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意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摘要: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教育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对于校学生而言其模仿能力较强,而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这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序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独立能力的保障,是健康成长的基础。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一、家庭教育的界定及其特点(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内涵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来培养,在小学生时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
无论是从身体层面还是从心智层面上,小学生都处于相对幼稚的阶段,其个人的语言、思想等还较为低下。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着基础性的价值和意义。
而关于家环境的具体内涵,不同的教育学家根据不同的教育学语境和现实情况的考虑,有着不同的定义。
从小学生健康发展的这个角度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基于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当然,在这其中不仅是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同时还包括着子女对家庭其他人的影响,其家庭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模态。
具体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上,其影响的维度不只是年长的长辈(父母、爷爷奶奶等)对小学生的直接影响,同时家庭通过改善现有的生活环境,提升现有的生活水准也是家庭对子女影响的一个方面。
如果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就不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内部关系方式,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群体和社会发展所造就的一种关系状态。
换而言之,家庭教育直接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现状,社会发展的现状能够通过家庭这一微小单元而得以显现。
不过对此也有其他的阐释,如果从家庭教育的教育主体的层面去思考家庭教育何为的话,其定义又有很大的不同,在《辞海》的词条中,对于家庭教育的具体定义是父母或者是其他的长辈在家里对青少年的教育。
虽然外面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现有的教育教学中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它是构成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
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则对家庭教育的内涵有了新的定义:“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层次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1在孙俊三等主编的《家庭教学基础》中则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整个家庭中的成年人对子女进行的培养模式。
也就是说家长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有意识的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2当然,也有一些教育学学者从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子女的角度对家庭教育做出了新的定义,其主要代表是顾明远。
在其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他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3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育学学者认为其家庭教育的模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长辈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同时子女作为有着自主意识的个体,在其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可以影响到长辈4,其主要代表为台湾教育学者黄廼毓。
并且他强调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其影响的手段和方式并非是简单直接的,而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发生作用。
因此,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其理论内涵是非常广阔的,并且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理解在不同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学者眼中也有着不同的标准,不过从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0.2孙俊三,邓身先.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20.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 1 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4黄廼毓.家庭教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37.以上的相关观点中,我们还是可以将家庭教育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从广义上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基于家庭群体的知识观念,通过自身的言行而影响子女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上讲,家庭教育就被看做了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组成环节,它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及其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家庭作为社会的显微镜,能够直观明确的显示现有社会教育所出现的不足和缺陷。
”5与此同时,在整个社会的运作过程中,社会群体都会自觉或是不自觉的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而狭义上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基于家长对幼小子女进行的教育方式,其关注的主要出发点是家庭中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即教育主体家长,无论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对子女施加影响还是通过改变现有环境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其突出强调和关注的核心在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特性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模仿能力特别强,无论是好的事件还是坏的事件都能进行模仿,并且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然而,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往往并没有给予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家庭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独特性。
家庭教育和其他的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在其教育过程中有着属于自身的特性,其主要表现为:时空上拓展性、语言的特殊性以及实施的随机性。
1.时空上拓展性以学校为基准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授知识为主,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对其心智的开发有着很强的引导性,不过学校教育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5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12(01):6-11.足,其主要是在于因为时间的限制对学生的影响是间断性的。
而家庭教育则有所不同,它对小学生的发挥着持续性的影响,它扩展了现有的教育维度,学生不仅在学校可以受到积极地引导,同时在家庭的生活环境中也可以做到有所借鉴和吸收。
相较于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听课与授课模式,家庭教育则一改现有的教育状态,小学生在与家长的交流互动上更具有灵活可变性,不再束缚于教室这个单一维度的空间,无论是在休闲娱乐还是家庭生活中,家庭教育的时空感更强,从时间的自由度和空间的舒适度上讲,它把小学生和家庭家庭教育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做到以一种潜在的方式持续影响着小学生的发展。
2.语言的特殊性众所周知。
语言作为人们思维的重要载体,其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事件的发展更是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在古希腊时期就早已体现,古希腊时期的智术师们通过利用语言技巧以强论证的方式来辩诉,以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化。
语言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媒介,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其特殊性的表述方式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
父母作为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者,在很多时候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使孩子更容易接受,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其心智发展尚未完全,但是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其独立思考能力正在逐渐提升。
行之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够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的沟通成本也会明显降低。
当子女情绪低落时,采取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积极主动的启发小学生说出自身所想的事情,这样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才会愿意和长辈沟通交流,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家庭互动关系。
3.实施的随机性家庭教育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从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经被包围在了整个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始终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并且这种影响也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影响,它更为重要的是以不为人知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学生的教育发展。
“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所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态和标准,它更多的是以一种社会化的行为来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发挥作用。
”6家庭教育的这种随机性警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行为,家长要在整个的教育中把握好时机,针对出现情况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解决,正是基于这种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根据具体家庭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更符合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努力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家庭教育理论(一)弗洛姆的爱的理论弗洛姆的有关爱的理论其主要的理论根基是建立在对于人的性格分析方面的。
他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性格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原有的心理学基础上对于性格的培养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关于爱的观点其有很多理论阐述,简而言之在艺术生活中,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爱而言,它有着主观能动性,突出强调被教育者的主体性,而且在他的观点中更加注重的是被教育者所受到的爱和关心。
对于爱而言,其基本的要求是责任关心还有认识以及尊重,这四个基本的组成要素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序的组合在一起,相互融6关颖,刘春芬.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4):47-51.合的。
他的理论更加注重的是引导家长在对青少年教育的过程中避免误区,突出强调在生活中爱是一部分,家长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在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上,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陶知行提出了非常著名的“生活就是教育”的观点,这也是其教育理念中的核心观点。
这曾在教育学界得到很多的共鸣,不少学者认为在理解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是本体论的一种方式。
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在生活中,教育对于人们的影响是多维度、多方面的,教育并非只是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也会发生着作用,教育的影响力是渗透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实施教育中更应关注教育的特性,理解掌握教育中的难点,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我们要重视生活中的教育,相比之于学校教育的集中式教学,生活教育的影响更为持续,也更为深远。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好的生活和坏的生活,因为我们要用好的生活来引导坏的生活,建造美好的生活。
换而言之,陶知行认为我们要对生活进行教育。
生活和教育虽然被看做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如果不把生活作为中心,那么教育一定是没活力的”7,“生活对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8。
他期望在生活中做出教育的更好典范,而不再单纯的借助于学校课本的单一方式,以生活作为出发点,拓宽了教育的维度和深度。
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一)父母的素质对小学生成长就有深远持久的影响7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03.8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49.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中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辨别事物的能力还不够强,很多时候都会跟随父母的想法,在一些事物的看法上很难有自己的自主决策能力。
父母的教育在整个的家庭教育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原生家庭而言,小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较强,并且有着很强的记忆力。
父母的不良习惯直接回影响到下一代。
因此,父母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上,首先要时刻以自己作为准则,对自己有着较高的层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