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要点•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 D )• A.人像“幽灵”,马像“蜜糖饼 B.姚纳挨”脖儿拐“,马挨鞭子• C.姚纳死了儿子,马死了崽子 D.没有人听姚纳诉说,马听着• 2.《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属于( B )• A.融情入景 B.移情于景 C.因情造景 D.自然天成• 3.《战国策》是一部( B )• A.编年体史书 B.国别体史书 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 4.《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D )• A.客商 B.看客 C.游客 D.客卿• 5.《谏逐客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B )• A.纳客是正确的 B.逐客是错误的• C.纳客有利于秦国 D.逐客有害于秦国• 6.《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C )•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古今特殊人物的事迹• C.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状况 D.记述历代王朝的重要事件•7.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B )•A.秦观B.柳永C.晏殊D.欧阳修•8.在《谏逐客书》一文中,作者先列举缪公广招贤才,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所采用的方法是( A )• A. 归纳法 B. 演绎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9.在《谏逐客书》一文中,李斯用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做法来论证秦王的错误,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B )• A. 归纳法 B. 对比法 C. 演绎法 D. 类比法•10.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的宋代诗人是( C )•A.苏轼B.王安石C.陆游D.黄庭坚•1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B)•A.回眸一笑百媚生B.梨花一枝春带雨•C.雪肤花貌参差是D.芙蓉如面柳如眉•12.古人所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式是(A)•A.分叙B.顺叙C.倒叙D.插叙•13.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B)• A.李白 B.白居易 C.刘禹锡D.杜甫•14.“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的作者是( C )• A.曹植 B.苏轼 C.陆游 D.柳永•1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中“粉黛”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B )• A.反语 B.借代 C.双关D.比喻•16..“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是(C )•A.王维 B.孟浩然 C.陶渊明 D.谢灵运•17.被称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文”的作家是( D )• A.林徽因 B.闻一多 C.席慕蓉 D.余光中•18.《黛玉葬花》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C )• A.一明一暗,双线并行 B.亦实亦虚,虚实相间• C.一喜一悲,对比鲜明 D.一详一略,剪裁得体•19.《我愿是一条急流》中,与“小鸟”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是(A)•A.荒林B.废墟C.小草棚D.云朵•20.“战国四公子”中,属于齐国贵族的是(D)•A.信陵君B.春申君C.平原君D.孟尝君•21.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使用了排比句式的是( D )•A.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D.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22.《垓下之围》中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 B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B.“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C.“时不利兮骓不逝”D.“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23.下列词语中,在《纪念傅雷》一文中两次出现,并在场景描写中发挥独特效用的是(A)•A.鸦雀无声B.望子成龙C.干柴烈火D.同归于尽•24.《我愿是一条急流》中,“同暴风雨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即使被轻易毁灭”等诗句体现了“我”的(D)•A.处境艰难B.命运坎坷C.生命顽强D.献身精神•25.《我愿是一条急流》中,“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的形象显得荒芜、简陋、残缺,这是为了表达“我”的( C )•A.渺小B.贫困C.虔诚D.谦逊•26.《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 B )• 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 B.“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 C.嗔目叱退汉将赤泉侯 D.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27.《纪念傅雷》深情地赞颂了傅雷的( D )• A.精于翻译 B.工于鉴赏 C.教子成功 D.性格刚直•28.下列《垓下之围》的情节中,暗示了项羽众叛亲离的是(A)• A.四面楚歌 B.东城快战 C.拒渡乌江 D.慷慨自刎•29.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写唐玄宗还京路上哀思杨妃的是(C)• A.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D.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30.诗句“江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的作者是( A )• A.韩愈 B.杜甫 C.陶渊明 D.谢灵运•31.“慢词之祖,婉约之宗”是( C )• A.苏轼 B.温庭筠 C.柳永 D.欧阳修•32.屠格涅夫《门槛—梦》的体裁是(C )• A.小说 B.散文 C.散文诗 D.童话•33.( B )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A.契诃夫 B.屠格涅夫 C.纪伯伦 D.高尔斯华绥•34.《伊利亚特》的主旨( A )• A.英雄赞歌 B.神的赞歌 C.希腊赞歌 D.特洛亚赞歌35.杜丽娘形象出自( B )A.《西厢记》B.《牡丹亭》C.《桃花扇》D.《倩女离魂》36.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身份是( A )A.王子B.国王C.朝臣D.侍卫37.提出“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观点的作家是( D )A.韩愈B.欧阳修C.苏轼D.苏辙38.“梦笔生花”这一典故涉及到的作家是( C )A.李白B.李商隐C.江淹D.左思39.不符合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艺术特色的一项是( A )A.结构的谨严B.动静的结合C.内容的纯净D.形式的纯熟40.《七里香》是( B )的第一本诗集A.林徽因B.席慕蓉C.沈从文D.余光中•二、解释词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楼船箫鼓,峨冠盛宴•峨冠:高帽• 2.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师古:以古为师• 3.蚕食诸侯•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消灭• 4.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5.重湖叠巘清嘉•清嘉:清秀美丽• 6.功施到今•施:延续•7.云鬓半偏新睡觉•新睡觉:刚睡醒•8.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倒退•9.日出天而耀景•景:日光•10.或匿影树下。

•匿影:藏身•11.汉军皆披靡。

•披靡:比喻军队溃败•12.弱管轻丝,竹肉相发•竹肉:指管乐和歌喉•13.不舟不车,不衫不帻•帻:头巾•三、翻译句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损民以益雠•减少自己的人民来增加敌人的力量。

• 2.藉寇兵而赍盗粮•借给敌人兵器,送给强盗粮食• 3.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

• 4.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品格气质等精神状态的表现• 5.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舀尽长江水当酒浆,以北斗做酒器盛酒,邀万物当宾客• 6.之子于归•这个女子就要出嫁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广告文案有那几个部分构成?广告正文的写作要求是什么?•标题正文口号随文•突出创意突出价值突出事实突出个性突出简洁• 2.我国古代诗词为什么将种种恋情置于水边?“流水”容易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1)古人常常望水兴叹,感叹岁月流逝•(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比喻嫁接起“情”与“水”•(3)“水”给人无穷的遐想• 3.杜甫《阁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卧龙:诸葛亮——忠臣(徐庶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公孙述——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人事:交游,指家人、朋友。

音书:书信。

•表达诗人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的情感.• 4.柳永《望海潮》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运用了点染和铺叙表现手法,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5.《西洲曲》的主题和写作特点是什么?•主题: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秋冬,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表现了一位少女真诚而热烈的相思之情。

勾勒出一位纯情美丽少女的形象。

•特点:•(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2)借物起兴,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3)巧妙反映季节变迁,刻画终年相思之情•(4)蝉联而下,巧“接字”钩接(又称连珠格)的修辞手法。

顶针、谐音、双关等手法大量纯熟运用•(5)抒情声情摇曳。

•(6)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乐美6.屠格涅夫《门槛—梦》中“门槛”“大楼”“姑娘”的象征意蕴各是什么?大楼——伟大、壮丽的革命事业门槛——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姑娘——勇于献身的革命者•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1)、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从刻画冯谖形象看,文中的“左右”“贱之”、“笑之”、“恶之”有何作用? •(3)文中孟尝君的性格特征是什么?•(1)探求知己,以展抱负•(2)侧面映衬•(3)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2.阅读司马迁《霸王之死》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