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连贯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答题技巧】调整语序试题注意:注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注意对象与行为的关系。
插接题注意: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文言文阅读口诀:读懂内容,看清题干;回视原文,比较判断。
先仔细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如何评价?”等问题。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一)文言实词【命题规律】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技巧】1.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有这个义项就对,没这个义项就错。
2.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3.实在不懂就猜,常常猜对。
(二)文言虚词【命题规律】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答题技巧】将这个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三)文言句式【命题规律】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添加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添加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解释:可以考查句式。
也可以考查省略成分的理解。
【答题技巧】省略成分的添加,要放到原文中去理解,看是不是符合原文的内容。
句式要根据平时学习的几种常见句式来理解例句和选项属于哪种句式。
(五)信息筛选【命题规律】1.下面句子都属于某某某为官清廉的一项是【答题技巧】注意对象,排除掉不属于对象(如“某某某”)的句子。
再根据文章理解关键词(如“为官清廉”)的含义。
根据含义对句子进行筛选。
注意使用排除法。
(六)内容归纳与理解【命题规律】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命题的小把戏主要有:颠倒顺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变化、程度改变、时间错位、评价失当、因果不当等。
特别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七)断句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3)找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八)翻译口诀:字字落实,单双交换;省略补充,专名保留;活用通假,倒装回头。
一定要直译,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
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偏义复词。
比如“臣活之”,“活”要翻译成“使……活了下来”。
句式特点要翻译出来,比如判断句和被动句。
倒装句式要调整过来,比如宾语前置句,定于后置句。
省略的成分要补上,特别是句子没有主语,或者后面分句主语换了,就要补上。
翻译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三、诗歌鉴赏口诀:巧用知识,回归情感;注意四看,答题规范。
(四看:一看标题,二看注释,三看景物,四看议论抒情)巧用知识:1、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2.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3.律诗的中间两联对仗。
偶句押韵。
4.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5.运用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答题最终要回归情感。
6.常识: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规范答题:炼字题:字在诗歌中的具体含义,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题:采用了什么技巧(用专业术语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描摹了什么意象,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意象题: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题目注释:1.特别要注意,诗歌的标题和注释往往对解题有帮助。
2.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四、默写口诀:把握机会,减少失误;书写工整,注意变化。
1、按规定默写,要求默写三句就默写三句。
2、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
3、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
4、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5、注意:有时会考文学常识,注意有没有这个要求。
五、口诀:看清题目,找准信息;分点答题,全面简洁。
请相信:答案基本在文中。
选择题:注意将选项内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需要你细心。
主观题:①注意题目的要求,看清有几个问。
②有的答案就是文章中的原句子;有的是选择关键词来回答;有的是要求概括要点。
③分点回答,注意要点全面,表述简洁。
七、语言表达口诀:题型多样,本质相同;修辞语境,形式内容。
语言运用的题型比较灵活,每年高考的新题型都出现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