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2、能准确判定句子是否有语病。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4、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形成良好的语感。
5、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典型病句的病因及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和修改【教学方法】1、朗读,通过读题培养良好语感。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3、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4、将本次专题复习设计为以"病句诊疗"为专题的复习课,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抢答赛和挑战赛,在练习中领悟、交流、明确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所以,修改病句已成为近几年来各地区中考试卷的必考考点。
对我们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2、出示复习目标(学生齐读)(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4)、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形成良好的语感。
3、教师(过渡):下面,不妨就把自己当成一名“医生”,一起去给这些句子“病人”看看病吧!看一看我们能不能为这些病人找到病因,并且对症下药,进而从中学到一些“看病”的方法和经验。
二、病句“透视”“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那么,句子常会出现哪些“病症”呢?谁能来讲一讲?)三、常见的“病因”(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语序不当(4)句式杂糅(5)前后矛盾(6)词语误用(7)表意不明(8)重复多余(9)并列不当(那么,如何辨析一个句子是否有语病呢?)四、病因“确诊”“医生四诊法”:1、通过读题判断病因——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例: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例: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便起床了。
[辨析] 前后矛盾,“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
例: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辨析]逻辑错误,梨花是白的是个生活常识。
3、牢记常见病——不是到医院看病的病人都是疑难杂症,大多数是常见病,采取常规治疗就可以,病句也一样,记住常见病句类型很重要。
⑴是否、能否、好坏、优劣要注意,看前后表达是否都是两方面。
⑵在句首看到介词“经过”、“通过”、“在”、“从”、“由于”要注意,缺不缺主语看另一个句子句首的词性,不是名词或代词就是少主语。
⑶多个词语并列,或是有“和”字的句子,先看排序,再看搭配。
⑷否定词多了要注意,否定、肯定要弄清。
⑸增减倍数要分清,“增”用倍数,“减”不行。
⑹避免、防止、预防、忌,决不能跟否定词放一起。
(师:你也可以把你总结的病句的规律继续整理,这样就可以从句子前后词语结构关系上判断病句,不必理解句意。
)4、识别疑难杂症——病句判断有简单的,也有难的,中考题中,病句的句子越来越长,读几遍后也很难看出错的地方,这也是难以判断的原因。
这就要求我们在读题时,不仅要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还要学会一些分析的技巧。
(1)学会提取主干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在实践中最为常用。
例: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2)将长句子截短学会以逗号为单位,把长的句子截短,再分析短句子的结构,这样就会容易得多。
例:备受关注的2016年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5月25日在三东德州举行,有近50多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参赛。
[辨析]此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在缩句之后,要表达的意思是“……电动车测试大赛……在德州举行”,是没有语病的,所以是后一个分句有语病,“近”和“多”语意矛盾,这两个词应删掉其中的一个。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句子有语病了,那么,如何去修改病句呢?修改病句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原则呢?)五、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及原则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板书常用的四种修改符号)(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尽可能少改、不要画蛇添足。
(我们应当注意:修改不是再造,所以不能改变句子的本意。
尤其应该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能改动两处,修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当实习医生,给我们的病人看病开药吧!)六、对“症”下“药”学生活动1:病句辨析修改抢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一题正确所在小组加十分,限每位学生有一次加分的机会,答对的学生发给小奖品。
)(一)成分残缺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辨析](缺主语)修改: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辨析](缺宾语)修改: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3、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辨析](缺谓语)修改: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二)搭配不当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辨析] (主谓搭配不当)修改: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辨析](动宾搭配不当)修改: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3、黑暗中,只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辨析](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修改:黑暗中,只听得见凌乱的脚步声。
4、春天的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辨析](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修改:春天的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三)语序不当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辨析](修饰语语序不当)修改: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2、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
[辨析](不合逻辑,应先“阅读”,然后才能“讨论”。
)修改:阅读课上,我们阅读并讨论了高尔基的《童年》。
(四)句式杂糅1、止咳祛痰片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辨析](两种句式杂糅)修改:止咳祛痰片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
2、我们都喜欢今天是个晴朗的好天气。
[辨析](两种意思杂糅)修改:今天是个晴朗的好天气。
(五)语意矛盾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辨析](前后矛盾)修改:今年过节除了脑白金之外就不收礼。
2、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
[辨析](两面与一面不对应)修改: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
3、为了避免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辨析](否定不当)修改:为了避免这类事故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六)词语误用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辨析] (贬词误用)修改: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2、只要经常锻炼身体,体质才会不断增强。
[辨析](关联词语误用)修改:只有经常锻炼身体,体质才会不断增强。
(七)表意不明1、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辨析](存在歧义)修改: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张老师许多的事迹。
2、小明追上小华,他约他去看电影。
[辨析](指代不明)修改:小明追上小华,他约小华去看电影。
(八)重复多余1、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术改进方案。
[辨析](语意重复)修改: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术改进方案。
(九)并列不当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辨析](种属不能并列)修改:这个商店出售汽水和啤酒等各种饮料。
2、商店里摆满香蕉、苹果、雪梨、萝卜等许多水果。
[辨析](分类不当)修改:商店里摆满香蕉、苹果、雪梨等许多水果。
七、总结“经验”修改病句顺口溜:增删调换灵活用,句子毛病定去除。
语病分析要记清,先找句子主谓宾。
成分多余或残缺,结构杂糅意不明。
联合短语看搭配,一一对应要分明。
“是”字前后要一致,切记句中相矛盾。
否定句中查否定,语序不当歧义生。
种属不能有并列,关联词语成对称。
主客倒置设障碍,逻辑、习惯要当心。
八、“实习”演练学生活动2:课堂知识巩固训练挑战赛(附:课堂知识巩固训练题)(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分两轮进行,每一组可选派一名选手,用课前老师发给的“课堂知识巩固训练题”挑战相邻组的任意一个组员,回答正确的组获十分;回答错误,则出题组获十分。
累计得分最高的组为第一名,该组所有组员能获得老师准备的小奖品。
)九、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知识巩固训练题”剩余的习题。
课后教学反思语文复习课,应该是整体把握教材,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复习、归纳和整理,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在准备“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这一复习专题时,我选定了九种病句类型作为主要内容,分别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前后矛盾、词语误用、表意不明、重复多余、并列不当。
这九种病句类型,可以说囊括了初中阶段差不多所有的病句修改考试内容,而我所选的每个例句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本上都是中考常出现的考点。
在这次课上,我根据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教学内容系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方法明确,易于学生接受。
并力求能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小组抢答赛和挑战赛,实践证明这两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合作和探究,连那些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学生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较多,我对时间的把握不太到位,课堂上有前松后紧的现象,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得不够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
所以,在再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把本次教学设计成两课时,并重新设计了以上的两个学生活动,教学效果果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附:课堂知识巩固训练题训练题一修改下列病句并简析病因:1、这支唱不完的歌声,一直在人们的耳际回响。
2、为了给高考的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委领导决定,把考场设在有空调的教室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