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六章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划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2)路线类型
1)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变化很大,使得路线在 平、纵、横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技术指标一 般多采用低限,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是主 导因素,因此,在路线布设时,一般多以纵面线形 为主安排路线,其次是横断面和平面。
2)一般按照道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地形特征,可分 为沿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四种。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文 地质 土壤 植被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地形
l 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的技术 标准。各类地形特征如下: 平原、微丘地形
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 在30度以内。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2)纸上选线----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 局、方案比选,从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将此路线再 放到实地的选线方法。 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地形地物及路线方案十分复 杂的公路。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纸上选线特点 • 优点:① 野外工作量较小;
② 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 ③ 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 质条件,综合平衡平、纵、横三方面因素,所选定 的路线更为合理。 • 缺点:要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 步骤:① 实地敷设导线;② 实测地形图; ③ 纸上选定路线;④ 实地放线。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1.基本特征
(1)自然特征
1)平原(plain terrain)--主要是指一般平原、山
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 2)地形特征: 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3
度以下。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1.基本特征 3)地物特征:
① 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较多的各种建筑设施,居民 点较密,交通网系较密;
②农田水系渠网纵横交错;在城镇区则建筑、电讯管 网密布;
③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4)路线特征
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体线形,弯道转角一 般较小,平曲线半径较大,在纵面上,坡度平缓,以 低路堤为主。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布线要点
(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既要使路线短捷顺直、又要注意避免过长的
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度 一下,相对高差在100米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地形
山岭、重丘地形
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 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 20度以上。路线平、纵 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 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0度以上。 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般应布线于洪水泛滥线以外。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山岭地区(mountainous terrain)--包括分水岭 、起伏较大的山、陡峻的山坡,一般地面自然坡度 在20度以上。
(1)自然特征 ①山高谷深,地形复杂,
山脉水系分明。 ②石多、土薄、地质复杂
。 ③水文条件复杂。 ④气候条件多变。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 沿溪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 山腰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 越岭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 山脊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2.沿溪线(valley line) (1)沿溪线路线特征 1)沿溪线:指公路沿一条河谷方向布设路线, 2)基本特征:路线总的走向与等高线一致。 3)有利条件: ①路线走向明确; ②线形较好; ③施工、养护、运营条件较好; ④服务性能好; ⑤傍山隐蔽,利于国防。
(4)工程费用和技术标准情况
(5)其它如与沿线历史文物、革命史迹、旅游风景 区的联系
§6.2 路线方案比较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技术指标的比选 (2)经济指标的比选
哪一个方案 好?
§6.2 路线方案比较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技术指标: 1)路线长度及其延长系数 2)转角数 3)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 4)最小曲线半径数 5)回头曲线数 6)与既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包括平交和立交)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2.沿溪线(valley line) 4)不利条件: ①受洪水威胁较大; ②布线活动范围小; ③陡岩河段,工程艰巨; ④桥涵及防护工程较多; ⑤路线布置与耕地的矛盾较大; ⑥河谷工程地质情况复杂。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2.沿溪线(valley line) (2)沿溪线布线要点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气候
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 水位高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 、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水文
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 情况决定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 的可能性。
7)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 点、陡坡路段等)
(2)经济 指标
• 1)土石方工程数量 • 2)桥涵工程数量 • 3)隧道工程数量 • 4)挡土墙工程数量 • 5)征地数量及费用 • 6)拆迁建筑物及管线设施的数
量 • 7)主要材料数量 • 8)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 • 9)工程总造价 • 10)投资成本 效益比 • 11)投资内利润率 • 12)投资回收期
1)解决好路线与水的关系是沿溪线布局的关键。
2)平面主要是解决择岸、跨河问题,纵面主要是解 决线位的高低问题。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地质
地质构造,决定地积及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确 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土石方工 程施工难易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土壤
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 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形式和结构的确定。
• 适用于:一般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公路。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实地选线特点 • 优点:① 简便、切合实际;
② 实地容易掌握地质、地形、地物情况,作 出的方案比较可靠;
③ 定线时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 • 缺点:① 野外工作量很大,体力劳动强度大;
② 野外测设工作受气候季节的影响大; ③ 由于实地视野的限制,地形、地貌、地物 的局限性很大,使路线的整体布局有一定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3)自动化选线
• 基本作法:测得航测图片,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把选 线设计的要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将设计数据输入计算 机,则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自动选线、分析比 较、优化,最后自动输出全部设计图表。
• 自动化选线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绘图仪代替人工去作 大量、繁重的计算、绘图、分析比较工作,使选线方 案更合理、省工省时。这已成为今后公路选线的发展 方向。
定渡口位置。渡口位置要注意避开浅滩、暗礁等不 良河段、两岸地形要适于码头修建。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布线要点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布线要点
(5)注意土壤水文条件,确保路基稳定 ① 在低洼地区布线时,应尽可能在地势较高处布线
; ② 路线通过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带,布线时要注意保
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③ 路线要避免穿过较大湖塘、水库、泥沼地带; ④ 沿河布线时,应注意洪水泛滥对路线的影响,一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 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 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6.2 路线方案比较
1.原则性的方案比较(质)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 件对道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 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 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 材(钢材、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 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的影响,以及施工期 限长短等。
,交通网系较密; ②农田水系渠网纵横交错;在城镇区则建筑、电讯管网密布 ; ③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 地质和水文条件: • ①一般不良地质现象较少,偶有软土和沼泽地段。 • ②往往排水较困难,地面积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 • ③河流较宽,比降平缓,泥沙淤积,河床低浅,洪水泛滥宽
第六章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 网规划
§6.1 概 述 §6.2 路线方案比较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6.5 丘陵区道路选线 §6.6 城市道路网规划
§6.1 概 述
1.选线(route selection)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
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 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 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路中线平面位置。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2)一般步骤 选线是经过 浅→深、总体 →具体、 面 →带 →线 的过程来实现。
1) 全面布局 2)逐段安排 3)具体定线
§6.1 概 述
3.选线的一般原则
多方案论证、比选的的原则 造价低、标准高的原则 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的原则 环境保护的原则 严重不良地质路段绕避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方案比较报告。
§6.2 路线方案比较
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