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说明第一部分课程考试的有关说明一、考试对象本课程考试对象为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
二、考试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4 次平时作业(每次作业5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
终结性考核成绩即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没有完成平时作业者不能取得该课程终结性考核的资格或本课程的学分。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萧明政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2002年版,和中央电大杂志社发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学习指导书》)和本考试说明。
四、考试要求鉴于本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着重基本知识和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两个方面。
根据识记、理解和分析应用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按照知识点的重要性,本考核说明把本课程的复习和考试内容,划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五、复习要求学生在期末复习时,应抓住问题,把握重点,理解和记住结论,培养自己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要翻阅作业,加强网上学习和模拟练习。
六、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制定本考核说明的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人力资源管理》文字教材,而考试命题的依据则是本考核说明。
按照重分析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要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期末考试命题的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但要突出重点。
3.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层次的要求。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10%左右,一般掌握30%左右,重点掌握60%左右。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七、试题类型结构及其形式1.期末考试题型及答题要求:⑴判断对错题,占全部试题的10%左右。
这类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程度。
回答时要求准确判断正误,同时还要说明理由。
⑵选择题,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左右。
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前者是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它是考试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⑶案例选择题:考核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根据案例中的具体情况和所学的本课程的理论来选择正确答案。
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5%左右。
⑷简答题,占全部试题的30%左右。
此类题目是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作用、原则、规律的识记与掌握程度。
回答简答题要答出基本要点,对难懂的或易产生歧义的要点适当做些说明。
⑸论述题,占全部试题的15%左右。
它是考核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论述题的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对基本要点分析透彻、条理清晰、语言精炼流畅。
2.考试形式。
形成性考试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八、答题时限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第二部分课程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考试知识点1.人力资源的定义和特点2.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功能和任务3.人力资源管理的的历史与发展二、考试要求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掌握:人力资源的特点和功能,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体系,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方法。
3.重点掌握: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一、考试知识点1.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2.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分析3.人力资源成本与投资决策4.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二、考试要求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分析。
2.掌握:人本管理、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投资决策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概念,人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的具体应用。
3.重点掌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法,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程序,人力资源投资收益与决策分析,.规划编制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方法,规划的编制与决策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编制程序。
第三章工作分析与评价一、考试知识点1.工作分析概述2.工作分析的方法3.工作评价4.定员管理二、考试要求1.了解:工作分类,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工作分析、工作评价和定员管理的概念,工作分析的内容。
3.重点掌握:工作分析技术(如有效工时利用率的计算等),工作评价方法,定员管理方法,工作流程。
第四章员工招聘与甄选一、考试知识点1.员工招聘与甄选概述2.员工招聘与甄选程序3.员工招聘与甄选方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心理测验技术、员工招聘和甄选的重要意义。
2.掌握:招聘、甄选的概念,员工招聘和甄选的途径。
3.重点掌握:人力资源招聘与甄选的程序,员工招聘和甄选方法的操作方式与应用;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的基本程序与技巧。
第五章员工培训一、考试知识点1.员工培训概述2.培训程序3.培训的方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培训的基本理论如学习理论等。
2.掌握:培训的概念,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种类。
3.重点掌握:培训需求预测,培训方法选择,培训程序,培训效果评估。
第六章员工考评一、考试知识点1.员工考评概述2.员工考评标准概述3.员工考评方法4.员工考考评的组织与实施二、考试要求1.了解:员工考评的意义,考评的组织与考评结果的处理、反馈和效果评价。
2.掌握:员工考评、考评标准的概念,员工考评的任务,员工考评的目的、原则及程序,员工考评的形式和考评标准(指标体系)的形式,员工考评标准。
3.重点掌握:常见的员工考评方法,和具体考评标准(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以及对员工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第七章薪酬管理一、考试知识点1.薪酬管理概述2.薪酬制度的类型3.薪酬制度的设计二、考试要求1.了解:薪酬管理的基本思想,薪酬管理的作用。
2.掌握:薪酬的概念,薪酬的功能,薪酬管理的方法,薪酬制度的类型。
3.重点掌握:薪酬管理的原则与程序,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薪酬制度设计的方法。
第八章员工保障管理一、考试知识点1.保障管理概述2.劳动安全卫生与作业条件管理3.养老保险制度4.医疗保险制度5.工伤保险制度6.失业保险制度二、考试要求1.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与现状,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的基本法律规定与作业条件管理。
2.掌握:保障管理,社会福利的概念,保障管理的功能,社会福利的作用,劳动安全卫生与作业条件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条件、安全管理法规,工伤与医疗保险包括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工伤医疗保险类型、工伤医疗保险方法,失业保险类型、失业保险方法,养老保险类型、养老保险方法。
3.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目前阶段改革的基本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九章职业管理一、考试知识点1.职业生涯管理2.劳动关系与合同管理3.人力资源调配二、考试要求1.了解: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的一些操作性法律规定,人力资源调配的意义,职业生涯管理中组织任务。
2.掌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职业选择理论,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就业指导。
3.重点掌握: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合同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人力资源调配的主要内容,明确劳动关系和签定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
第十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考核知识点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制作技术选择5.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二、考核要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变化的状态与进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原则包括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设计、实现数据共享追求信息处理高效能、业务指导和法律顾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包括规划与决策计算机化、组织设计与职务分析的技术处理、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的信息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的信息化技术、绩效考核的信息化管理、薪酬福利系统的信息技术。
第三部分试题类型及解答举例与要求一、判断对错题1.人力资源同许多自然资源一样消耗在利用中了,是非再生性资源。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C.矿产资源 D.一次性资源2.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是()A.工作评价 B.工作分析 C.岗位设计三、案例选择题(略)四、简答题1.工作名称分析包括哪些内容?2.招聘人才有哪些途径?五、论述题1.试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一、判断对错题1.错。
人力资源同自然资源不一样,许多自然资源在利用中消耗掉了;但人力资源不仅未在利用中消耗掉,而且能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值,是再生性资源。
二、选择题1.B 2.AB三、案例选择题(每小问分,共分)要求根据所学理论和案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选择。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工作名称分析包括对工作特征的揭示与概托,名称的选择与表达;工作规范的分析包括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关系与工作强度的分析;工作环境的分析包括物理环境、安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分析;工作条件的分析,包括必备的知识、必备的经验、必备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的心理素质的分析。
2.答案要点:招聘的渠道大致有: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传统媒体,网上招聘,校园招聘,员工推荐,人才猎取。
五、论述题(略)要求在答出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适当解释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