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
按照标准趋向的划分,可以分为(规范性标准和引领性标准
)。
服务标准是(规定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实用性的标准)。服务标准的编写(
要基于顾客导向的标准化原理进行,可以按服务流程编写,也可以按服务要素编写
)
技能标准包括(工作要求和比重表)。职业资格标准属于(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属于工作性质的标准,但其作用和功能则覆盖到管理和技术标准)
简化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
)。统一化原理是(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
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原理是(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
系列化原理是(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
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定义中的团体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且具备相应专业
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
按照国务院授权,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管理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标准互认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
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深圳市实施(自主创新
)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
《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
,这是国内首部标准化与(知识产权
)结合的战略纲要。该纲要明确了下一阶段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的各项任务和措施。
标准是实现管理标准的保证和企业标准化的(重点)
国家标准(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对质量下的定义为:(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标准是产品生产、(检验
)和评定质量的技术依据。
ISO26000的制定促进了(
社会责任领域)共识的形成,包括对社会责任定义、理解、原则、核心主题等的理解和认识,并开创了ISO
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
ISA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
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标准是(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是(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组合化原理是(
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
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模块化原理是(
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和分解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生产出一系列通用模块或标准模块,然后,从这些模块中选
硬约束”作用,引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向高质量。
首标委的设立,是北京市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和首都标准化战略
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市在标准化工作机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2015
年10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中关村))筹建工作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完成筹建的基地。
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
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我国标准化管理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统一协调)
和分工协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
号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
)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质量标准技术要素包括:(:计划)(控制)(
:近30
年来,
我国标准数量每增加1%
,经济增长(0.79
)
%
日本标准化以(
政府)为主导,政府部门组织管理国家标准化工作,实行
政府引导、有计划地与市场相结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国家的标准化机构
就是政府,一方面直接组织技术委员会制定标准,另一方面委托民间标准
化机构组织制定标准。美、英、德的政府不主导(自愿性标准)的制定,不操控任何一个民间标
(现代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
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
)——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
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务和
概念。
工作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
)所制定
的标准。“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
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保证和联结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纽带,工作
术法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技术法规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意识和顾客导向是标准化原理的重要原则,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它可以避免“(为定标准而定标准
)”的倾向。
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关键在于“(标准有用),
并且增进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008年出版社的《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案例》
标准与专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标准的内容涉及(
专利)的问题;
为谋求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专利技术的整体构成及相关参数确认,成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或服务的新技术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个10年,由于软件技术、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使得互联网(相关标准
)。
质量功能展开法是(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和质量工程工具,用来指导产
品的设计和质量保证)。
正交试验设计法是(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
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
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深圳市企业标准联盟管理办法》。
该办法为企业标准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指引。目前我市先后组建了“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
电子商务企业标准联盟”、“数字对讲机企业标准联盟”、“LED产业标准联盟”等9
家产业标准联盟,制定了100余项联盟标准,其中上升为(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29项。
北京市大力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不断创新,发挥标准对(质量)的“
)在建立时无法回避专利技术,几
乎所有的技术都被专利所覆盖。
标准化组织本身也意识到,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政策)对科学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加强对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各种文件的版权管理,不仅
有利于标准化组织以更多的形式(包括互联网)宣传其工作成果,更能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以支持标准化组织实现其各项工作目标。
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是(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
)。标准体系表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
标准统计表和编制说明)
。产品标准是(
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
)。对于一些门类中类别较多的产品,产品标准还进行分层(
如基础规范、总规范、分规范、空白详细规范和详细规范等)。
在标准管理上,对(团体标准
)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认证是由(独立第三方机构
)对产品、服务或体系符合特定要求而做的书面保证(即认证证书)。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
)。三次设计法是(包括系统设计(第一次设计)
、参数设计(第二次设计)和容差设计(第三次设计)。它是一种优化设计,主要用于质量管理前期的技术开发、
产品开发、工艺开发,从而可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降低成本,缩短设计开发周期)。数据统计标准体系主要有(6
)个方面的标准。
标准体系表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
标准化)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惠特尼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创始者
1906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公差标准)BS27
。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制度。”
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
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程度显著提高。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数量持续
增长,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达到年度国际标准制修订总数的(50%)。
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标准制定史
上新的篇章,将标准从技术领域扩展到人权、劳动标准等社会领域,为统一全球社会责任的定义及其理解搭建平台,并扩大其在社会责任领域标准制定的影响力。ISO26000是社会责任领域的一个(自愿性
)指南,不是管理体系标准,也不用于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