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 PPT
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
作业动因就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
反映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是作业中心(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 产品中去的标准。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消耗了资源,产品又消耗了作业,即产品导 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又导致成本的发生。强调的是成 本的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利用因果关系),以弥补 传统成本计算集中分配(基本上忽略了因果关系)的 不足,如下图所示:
作业是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工作环节,即
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消耗人力、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 等资源的活动。
作业中心,又称“成本库”,就是一系列相关作业的集合,它能提
供每项作业的成本信息、每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信息和作业执行状态 的信息。
资源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制造
三、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一)、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二)、确定资源动因,以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归集费用 (三)、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至成本计算对象
(四)、作业成本核算总流程图
(一)、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首先是确认作业,即对企 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作业分析,找出生产经营 中的各项作业,并列入若干关键的作业属性。作业的 区分,理论上当然是越细越好,但基于成本效益的考 虑,公司常根据重要性原则确认其主要作业,然后以 主要作业为主体,将同质作业合并建立作业中心。
(二)、确定资源动因,以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归集 费用
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知,资源动因揭示了资源耗 费分配给不同作业的基础,是建立作业成本库或明细账 的依据。故可根据资源动因,将所有间接成本归集到所 确认的成本中心,从而建立作业成本库。其中需要注意 的是在建立作业成本库时,应保证库内所归集的成本的 同质性,即库内所归集成本的变动可有共同的成本动因 来解释。
四、传统成本核算法与作业成本核算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的联系、区别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背景
当企业的生产制造是劳动力密集型或机械密集型的连续加 工的生产作业时,大部分的生产成本都体现为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包括工厂管理等都与人工或工时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企业是按照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来分配间接成本的, 这也就是传统的完全成本法。 随着企业生产过程的日益自动化,生产制造从连续的大批 量生产转向小规模、客户化的生产方式,从而产生了大量 的间接成本包括生产计划成本、质量控制成本等。这些间 接成本都不是与工时/产量直接相关的,这样就出现了与 现代的制造环境相适应的作业成本法。
业而言,资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各种间接费用。
成本对象是企业成本计算的对象,是成本归集的最终点。作业成本
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根据企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需要分别而定,产 品成本核算内容包括传统成本法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以 及产品设计费用、销售费用、检验费用、办公费用等。
资源动因就是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作业中
作业成本法的起源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科勒(Kohler, Eric L.)提出。科勒 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这就从 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 用的方法。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 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 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 本的主体)。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 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萌芽。 后来,斯拖布斯(G.T. Staubus)对ABC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20 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 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 “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导致了ABC研究的全面兴起,代表者 是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
(三)、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至成 本计算对象
同样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知,作业动因是将作 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的基础,是将资源 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故根据作业动因,可 将上一步骤作业成本库归集的费用分配至成本计算对 象,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劳务的价值。
(四)、作业成本核算总流程图
内容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三、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四、传统成本核算法与作业成本核算法的比较 五、案例分析 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作业成本法 作业
作业中心
资源 成本对象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 称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 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 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
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 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 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业,作业耗 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 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2、认为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 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 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 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作 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 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 (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 以下简称A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