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PPT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PPT

区域土地利用的类型结构、空间布 局、动态变化、开发利用程度、土 地利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开发利 用方向等。 数据(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图 表等
3.4 小结
本章我们介绍了土地利用状况评述的一 些基本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 构分析、土地利用布局分析、土地利用 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土地 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的生态 效益分析、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等。 并简要介绍了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所 需要的基本数据手段。
NDVI中的噪声数据
由云引起的噪声
北京市土地利用时间变化
GPS系统的特点
定位精度高 –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
观测时间短 –快速动态相对定位测量时,流动站与基准站 在15km以内,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几秒钟
测站间无需通视 可同时提供三维坐标 操作简便 全天候作业,不受气候影响 功能多,应用广
3.3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方法
•科学方法:
(1)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2)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3)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 (4)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3.3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方法
•工作方法:
(1)现状调查和历史分析相结合; (2)外业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 (3)典型调查和面上调查相结合; (4)专家调查与群众访谈相结合。
主要的技术手段
➢RS、GIS和RS技术 ➢地面地理和农业生态调查技术 (目前对于地面调查的轻视)
不同数据的来源
遥感信息的特点
▪空间特性 范围大、某些波段对冰雪、云雾、水体等有一定 的穿透能力
▪时间特性 周期短,能获得多时相、准同步的数字资料
▪波谱特性 每种波段用途不同
▪信息量巨大 陆地卫星的多光谱扫描仪每秒接受100亿个信息 单元
▪受地面限制较少 ▪经济效益好 ▪用途广
遥感数据的优点
1)增大了观测范围。 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象。 3)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性观测,即使是 人类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也能够做到这 一点。 4)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 5)空间详细程度高。
几种主要的遥感遥测手段
遥感平台—陆地卫星系列
(6)牧地利用率和草场载畜量 (7)建设用地率 (8)交通用地率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
常用的度量指数包括: (1)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量
(2)单位面积上投入的资金量 (3)单位面积上投入的生产物质量(农药、 化肥、用电量、机械动力等) 现在兴起衡量的指标有:Energy、Emergy、 Entropy等。
Landsat SPOT CBERS EOS Modis 其它陆地卫星
Landsat TM
TM信息的空间分辨率在可见光、近 红外、中红外波段为30米,在热红 外波段为120米。
一景覆盖地面范围185km*185km, 总数据量230兆。
Landsat TM
SPOT
是地球观察卫星系统。是由瑞典、 比利时等国家参加,由法国国家空 间研究中心(CNES)设计制造的。 1986年发射第一颗,到1998年已经 发射了四颗。SPOT的轨道是太阳同 步圆形近极地轨道,高度830 km左 右,卫星的覆盖周期是26天,重复 感测能力一般3~5天,部分地区达 到1天。
空间分辨率250m~1000m
Terra MODIS
遥感平台—气象卫星系列
气象卫星概述 最早发展起来的环境卫星。3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 TIROS、ESSA、Nimbus、ATS – 第二代:1970-1977年 ITOS-1、SMS、GOES、GMS、Meteosat – 第三代:1978年以后 NOAA系列
土地评价与管理
Land Evaluation and Mangement
第 3章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3.1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意义 3.2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内容 3.3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方法 3.4 小结 3.5 思考题
3.1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意义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起点;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提 供科学支撑;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的科学 依据; ➢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区域土地利用战略;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服务。
GIS空间分析功能
❖空间查询与量算 ❖空间变换 ❖再分类 ❖缓冲区分析 ❖叠加分析 ❖网络分析 ❖空间插值
国内部分GIS应用研究
–3S技术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GI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水资源管理 –GIS在城市暴雨雨水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GIS支持下的黄河口近期淤、蚀动态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在渠道选线中应用的探讨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应用 –流域降雨径流路径的数字模拟技术 –苏锡常地区 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型系统集成分析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半干旱地区降雨—径流关系模拟中的应用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模型中的应用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引洮灌溉工程中的应用
表面温度、云
高空间分辨率陆地卫星
1999年9月美国 IKONOS-2(IKONO-1于 1999年4 月发射失败)的成功发射使陆地卫星系列中又 增加了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源。
– IKONOS使用线性阵列技术获得4个波段的4m分辨率 多光谱数据和一个波段的1m分辨率的全色数据。其 波段分配为:多光谱波段1(蓝色)0.45~0.53 μm , 波段2(绿色)0.52~0.61 μm ,波段3(红色)0.64~ 0.72 μm ,波段4(近红外)0.77~0.88 μm 。全色 波段为 0.45~ 0.90 μm 。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常用的度量指数包括: (1)土地生产率:现有土地利用水平下 的生产能力。中国各个区域、不同农业结构
差异较大。
土地生产率=产量(产值)/土地面积 (2)经济产出密度:单位面积上不同土 地利用方式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它是一 个时间变量)。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常用的度量指数包括: (1)土地生产率:现有土地利用水平下 的生产能力。中国各个区域、不同农业结构
3.2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内容
❖所谓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就是通过 总结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变化规 律,对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即质量、结构 和布局、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 所作的分析。
3.2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具体内容
❖土地利用状况的基本评述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
土地利用状况的基本评述
(3)生态环境条件:森林覆盖率、水土 流失状况、环境污染状况、土地退化状 况等。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主要指标包括:
(1)农用地/非农用地 (2)利用地/未利用地 (3)农:林:牧用地比例 (4)水田:水浇地:旱地 (5)高产:中产:低产田比例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主要指标包括:
(6)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仙农指 数等; (7)水域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8)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产值结构、 农村劳力结构等比较; (9)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
土地利用布局分析
(1)土地利用的水平区域差异 (2)土地利用状况的地形差异 (3)城乡土地利用的梯度差异 (4)土地利用小尺度格局(沟谷、 河流阶地等)
常用的气象卫星数据:NOAA AVHRR
Channel 观测波长(微米)
观测项目
分辨率 扫描宽度
1
可见光波段0.58-0.68
云、冰、雪
2
近红外波段0.725-1.1 水陆边界、陆地植被
3
中红外波段3.55-3.93
表面温度、云
1.1km 2800km
4
热红外10.5-11.5
表面温度、云
5
热红外11.5-12.5
SPOT HRV
波段 波长
分辨率 用途
XS1 0.5-0.59 绿色
XS2 0.61-0.68 红色
XS3 0.79-0.89 近红外
20米 20米 20米
位于植被叶绿素光谱反射曲线最大值的 波长附近,对植被识别有利,同时位于 水体最小衰减值的长波一边,能探测水 的混浊度和10-20米的水深。
位于叶绿素吸收带,为可见光最佳波段, 用于识别作物、裸露土壤和岩石表面状 况。
总面积)*100%(全国平均70.6%;大部70 %以上) (3)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100% (全国14.2%;平原40%) (4)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 耕地面积)*100% (江南200%左右;华北 130-150%;西藏、新疆100%-)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常用的度量指数包括: (5)林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
能很好地穿透大气,植被表现得特明亮, 水体表现很暗。
全色 0.51-0.73微米 10米
Terra EOS MODIS
Terra是1999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的 地球观测系统(EOS)的第一颗先进 的极地轨道环境遥感卫星
获取有关海洋、陆地、冰雪圈和太阳 动力系统等信息
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搭 载在Terra上的一种对地观测仪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指在当前技术可 能性和经济合理条件下(在某种情况下 要服从政治需求?),在土地资源中已 开发利用土地所占的比例。它也是历史 发展的产物。
常用的度量指数包括:
(1)土地利用率=(已用土地/土地总面
积)*100% (中国77.6%;东部90%+)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常用的度量指数包括: (2)土地农业利用率=(农用土地/土地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常用的指数有: (5)受灾面积比率 (6)中低产田比率 (7)林木覆盖率 (8)温度降低率、热量利用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