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设计资料1.1.1供水要求1)给水厂水量为30000m3/d。

2)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为5〜8%,时变化系数1.5〜1.4。

3)水厂出水水压为45~50m。

4)出厂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5)水厂自用水取5%。

6)时变化系数取1.5。

1.1.2原水水质某河流原水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表1 某河流的原水水质分析结果1.3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2)表2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62项)氯乙醛(水合氯醛) 氯化氰(以CN 计)1.2设计任务1) 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 理工艺流程。

2) 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 )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 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 )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 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 )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 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道、检查井的位置。

6)水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2.1选择方案2.1.1絮凝工艺:方案:采用机械絮凝池和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组合使用机械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节省药剂;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溴仿 0.1(mg/L) 二溴一氯甲烷 0.1(mg/L) 一溴二氯甲烷 0.06(mg/L) 氯乙酸 0.05(mg/L) 氯乙酸0.1(mg/L) 0.01(mg/L) 0.07(mg/L)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弯处絮粒容易破碎;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出口处易积泥,适用于流量每日大于3万立方米且水量变化较小的水厂。

两种形式絮凝池组合使用有如下优点:当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机械搅拌速度以弥补隔板往复式絮凝池的不足;当机械搅拌装置需要维修时,隔板往复式絮凝池仍可继续运行。

此外,若设计流量较小,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不利于施工,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

2.1.2沉淀工艺:方案:采用平流沉淀池优点:造价较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对源水浊度适应性较强;处理效果稳定;采用机械排泥设施时,排泥效果好。

缺点:需要维护机械排泥设备;占地面积较大;水力排泥时排泥困难;一般使用于中小型水厂。

2.1.3过滤工艺:方案:V型滤池优点:可以采用均质滤料,截污能力大,反冲洗干净,过滤周期长,处理水质稳定,节省反冲洗水量。

缺点:对施工的精度和操作管理水平要求甚严,否则会产生如下问题:反冲洗不均匀,有较严重的短流现象发生;跑砂;滤板接缝不平、滤头套管处密封不严,滤头堵塞甚至发生开裂;阀门启闭不畅等现象时有发生。

2.2水厂设计说明2.2.1设计规模设计任务书已给出最高日用水量为:Q d= 30000 ,水厂自用水系数按5%计,则设计水量为:Q d= 300000 1.05 = 31500 J。

222省略取水及取水泵站设计计算223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

混凝剂投加采用如下流程:搅拌>提升贮液计量投加最大的投加量为40mg/l,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为3次,药溶液浓度为10%,不用助凝剂。

2.2.3.1溶液池分成两格,每格的有效容积为 2.05 m3,形状采用矩形,有效高度为 1.2m,超高0.3 m , 每格的实际尺寸为1.2m 1.4m 1.5m,置于室内地面上。

2.2.3.2溶解池溶解池分成两格,每格有效容积为 1.40 m3,有效高度0.7m,超高0.3m,每格的实际尺寸0.9m 1m 1m。

2.2.3.3投药管投药管采用给水聚丙烯管(PP-R管),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的管径d=20mm,相应的流速0.35呎。

2.2.3.4投药计量设备采用JM型微型机械隔膜计量泵。

2.2.3.5药剂仓库混凝剂为精制硫酸铝,每袋质量是40kg,每袋规格为0.5m 0.4m 0.2m。

药剂堆放高度为1.5 m,药剂储存期为30 d。

仓库平面尺寸为: B L 15 10m。

2.2.3.6力口药间加药间靠近投药点,与药剂仓库相连,设置两条投药管路,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投药间要求有值班室,面积在15m2左右。

224混合设备采用2个热浸镀锌管式静态混合器,水厂进水管投药处至絮凝池的距离为30m,进水管采用两条DN700钢管。

静态混合器设三节混合元件,混合时间为 30s ,两个静态混合器共用一个混合器井,混合器井的尺寸为:长宽=3m 6m 。

投药点应该靠近水流方向第一节的2.2.5絮凝池 2.2.5.1絮凝池选用因为Q=30000 m^d ,故应属于小型水厂,当采用隔板絮凝池时,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 ,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故采用机械絮凝池前置,隔板絮凝池后置来组合适用。

在这样的条件下,机械絮凝池机械设备不多,可减少设备运行维修工作量,当需要 检修时,又有隔板絮凝池起保护作用,从而较好地适应了水量水质要求。

225.2机械絮凝池机械絮凝池设成一组,有个六池,采用垂直轴式机械絮凝池,设计流量为31500 m %絮凝时间为10分钟,平均水深3.06m ,每格尺寸为3.45 3.45m ,单格面积为11.9m 2,絮凝池超高取0.3 m ,总高度为3.36 m 。

2.2.5.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分为一组,设计流量为31500 m 3d 。

絮凝时间取10分钟,池内平均水深取2.3 m ,每组絮凝池总容积为 237m 3,面积为103 m 2。

隔板厚度按0.2 m 计。

池子宽 度与平流沉淀池宽度相同,为 6.76m 。

2.2.6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设为一组,每组设计流量为31500 m 2。

沉淀池表面负荷为0.50m^S =43.2 m^n^),停留时间取2.0 h ,沉淀池水平流速取15m^s 。

每组沉淀池表面积为730 m 2,长度为108 m ,宽度为6.76 m ,池壁宽取0.3 m 。

沉淀池有效水深为混合元件,投药管插入管内径3.3 m ,保护高为 0.3 m ,沉淀池总高为 3.6 m 。

吸泥采用轨距为 8m 的HJX 2型虹吸式机械吸泥机。

2.2.7 V 型滤池2.2.9给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水厂的基本组成包括两部分:生产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

生产构筑物尺寸根据计算确定, 生活附属建筑物建筑面积应按管理体制、 人员编制和当地建筑标准确定,生产附属建筑物应根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各构筑物数量、平面尺寸确定后,根据构筑物的功能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 水厂平面布置。

处理构筑物一般均应分散露天布置,北方寒冷地区可采用室内集中布置。

2.2.9.1平面布置水厂平面布置的内容包括:各构筑物的平面定位, 各种管道(处理工艺用的原水管、加药管、沉淀水管、清水管、反冲洗水管、加氯管、排泥管、放空管、水厂自用水管、厂区排 水管、雨水管、电缆线、通讯线路等) ,阀门及配件布置,厂区道路、围墙、绿化等。

水厂平面布置要求:A 构筑物间距宜紧凑,但应满足各构筑物和管线的施工要求。

滤速为8mh 。

水冲冲洗强度为15 L 2。

水冲时间为3 min 。

.(s.m )滤池超高为0.3 m ,通过控制出水阀门的开启度来保证滤层上的水深为1.5 m ,滤料厚度为1.0 m ,滤板厚度为0.13m ,滤板下布水区高度为0.9 m ,滤池总高为 3.83 m 。

DN500,流速为1.60叹。

配水支管DN500,流速为 1.60 叹。

2.2.8消毒向滤后水加液氯消毒,水和氯的接触时间大于30min ,加氯量为1.3125反冲洗用水量为 0.315,表面扫洗用水量为0.12。

反冲洗配水干管用钢管,,储氯量为945OB构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如加氯间和氯库应尽量设置在水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泵房及其它建筑物应尽量布置成南北向。

C生产构筑物间连接管道的布置,应水流顺直和防止迂回。

D生产构筑物与附属构筑物应分开布置。

E并联运行的净水构筑物应配水均匀,必要时可设置配水井。

F加药间、沉淀池和滤池相互间的布置,宜通行方便。

G水厂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流排放,必要时可设排水泵站。

H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

I水厂内根据需要,设置滤料、管配件等露天堆放场所。

J水厂内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构筑物的道路,一般按下列要求设计:(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 3.5m,双车道为6m,并应有回车道。

人行道的宽度为1.5~2.0m。

大型水厂一般可设双车道,中、小型水池拿过可设单车道。

(2)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

(3)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0m。

229.2高程布置水厂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各构筑物间应采用重力流。

三.设计计算3.1给水处理厂设计用水量3.1.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设计任务书已给出最高日用水量为:Q d= 30000 d,水厂自用水系数按5%计,则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 Q d = 30000 1.05 = 31500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06级给排水专业张灿清3.1.2平均时用水量Q h 31500 24 1312.5m h取时变化系数K h 1.53.2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3.2.1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采用如下流程:搅拌提升贮液计量投加3.2.1.1选择药剂.设计参数综合考虑,采用硫酸铝作为混凝剂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表4)硫酸铝 13.5 18.2 30.7 39.6 54.5 70.3 86.6 三氯化铁 1214.6 21.5 28.4 32.8 37.7 42.8碱式氯化 铝10 12.8 17.4 23 26.8 29.5 32.1混凝剂最大投加量为 a=40 mg L ,最小投加量为20 mg L ,平均投加量为30mg L ,硫酸铝 溶液浓度为c=10 %,不用助凝剂,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为n=3次。

321.2设计计算 A 溶液池溶液池容积W i ,设计流量 Q 31500 m d 1312.5m 'h ,最大投加量a=40mg L ,溶液浓度c=10%,每天调制次数n = 3,溶液池的调节容积:aQ 40 1312.53W 14..2m417cn 417 10 3溶液池分成两格,每格的有效容积为2.1 m 3,形状采用矩形,有效高度为1.2m ,超高0.3m 。

每格的实际尺寸为:长 宽高=1.2m 1.4m 1.5m ,置于室内地面上。

B 溶解池溶解池分成两格,每格容积为:3W 2 0.3W 1 0.3 2..1 0.62m ,取 0.6有效高度0.7 m ,超高0.3 m ,每格的实际尺寸为:长 宽 高=0.9m 1m 1m溶解池建于地下,池顶高出室内地面0.5m 。

相关主题