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主义教育要点
– 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 1920年到道尔顿中学实施的实验室计划。是 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制度。 – 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 “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 课程划分为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以公约的 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 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 提前更换公约。 – 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 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各作业室配 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约翰逊的有机学校
约翰逊的有机学校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 沃特的葛雷制(Gary system) – 1907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督学。开始推行葛雷制, 亦称“双校制”“二部制”
– 以杜威思想为依据,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课程。
– 把学校分为4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 也分为4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体育和 游戏。因此亦称为“工读游戏学校”。 – 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其它场所 活动。上下午对调。废除寒暑假和星期日,昼夜开放。学校还为成 年人提供夜校课程。
基本主张
• 具体作用:
– 创设一个活动的、进行探究的课堂环境。
– 必须认识到,兴趣是探究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重要 责任。 – 要认识到,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教师是这种活动的组织者。
– 儿童的地位和作用
• 在学校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 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七项原则
1、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 2、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 3、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 4、进行有关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 5、对于儿童身体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注意 6、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7、在教育运动中,进步学校是一个领导
八年研究
• 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亦称“三十校实验”。美国进步教 育协会1933—1940年在中等教育方面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因 历时八年,故名。旨在对进步主义学校毕业生和传统学校毕业生在大 学的学习情况作对比研究,以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教法的优劣, 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对于大学学习是否必不可少,进步主义学校 的课程、教法是否同样能为学生升入大学作准备等问题。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成型阶段 (1918~1929年) 1929年经济大萧条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 向。 内部的分裂,如“改造主义”正是分化的 产物。 1944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 受到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潮的攻击。 谊会” 转折阶段 (1929~1943年) 1955年,协会解散。 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 衰落阶段 (1944年~1957 年)
基本主张
– 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 教育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 种直接经验的过程。经验既是求知的过程,也是求 知的结果。 • 在教育过程中,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 是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取得经验。 • 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 儿童要获取经验,须通过亲身活动。 – 以活动教学冲击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 教学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 约翰逊的有机学校(Organic school)
– 进步教育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07年,她在
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费尔霍普学校。 – 称她的教育方法为“有机的”,因为它们遵
循学生的自然生长。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 约翰逊的有机学校(Organic school) – 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 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 动。整个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 强迫的作业、指定的课文和考 试都被取消。
基本主张
– 反省思维与问题教学法
• 一个真实的问题的情境,处于困惑、迷乱、怀疑的状态。 • 确定问题所在,从疑难中提出问题。
• 通过观察等活动搜集事实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 推断哪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 • 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
基本主张
• 教育应有利于发展民主和自由 – 学校应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 – 教育必须与民主社会相适应 • 学校要办成一个雏形的民主社会。 • 学校本身要成为一个民主的机构。 –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 应具备综合性知识,较强的组织能力,民主精神及对他人的尊重 • 教师的作用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帮助、建议、劝告,并努力创设一个 尽可能好的学习情境。
基本主张
– 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 对传统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的看法及相
应形成的教材、灌输方法的批判
• 生活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并不断更新的过 程与结果。教育就是儿童眼前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基本主张
• 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 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 在内容与方法上都应注重儿童的实际生活,使学校成为儿童 真正的生活场所。 • 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原则 – 学校不应成为远离社会生活的世外桃源,社会生活应渗 入学校之中。 – 把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 儿童所做的事情主要由儿童自己来决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Quincy plan)
– 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
– 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强调学校在促进民主制度方 面的作用。 – 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将学习 的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围绕一个核心 安排相互联系的科目。 – 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与杜威建立了友谊,并向他传播其教育思想。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
– 帕克的学生,曾担任文纳特卡的地方教育官员,担任过 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的主席(1939~43) – 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既注重个性发展,又 培养社会意识。 – 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 算等工具性学科);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 金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 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效果。后者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 活动或施教,无确定的程序,也不考试。 – 在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 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 生的学习动力,又便于管理。 – 两个重要原则:自由与合作。允许儿童根据自 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同 时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 的社会意识。 – 20世纪20年代曾在许多国家如英国、前苏联流 行一时。 – 帕克赫斯特还曾于1924~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 介绍其方法。
官能心理学
在中世纪,一种基于亚里士多德 的自然主义官能心理学开始发展起来。 这种心理学把亚里士多德心理学的详 尽阐述与晚期罗马和伊斯兰的医学结 合起来。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三种官 能:一般感觉、想象和记忆。 这种学说认为人的灵魂是独立 的,人有不同的能力,经过训练、 培养能够变为现实的能力。进步 主义者否定这一观点,是建立在 对其批判的基础上的。
理论基础
1、卢梭、 裴斯泰洛齐 的自然主义
2、官能 心理学
3、达尔 文的进化 论
4、实用 主义哲学
• 自然主义 –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 人生来是善的,具有天赋 的自由、理性和良心。 • 顺性发展就可成为善良的 人,实现善良的社会。所 以,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 性,儿童不应受戒于成人, 而只应受到自然的惩罚。
进步主义教育
形成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理论基础 基本主张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形成背景
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 初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同欧洲的“新教育”或 “新教育运动”在本质上 是一致的,它们都以传统 教育为批判的对象,倡导 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或 “儿童中心”,以适应19 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 命以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 所提出的各种需要。
• 自然主义 –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理论 • 德、智、体的一体化 • 教育应从儿童直接的现实开 始.师生间要有爱的气氛。 • 有效的教学需要得到儿童自 己经验的支持。
霍拉斯· 曼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教育厅厅长期间,曾于1843年考察欧 洲教育,为期数月。在回国后的报告中他表达了对于裴斯泰洛齐教 育方法的热情和支持。对推动美国当时的公立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物 质生产方式、交通、运输 的巨大变革.由此带来了 工业、商业的繁荣和大批 城市的兴起。与此同时, 人们的思想乃至生活方式 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 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 教育,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发展 起来的。
帕克( F.W. )发起建立 Parker, 1837~1902),先 1919年,教师科布( S. Cobb 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 “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后改称“美国进 步教育协会”。 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 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 1920年,协会提出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 父”。 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 兴起阶段(19 世纪末至1896 1918 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 许多进步教育实验随之以各种形式展开。 年)
• “一个观念,只要相信它对我们生活有好处, 便是真的”。
基本主张
• 对教育的根本看法 – 教育即生长 • “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 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为生长 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 生长。” • 生长包括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方面 (体格、智力、道德等) • 生长是内在的、自发的,因此教育 决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