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提示
1、*认识“痕、逐”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引人注意、痕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预习自学
一、借助拼音及自己熟悉的识字方式把课文读正确,多读几遍,努力做到读通顺。
自我检测你的生字自学情况,祝你成功!
1、读词语。
均匀空隙痕迹引人注意重叠触着墙
逐渐蛟龙瞧不起蜗牛漾起波纹
2、写出下面意思的词语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水面微微动荡。
()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弯曲()牢固()舒服()均匀()仔细()二、认真读读课文,静心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主要写了什么?
三、预习之后,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导学思考
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主要写了什么?
精练反馈
1听写词语
2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写好很美,我要把它们抄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提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段。
2、*理解重点词语,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并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并仿照课文写一段描写植物某一特点的文章。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学思考
1、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在书上圈圈划划,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非常美的。
你喜欢哪一句,说出美的哪里?
2、读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脚的样子介绍清楚的,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精练反馈
我这里有两段话不完整,你能运用学过的词语把它填完整吗?
1爬山虎的叶子真美啊,充满了生机,你看那些叶子:叶尖(),
在墙上铺得(),没有(),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2爬山虎的脚长在()上,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使它()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的()。
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仿照课文写一段描写植物某一特点的文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提示
1、*认识“痕、逐”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引人注意、痕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课前诊断
一、课文导入
1.迷语: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2.爬山虎的简要介绍:
爬山虎是一种攀缘性植物,它依靠吸盘沿着墙壁往上爬。
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
春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
和爬山虎有相似特性的,还有牵牛花、紫藤等植物。
3.导入
想必大家在平日都看到过爬山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心观察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叶圣陶老人,是怎么来写他眼中的爬山虎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指名读。
2根据意思说词语。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水面微微动荡。
()
3说词语的反义词。
弯曲()牢固()舒服()均匀()仔细()
4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导学思考
理清叙述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课文,边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主要写了什么?
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从两个方面来描写爬山虎,一是写它的叶子,二是写它的脚。
主要写爬山虎的脚。
精练反馈
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写好很好,我要把它们抄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提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段。
2、*理解重点词语,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并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并仿照课文写一段描写植物某一特点的文章。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课前诊断
听写生字词
导学思考
课文第一部分学习(第二段)
1.阅读第二自然段,在书上圈圈划划,看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叶子的,
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颜色:嫩红——嫩绿——绿得新鲜
板书:叶子
形状:叶尖一顺朝下,铺得均匀
2.情感朗读
读了这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并且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非常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试着读出叶子的美。
(齐读、个别读、齐读)
3.当堂背诵第二段
4.好词介绍:这里的“拂”、“漾”等词用的很好,将风吹过叶子的波动写得十
分轻盈生动,就如同是微风轻拂的湖面……
课文第二部分学习(3-5段)
1.阅读第三段,找出第三段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2.动手画:根据文中的句子加上自己的想象,试着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将优秀
的作品挂在黑板上)
3.说话练习:请同学看着黑板上的作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
样的?(请2-3人回答)
4.句子改写
(1)出示句子:“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2)改写句子: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嫩红的)、(枝状的)、(像蜗牛触角一样的)细丝。
(请同学填空)
(3)提问:顺序能不能颠倒?(不能,因为是根据形容词的重要程度)
5.阅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来写爬山虎爬的过程?
(触、巴、拉、贴)。
能否将“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不能,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长出新的脚来,所以用“一脚一脚”更贴切、更形象)
6.同桌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向同桌介绍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请1-2人尝试)
7.作者在第四段最后把爬山虎的脚比喻为蛟龙的爪子,它们有什么相似处?你
还能想出些其他的比喻吗?
8.阅读第五段:你从第五段中知道了些什么?(脚触到墙后的变化)
9.说话练习:在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一部分后,请同学们试着按照时间顺序,
将爬山虎的脚从长出到爬墙再到爬墙后的变化这一过程,用自己的话和小组的同学说一遍。
(以小组形式进行,请2-3人尝试)
第二部分总板书:
细丝的头——小圆片:巴住墙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
直的——弯曲:拉住嫩茎,紧贴墙头
没触着墙的:萎了——消失了
精练反馈
拓展延伸
1在学习了作者的文章后,我们也来试试写作。
要求:观察一种植物,围绕其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进行细致、有序的描写,把其特点写清楚。
2背诵课文2-4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