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4)——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项目
训后跟踪指导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 号)》的精神,进一步促进讲学成果的转化,帮助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将集中讲学期间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体验,进而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
将在集中讲学结束后,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对参训学员开展跟踪指导,具体方案如下:
一、跟踪指导时间
讲学县(市、区)集中讲学结束后一个月,开始启动跟踪指导活动。
二、跟踪指导形式与对象.
(一)跟踪指导形式:采取以全员网络跟踪为主,在部分环节对部分县(市、区)进行现场回访跟踪的形式开展跟踪指导。
(二)跟踪指导对象:
网络跟踪:所有参训学员;
现场回访跟踪:部分县(市、区)确定的磨课学校学科教师。
三、跟踪指导内容
由讲学县(市、区)确定三所学校,分别对应集中讲学时的三个讲学学科,各提供一堂现场磨课,以该堂现场磨课为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讲学专家与磨课教师进行网络在线评课、议课,全体参训学员通过网络观看磨课视频并与专家进行网络即时互动提问、解疑,引发参训学员的反思,并指导学员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行为。
四、具体安排
1、训前报需求:讲学县(市、区)于讲学前提出训后跟踪指导的需求与主题,与讲学需求信息表一并报省继教中心培训部;
2、训中修定需求:讲学团专家在集中讲学期间,根据讲学情况,现场与学科教研员协商、修定训后跟踪指导主题、磨课学校和磨课的课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报省继教中心培训部;
3、训后组织实施:集中讲学结束后,县(市、区)学科教研员负责对三所
学校磨课、视频上传、全县参训学科教师的网络研修、学员与专家的网络在线即时互动等活动进行具体组织管理与指导,具体步骤:
(1)教学设计:磨课学校指定一名上课教师,按确定的课题与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发布在研修网上;研修网管理员同时发布磨课的课题与主题,供全县(市、区)参训学科教师分享、讨论,讲学专家对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2)课堂实践:上课教师按专家及参训教师的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并按修改后教学设计上课,课后磨课学校学科教研组进行集体议课、评课。
上课及集体议课、评课活动进行全程录像(录像技术标准由研修网提供),录像视频上传研修网,供全县(市、区)参训教师观看学习,并进行网上评课。
(3)评课、议课:研修网经与讲学专家商定后,提前在网上发布讲学专家在线即时互动时间,讲学专家届时通过音频或视频在线评课,并与参训教师现场进行互动,解疑答惑。
县(市、区)学科教研员通知全县(市、区)相关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本校参训学科教师准时集中观看磨课视频,并提前将参训教师的问题进行梳理,对问题进行相对集中,在线观课、评课时提交讲学专家,讲学专家现场进行解答。
(4)课堂改进实践:分网络改进与现场回访改进。
由讲学专家与讲学县(市、区)协商确定课堂改进实践的方式。
网络改进:上课教师根据讲学专家及参训教师网络在线的评课、议课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并再次上课,修改后教学设计和上课视频发网上,供参训教师学习分享。
现场回访改进:上课教师根据讲学专家及参训教师网络在线的评课、议课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
与讲学专家约好现场回访时间,专家到上课教师所在学校,现场观看上课教师的改进课,并与该乡镇学科教研组教师共同评课、议课,修改后教学设计和上课、评课、议课视频发网上,供参训教师学习分享。
(5)总结评价:县(市、区)学科教研员针对学员问题以及讲学专家和参训学员的解答和建议,进行梳理、总结,以“问——答”的形式,整理罗列出问题与解答,上传研修网;上课教师对磨课活动撰写一份课例研修日志,上传研修网;所有参训学科教师撰写一份研修心得,上传研修网。
五、学员考核
学员参加集中讲学时的考勤情况、跟踪指导学习情况,以及提交集中学习感悟、跟踪指导研修心得、上课教师课例研修日志等成果将作为最终考核依据。
考核合格者,省继教中心统一核发“国培计划(2014)——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项目培训学时证书”,参训教师记12学时,参与现场磨课活动教师记15学时。
六、组织管理
1、省继教中心全面负责训后跟踪指导的组织协调工作;
2、省教育信息化中心负责网络研修平台及研修社区的建设,以及学员进行网络研修的在线组织与管理;
3、讲学县(市、区)负责当地参训教师的训后跟踪指导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当地学科教研员在训后跟踪指导各项具体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及主持、指导作用;
4、讲学团学科首席专家负责与讲学县(市、区)对跟踪指导各项具体环节进行沟通和协商,与讲学团成员共同做好训后跟踪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